青海新聞網格爾木訊 (本網記者 馬振龍 報道) 8月12日晚,2014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玉昆侖”獎揭曉,9個國家的19部作品分別獲得了本屆“玉昆侖”獎人文、社會、自然與環境類的21個獎項。其中,由青海廣播電視臺報送的《章嘉國師》獲得了人文類最佳短紀錄片獎。
紀錄片該如何打動人?這是獲獎作品《章嘉國師》的導演馬成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想,除去技術層面、要有好的攝像之外,紀錄片要有好的敘述方式,要講好故事。好的故事之所以抓人的眼球,觸動人們內心的柔弱,有三個要素,情感、細節和真實。”
馬成兄認為,一部優秀的紀錄片應該是飽含情感的。豐富多彩的世界,瞬息萬變的萬事萬物,不管我們是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藝術活動,還是將對歷史、對人文、對生活的探索思考作為紀錄片的題材內容,只有融入了創作者對于選題的極大熱情和充分挖掘題材內涵的人類情感,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有靈有感。
“細節表現很容易成為一部片子成功與否的敲門石。”馬成兄如是說道。紀錄片創作者賦予片子的情感表達以及主人公所具有的生活體驗與感悟往往蘊含于細節表現中,紀錄片對于真實細節的捕捉和運用,也是紀實性的藝術表現。可以這樣認為,如果紀錄片只是單純的紀實、簡單的記錄,那么它只有筋骨,而細節的呈現將會構筑它風韻的身體和律動的靈魂。
在談及真實這個話題時,馬成兄以自己的作品《章嘉國師》為例,向記者闡述了在創作原生態紀錄片過程中,紀實的場景對觀眾所帶來的吸引力。“真實是紀錄片的靈魂,失去真實,紀錄片也就失去了生命,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往往以具有毛茸茸的生活質感打動人和影響人。《章嘉國師》中蘭家的宗教信仰、他們的生活常態都是種原生態,這種真實的質感,很容易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評選委員會這樣評價馬成兄的作品《章嘉國師》,導演通過對青藏高原一段特殊的歷史與問你話的記錄,將歷時的厚重與現實的質感渾然一體,生動而細致地再現了一代高僧三世章嘉活佛的傳奇人生,滲透著強烈的時代氣息,是一部人文內涵豐富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