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片頭條
【新春走基層】社火展演火“豹”全城 文化盛宴高潮迭起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施翔 李曉娟 師曉瓊
發布時間:2025-02-10 09:13:56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城東區:區級社火隊首次亮相

 

  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全區群眾春節文化生活,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增強廣大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集中展示轄區文化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和各族人民團結進取的精神風貌,2月9日(正月十二),西寧市城東區順利舉行優秀社火集中巡游展演活動。

  首次組建區級社火隊,規模宏大

  2025年,城東區社火巡游展演活動以“靈蛇鬧春潮 社火耀今朝”為主題。相較于過去以幾個節目板塊開展或參與社火表演的情況,今年城東區首次組建了由831位演職人員組成的區級社火表演隊,來自各鎮、街道的干部群眾圍繞“祥和佳節·歡樂同行”“民族團結·同心踐行”“文化瑰寶·照耀前行”“靈蛇鬧春·奮楫篤行”4個主題,在西寧大廈進行集中巡游演出。

  傅家寨村社火復出,重煥光彩

  為展示傳統文化魅力及農民群眾的創造力,集中體現傅家寨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果,表現傅家寨村的文化和歷史底蘊,讓更多人感受到村民的凝聚力和新村建設的新面貌,今年春節,沉寂了15年的傅家寨村社火隊,在村“兩委”的高度重視下重新亮相。由240人組成的傅家寨傳統社火隊,表演了精彩的大花轎、威風鑼鼓、旱船等節目,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社火節目特色鮮明,民族風情濃郁

  在區級4個板塊16個節目中,最能代表東區的就是“民族團結·同心踐行”這個板塊的《民族之花》節目,這個由東區兩鎮七辦92人組成的方陣,展示了轄區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休戚與共的精神風貌,詮釋了各族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特別是回族宴席曲的登臺,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后繼有人

  在此次區級社火中,東區9-12歲的120位孩子參與其中,他們在專業老師的輔導下,穿著寸蹺表現栩栩如生的優秀人物,扮演活靈活現的跑驢和小獅子,在切身體會傳統節日的同時,傳承和弘揚了青海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近距離感受了家鄉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參與人數創歷年之最,熱鬧非凡

  2月9日上午10時,城東區邀請的兄弟縣區的優秀社火從大眾街德令哈路十字路口、大眾街共和路十字路口,依次向建國路西寧大廈十字路口巡游展示。湟中區大才鄉傳統的旱船、高蹺、大頭娃娃等社火表演,充分展示了青海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讓轄區群眾在家門口感受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據統計,加上區級社火隊,當日共有38個節目、1631名演職人員參加表演,4個小時的演出約4.3萬群眾駐足觀看。

  元宵節前,城東區轄區部分村、社區還將持續舉行分散小型的社火;2月11日(正月十四)、2月12日(正月十五),湟源縣、湟中區的優秀社火隊還將在新千廣場開展社火演出活動。

  城中區:歡騰社火鬧新春 民俗展演送祝福

  震天的鑼鼓敲起來,紅火的秧歌扭起來,精美玄妙的高蹺踩起來,美輪美奐的花轎抬起來……每當春節的鑼鼓聲響起,河湟兩岸的群眾就知道:到了看社火的時候了。

  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全區群眾文化生活,積極營造祥和、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充分彰顯文脈城中的獨特魅力,2月9日,西寧市城中區2025年“金蛇獻瑞 豹游中區”社火展演拉開帷幕。此次展演,城中區共組織8個村的1500余人同場獻藝,為市民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大餐。

  上午十點半,青海國際會展中心里,鑼鼓齊鳴、鞭炮喧天、人山人海,隨著“尋跡衛城 文脈城中”的花車緩緩駛出,總寨鎮新莊、總寨堡、清水河等8個村莊的社火依次出場,沿著南京路一路直行近3.5公里,給沿線群眾帶去新春的祝福。

  看社火,是河湟地區群眾獨有的年味。在這場盛大的展演中,既有傳統的寸蹺、舞獅等節目,也有融入現代元素的舞蹈,別出心裁的《二奶奶》表演更是吸睛無數。在這些節目中,小朋友們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的天真活潑為社火展演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亮色。

  扮演《二奶奶》的陳佳琪是逯家寨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社火表演。當穿上紅色大棉襖、涂上大紅唇、戴上假發、手持道具的那一刻,陳佳琪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前看到同學們跳社火,我特別羨慕,現在我也能站在這個舞臺上,真的很驕傲。”陳佳琪興奮地說。此次她參演的節目除了《二奶奶》,還有《織手巾》,為了呈現出最佳效果,兩個節目排練了近一個月。

  陳佳琪所在的陳家窯村社火隊今年共有近200人參與演出。除了舞龍、舞獅、秧歌、抬花轎等每年必備的“經典項目”,今年新增的《二奶奶》成為一大亮點。“村里的孩子們參與社火表演的積極性都很高,《二奶奶》這個節目有16個小孩參演,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9歲,每次演出都深受觀眾喜愛。”陳家窯村社火隊工作人員魏志花介紹道。

  魏志花表示,每年正月里的社火不僅是村民們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的方式之一,更是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不二選擇。

  上午十一點,南京路沿線被人群擠得密不透風。大家伸長脖子、踮起腳尖,在縫隙里用手機記錄下這獨特的鄉愁。“看社火其實就是看一個熱鬧,大家擠在一起,討論一下哪個節目更好看,對我們即將外出務工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回憶。”人群中,大家互相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扶老攜幼,隨著社火隊的移動而變換位置,在鑼鼓喧天的熱鬧氛圍中,感受著河湟地區的濃濃年味。

  “城中區的社火主要以傳統項目為主,像舞龍舞獅、抬花轎、旱船、高蹺、寸蹺等,都是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經典表演。每年的社火活動從正月初三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結束。”城中區文化館副館長莫重暉介紹說,今年參演的1500人中,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僅4歲,年齡跨度雖大,但傳統社火的韻味卻絲毫未減,保留得十分完整。

  十二點左右,社火展演圓滿落下帷幕。人群漸漸散去,南京路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那熱鬧非凡的場景、濃濃的年味,卻深深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這個春節最難忘的記憶。

  大通社火巡演:非遺高抬驚艷眾人 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

 

  龍騰虎躍辭舊歲,金蛇納福賀新春。2月9日,隨著震天鑼鼓激昂響起,大通縣2025年“社火鬧新春 歡喜過大年”春節社火進城巡演在觀眾們的期盼中火熱開演。來自全縣的10支社火隊伍、千余名民間藝人,攜30余項傳統民俗技藝,為廣大群眾獻上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社火盛宴 喜迎新春

  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來自黃家寨鎮、長寧鎮、景陽鎮等10支優秀社火隊隊員身著喜慶艷麗的服飾,手持各式各樣的道具,齊聚一堂,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他們或扮相奇特,或莊嚴肅穆,或氣宇軒昂,或慈眉善目,每一個表演都充滿了濃郁的民俗風情,令人目不暇接。

  舞龍舞獅隊伍無疑是現場的焦點之一。只見舞龍隊員們身手矯健,默契配合,巨龍在空中上下翻飛,蜿蜒翻騰,時而盤龍昂首,氣勢磅礴;時而翻江倒海,靈動非凡。舞獅隊員們同樣不甘示弱,他們身姿輕盈有力,時而凌空飛躍,時而搖頭擺尾,憨態可掬,引得觀眾陣陣喝彩。“這才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帶著孩子從西寧趕來觀看的張先生,用手機全程直播這場社火表演。

  此外,高蹺表演也是本次巡演的一大亮點。高蹺表演者們如履平地,步伐輕盈,姿態優美,仿佛在空中漫步。他們身著彩衣,手持道具,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將高蹺的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舞龍舞獅和高蹺表演外,現場還有滾燈、旱船、花轎、老秧歌等傳統社火輪番上演。這些表演形式各異,但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俗特色。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現場津津有味觀看的群眾李玉昭興奮地說:“我覺得這次巡演非常有特色,既有傳統的舞龍舞獅和高蹺表演,又有高抬藝術和現代元素的融入。這讓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

  “金沖高抬”驚艷亮相

  “快看!仙女在云上跳舞!”循著孩童的驚呼望去,景陽鎮金沖村高抬方陣宛如移動的空中劇院緩緩走來。數米高的高臺上,身著霓裳的少女手持花籃翩然起舞,腳下鋼架巧妙隱藏于花枝藤蔓間,營造出騰云駕霧的奇幻效果。

  此次巡演中的10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陽鎮金沖村高抬最是吸引人。高抬藝術作為大通縣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每架高抬都是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它以“高、懸、妙、奇”著稱于世,深受民眾喜愛。

  高抬藝術展示了民間刺繡、堆繡、剪紙、木雕等各種藝術,從戲裝到紙花無不顯示著民間各類藝術的爭奇斗艷。在每組高抬方陣表演中,村民們通過人物造型,頌揚真善美。

  “這次表演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真是受益匪淺。希望‘金沖高抬’這種傳統表演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它的美。”觀眾趙英告訴記者。

  此次社火巡演中,一組以《五路財神》為主題的高抬作品也備受觀眾喜愛,只見五位財神騰云駕霧而來,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將高抬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金沖村的高抬藝術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離不開當地民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堅守。他們通過代代相傳的方式,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并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如今,金沖村的高抬藝術已經成為大通縣的一張文化名片,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

  此次社火游演不僅是一場盛大的文化活動,更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大通縣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有30支社火表演隊、6000余人參與社火表演,除了當日的巡演,正月十三、十四還將進行社火展演,廣大群眾可前往觀看。同時,大通縣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突出特色化、大眾化、精品化的發展方向。繼續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讓社火等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升華,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推薦閱讀
中國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吳曉軍羅東川與浙商代表團一行座談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公告
青海海東:“五力”齊發打造智算超算核心集群
青海貴德:龍騰獅躍賀新春
24H熱點
房源多優惠多 再探西寧新春房博會
【文化中國行】“刀山”“火海”演繹河湟傳奇
【文化中國行】震撼登場!社火鬧新春——2025年西...
【新春走基層·溫暖進萬家】帶電作業守護萬家燈火
【新春走基層·文化中國年】箭影飛馳,點燃新春激情
【新春走基層·致敬奮斗者】沱沱河信號車間里的硬漢...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開局即決戰 起步即沖刺 西部...
堅定信心開好局 實干爭先起好步——記者節后上班第...
蛇年新春消費旺 青海市場活力足
春節假期,西寧消費市場火熱開局
熱點圖片
堅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風雪護路人
堅守在海拔4000多米...
柴達木天然氣“溫暖”哈薩克群眾
柴達木天然氣“溫暖...
【文化中國行】社火——西寧人自己的春節大舞臺——正月十二西寧各縣區社火巡演(調演)活動速寫
【文化中國行】社火...
【新春走基層】“智慧醫保”升級百姓就醫體驗
【新春走基層】“智...
【致敬奮斗者】天路“暖房”里的貼心“小管家”
【致敬奮斗者】天路...
【文化中國年】非遺氆氌織就幸福畫卷
【文化中國年】非遺...
青海互助:“高原藍精靈”藍莓成熟啦
青海互助:“高原藍...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復工復產忙 沖刺開門紅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春走基層】社火展演火“豹”全城 文化盛宴高潮迭起

西寧晚報
2025-02-10 09: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春走基層】社火展演火“豹”全城 文化盛宴高潮迭起

西寧晚報
2025-02-10 09: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春走基層】社火展演火“豹”全城 文化盛宴高潮迭起

  • 2025-02-10 09:13:56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城東區:區級社火隊首次亮相

 

  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全區群眾春節文化生活,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增強廣大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集中展示轄區文化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和各族人民團結進取的精神風貌,2月9日(正月十二),西寧市城東區順利舉行優秀社火集中巡游展演活動。

  首次組建區級社火隊,規模宏大

  2025年,城東區社火巡游展演活動以“靈蛇鬧春潮 社火耀今朝”為主題。相較于過去以幾個節目板塊開展或參與社火表演的情況,今年城東區首次組建了由831位演職人員組成的區級社火表演隊,來自各鎮、街道的干部群眾圍繞“祥和佳節·歡樂同行”“民族團結·同心踐行”“文化瑰寶·照耀前行”“靈蛇鬧春·奮楫篤行”4個主題,在西寧大廈進行集中巡游演出。

  傅家寨村社火復出,重煥光彩

  為展示傳統文化魅力及農民群眾的創造力,集中體現傅家寨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果,表現傅家寨村的文化和歷史底蘊,讓更多人感受到村民的凝聚力和新村建設的新面貌,今年春節,沉寂了15年的傅家寨村社火隊,在村“兩委”的高度重視下重新亮相。由240人組成的傅家寨傳統社火隊,表演了精彩的大花轎、威風鑼鼓、旱船等節目,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社火節目特色鮮明,民族風情濃郁

  在區級4個板塊16個節目中,最能代表東區的就是“民族團結·同心踐行”這個板塊的《民族之花》節目,這個由東區兩鎮七辦92人組成的方陣,展示了轄區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休戚與共的精神風貌,詮釋了各族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特別是回族宴席曲的登臺,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后繼有人

  在此次區級社火中,東區9-12歲的120位孩子參與其中,他們在專業老師的輔導下,穿著寸蹺表現栩栩如生的優秀人物,扮演活靈活現的跑驢和小獅子,在切身體會傳統節日的同時,傳承和弘揚了青海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近距離感受了家鄉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參與人數創歷年之最,熱鬧非凡

  2月9日上午10時,城東區邀請的兄弟縣區的優秀社火從大眾街德令哈路十字路口、大眾街共和路十字路口,依次向建國路西寧大廈十字路口巡游展示。湟中區大才鄉傳統的旱船、高蹺、大頭娃娃等社火表演,充分展示了青海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讓轄區群眾在家門口感受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據統計,加上區級社火隊,當日共有38個節目、1631名演職人員參加表演,4個小時的演出約4.3萬群眾駐足觀看。

  元宵節前,城東區轄區部分村、社區還將持續舉行分散小型的社火;2月11日(正月十四)、2月12日(正月十五),湟源縣、湟中區的優秀社火隊還將在新千廣場開展社火演出活動。

  城中區:歡騰社火鬧新春 民俗展演送祝福

  震天的鑼鼓敲起來,紅火的秧歌扭起來,精美玄妙的高蹺踩起來,美輪美奐的花轎抬起來……每當春節的鑼鼓聲響起,河湟兩岸的群眾就知道:到了看社火的時候了。

  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全區群眾文化生活,積極營造祥和、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充分彰顯文脈城中的獨特魅力,2月9日,西寧市城中區2025年“金蛇獻瑞 豹游中區”社火展演拉開帷幕。此次展演,城中區共組織8個村的1500余人同場獻藝,為市民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大餐。

  上午十點半,青海國際會展中心里,鑼鼓齊鳴、鞭炮喧天、人山人海,隨著“尋跡衛城 文脈城中”的花車緩緩駛出,總寨鎮新莊、總寨堡、清水河等8個村莊的社火依次出場,沿著南京路一路直行近3.5公里,給沿線群眾帶去新春的祝福。

  看社火,是河湟地區群眾獨有的年味。在這場盛大的展演中,既有傳統的寸蹺、舞獅等節目,也有融入現代元素的舞蹈,別出心裁的《二奶奶》表演更是吸睛無數。在這些節目中,小朋友們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的天真活潑為社火展演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亮色。

  扮演《二奶奶》的陳佳琪是逯家寨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社火表演。當穿上紅色大棉襖、涂上大紅唇、戴上假發、手持道具的那一刻,陳佳琪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前看到同學們跳社火,我特別羨慕,現在我也能站在這個舞臺上,真的很驕傲。”陳佳琪興奮地說。此次她參演的節目除了《二奶奶》,還有《織手巾》,為了呈現出最佳效果,兩個節目排練了近一個月。

  陳佳琪所在的陳家窯村社火隊今年共有近200人參與演出。除了舞龍、舞獅、秧歌、抬花轎等每年必備的“經典項目”,今年新增的《二奶奶》成為一大亮點。“村里的孩子們參與社火表演的積極性都很高,《二奶奶》這個節目有16個小孩參演,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9歲,每次演出都深受觀眾喜愛。”陳家窯村社火隊工作人員魏志花介紹道。

  魏志花表示,每年正月里的社火不僅是村民們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的方式之一,更是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不二選擇。

  上午十一點,南京路沿線被人群擠得密不透風。大家伸長脖子、踮起腳尖,在縫隙里用手機記錄下這獨特的鄉愁。“看社火其實就是看一個熱鬧,大家擠在一起,討論一下哪個節目更好看,對我們即將外出務工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回憶。”人群中,大家互相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扶老攜幼,隨著社火隊的移動而變換位置,在鑼鼓喧天的熱鬧氛圍中,感受著河湟地區的濃濃年味。

  “城中區的社火主要以傳統項目為主,像舞龍舞獅、抬花轎、旱船、高蹺、寸蹺等,都是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經典表演。每年的社火活動從正月初三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結束。”城中區文化館副館長莫重暉介紹說,今年參演的1500人中,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僅4歲,年齡跨度雖大,但傳統社火的韻味卻絲毫未減,保留得十分完整。

  十二點左右,社火展演圓滿落下帷幕。人群漸漸散去,南京路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那熱鬧非凡的場景、濃濃的年味,卻深深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這個春節最難忘的記憶。

  大通社火巡演:非遺高抬驚艷眾人 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

 

  龍騰虎躍辭舊歲,金蛇納福賀新春。2月9日,隨著震天鑼鼓激昂響起,大通縣2025年“社火鬧新春 歡喜過大年”春節社火進城巡演在觀眾們的期盼中火熱開演。來自全縣的10支社火隊伍、千余名民間藝人,攜30余項傳統民俗技藝,為廣大群眾獻上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社火盛宴 喜迎新春

  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來自黃家寨鎮、長寧鎮、景陽鎮等10支優秀社火隊隊員身著喜慶艷麗的服飾,手持各式各樣的道具,齊聚一堂,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他們或扮相奇特,或莊嚴肅穆,或氣宇軒昂,或慈眉善目,每一個表演都充滿了濃郁的民俗風情,令人目不暇接。

  舞龍舞獅隊伍無疑是現場的焦點之一。只見舞龍隊員們身手矯健,默契配合,巨龍在空中上下翻飛,蜿蜒翻騰,時而盤龍昂首,氣勢磅礴;時而翻江倒海,靈動非凡。舞獅隊員們同樣不甘示弱,他們身姿輕盈有力,時而凌空飛躍,時而搖頭擺尾,憨態可掬,引得觀眾陣陣喝彩。“這才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帶著孩子從西寧趕來觀看的張先生,用手機全程直播這場社火表演。

  此外,高蹺表演也是本次巡演的一大亮點。高蹺表演者們如履平地,步伐輕盈,姿態優美,仿佛在空中漫步。他們身著彩衣,手持道具,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將高蹺的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舞龍舞獅和高蹺表演外,現場還有滾燈、旱船、花轎、老秧歌等傳統社火輪番上演。這些表演形式各異,但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俗特色。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現場津津有味觀看的群眾李玉昭興奮地說:“我覺得這次巡演非常有特色,既有傳統的舞龍舞獅和高蹺表演,又有高抬藝術和現代元素的融入。這讓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

  “金沖高抬”驚艷亮相

  “快看!仙女在云上跳舞!”循著孩童的驚呼望去,景陽鎮金沖村高抬方陣宛如移動的空中劇院緩緩走來。數米高的高臺上,身著霓裳的少女手持花籃翩然起舞,腳下鋼架巧妙隱藏于花枝藤蔓間,營造出騰云駕霧的奇幻效果。

  此次巡演中的10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陽鎮金沖村高抬最是吸引人。高抬藝術作為大通縣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每架高抬都是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它以“高、懸、妙、奇”著稱于世,深受民眾喜愛。

  高抬藝術展示了民間刺繡、堆繡、剪紙、木雕等各種藝術,從戲裝到紙花無不顯示著民間各類藝術的爭奇斗艷。在每組高抬方陣表演中,村民們通過人物造型,頌揚真善美。

  “這次表演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真是受益匪淺。希望‘金沖高抬’這種傳統表演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它的美。”觀眾趙英告訴記者。

  此次社火巡演中,一組以《五路財神》為主題的高抬作品也備受觀眾喜愛,只見五位財神騰云駕霧而來,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將高抬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金沖村的高抬藝術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離不開當地民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堅守。他們通過代代相傳的方式,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并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如今,金沖村的高抬藝術已經成為大通縣的一張文化名片,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

  此次社火游演不僅是一場盛大的文化活動,更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大通縣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有30支社火表演隊、6000余人參與社火表演,除了當日的巡演,正月十三、十四還將進行社火展演,廣大群眾可前往觀看。同時,大通縣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突出特色化、大眾化、精品化的發展方向。繼續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讓社火等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升華,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 施翔 李曉娟 師曉瓊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少女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最好看的电影2019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日韩中文久久|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www无码乱伦|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