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片頭條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一碗青海拉面 盛滿幸福生活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譚 梅
發布時間:2025-07-08 10:12:25
編輯:李家奕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家鄉的味道——青海拉面,扎根在全國337個城市的街頭巷尾,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用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拉面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創業篇章,他們從河湟谷地走出,帶著家鄉的味道在異鄉扎根,從面團里拉出了事業,從湯鍋里“撈”出了幸福。

開設在西子湖畔的青海拉面村。米晉 攝

  走出家門,拉面攤闖開新天地

  2011年的廣州花都區,來自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28歲的馬正彪放棄了工程師的工作,和好友合伙開起了“大美西北風味小吃餐廳”。彼時的他,連廣東話里“靚仔”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更別說琢磨透當地人的飲食喜好。

  最初的日子,馬正彪的店里一天賣不出20碗面。為了節省開支,馬正彪和伙伴們輪流當廚師、服務員,凌晨三點去市場挑牛骨,深夜修改菜單。他發現廣東人愛喝湯卻怕膩,就把傳統拉面湯里的牛油減半;年輕人喜歡快捷,就把拉面的出餐時間壓縮到3分鐘內。半年后,有熟客帶著朋友來,說“你們的面有西北的扎實,又有南方的清爽。”馬正彪知道,這生意算是立住了。

  和馬正彪在繁華商圈打拼不同,陜平龍把拉面攤擺進了江蘇南京的高校食堂。2017年,這個來自青海循化的漢子開辦亞賽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學生娃的錢得實打實地掙,決不能偷奸耍滑。”經過前期細致的觀察,他發現學生們最愛“快、鮮、實惠”——早上趕課要速戰速決,晚上復習完想加塊肉,南方的學生怕辣,北方的學生喜歡多放點醋……

  于是,陜平龍給自己承包的南京仙林大學城民族餐廳的檔口定了規矩:加醋加辣隨學生說,深夜多備十斤鹵牛肉,湯必須是當天現熬的。有一次學生反饋“面太硬”,他當天就帶著師傅們試驗了五種醒面時間,直到找到“不硌牙又筋道”的口感。如今,亞賽爾的拉面檔口進駐11所南京高校,畢業季總有人特意來拍張“和拉面檔的合影”。

  在這些背井離鄉的身影里,馬文明的故事帶著別樣的“數字溫度”。1998年,11歲的他攥著母親給的50元錢,跟著同鄉登上南下廈門的綠皮火車,來到拉面館后廚做起了學徒。打拼十多年后,他開起了自己的拉面店。2010年,在珠海開拉面館的馬文明,發現老鄉們總為“找面匠難、招跑堂難”犯愁。信息閉塞的年代,開拉面館的青海人散落在各地,像斷了線的珠子。這個白天揉面、晚上泡網吧的年輕人,愣是憑著一股“癡勁”自學了計算機HTML、PHP編程。2012年,他在珠海創辦了“世穆網”,2016年在珠海創辦珠海世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最初的網站像個簡陋的“網上集市”,網友只能在論壇發求職信息、尋老鄉、分享拉面手藝,但很快,網站就有了影響力,沒多久竟然攢下20萬名注冊會員。

  而在青海樂都,姜花的創業始于1998年的下崗通知書。從樂都玻璃廠走出的她,賣過燒烤、小炒,賣過包子和狼牙土豆,最后才走進了拉面行業。從剛開始不足80平方米的第一家小店,到如今的四家店,經歷了27年的成長與蛻變,如今的姜花憑借“姜氏大碗王”,獲得了全國首屆拉面技能大賽金獎、廣東省青粵拉面技能大賽一等獎等各類獎項。

  這些從青海走出去的拉面人,就像蒲公英的種子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街巷。他們帶著家鄉的面方子、身上的力氣和心里的韌勁,把陌生的城市變成了扎根的土壤。

姜花在青海家宴現場制作牛肉面。受訪者供圖

  多元發展,一碗面拓展事業版圖

  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伊北味拉面村”后廚,負責人馬明伊面對小徒弟,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和面要醒夠4小時,揉面得用手腕的巧勁,機器容易但代替不了手工。”他邊說邊將面團抻成細如發絲的“毛細”,只見手腕一抖,面條在空中劃出優美的銀弧,穩穩落進翻滾的沸水之中。

  從最初來杭城至今,二十余載風雨兼程,馬明伊以匠心打磨伊北味拉面村,將最初的街邊小店發展為擁有30余家門店的餐飲企業。這一路發展,他不僅親歷中國餐飲行業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的蛻變,更敏銳捕捉到行業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數字化的變革。在他眼中,傳統“坐店待客”的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需求,唯有擁抱數字化運營、智能化管理,以創新驅動品牌升級,才能讓傳統拉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煥發活力,實現從街頭美味到現代餐飲品牌的跨越。

  廣州花都區的“大美西北”門店,菜單上不只有拉面。西北涼皮、烤羊排、肉夾饃列隊排開,甚至有適合廣東人口味的清蒸羊肉。馬正彪告訴記者:“從青海到廣州,食材36小時直達,保證老鄉們能吃到家鄉味。”

  2016年成立廣州大美西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后,馬正彪的步子越邁越大:2019年走出廣州,2020年注冊“大美西北”商標,2023年開設直營門店超80家。公司2000多名員工里,有20多個民族,像個熱鬧的大家庭。積極投身東西部協作的他,曾兩次獲得貴州關嶺政協頒發的“東西部協作領航先鋒”稱號,同時,他還擔任廣州市花都區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來自青海玉樹的扎西,2019年剛來時還是個拉面學徒,現在已是分店店長,“我們馬總總說‘店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是啊,這就是自己的家,我們干活也挺有奔頭。”扎西笑呵呵地說。

  馬文明的“數字版圖”正在不斷擴大。2017年,他帶著世穆網的“自有流量池”回到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成立青海鑫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專做家鄉農特產的線上銷售。那年他帶著“內容電商”項目參加青海省創業大賽,一舉拿下大賽三等獎。

  2023年的助農直播中,馬文明的鏡頭對準了尖扎縣的香蕉梨。“家人們看過來,這梨甜得像蜜,帶著咱青海的日照味!”他操著帶點青海口音的普通話,五天就幫老鄉賣了一萬斤香蕉梨。現在他的“箭鄉臻品”平臺,讓青海的牛羊肉、菜籽油通過拉面館的供應鏈走進全國各地餐桌,“以前拉面人從老家帶特產,現在讓全國嘗到青海味。”

  在南京,馬文明還與陜平龍的亞賽爾餐飲共同合作,負責對接江蘇援青的“四進兩出”項目。如今南京11所高校的青海拉面窗口里,4家是自營,其余的都交給了老鄉經營。

  2024年,馬文明又盯上了拉面品牌升級。珠海世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拿下“穆藍拉面”在廣東、海南的總代理,幫老鄉的拉面店搞裝修升級、菜品培訓、線上引流。廣州一家老店升級后,裝修成簡約風,新增了番茄肥牛面、藤椒雞拌面,線上訂單占比從10%漲到40%,營業額直接翻倍。“現在全國拉面店面臨的問題是老、舊、單一,咱用新法子幫他們‘煥新’,這碗面才能越做越香。”

  幸福滋味,面香里釀出好光景

  拉面鍋里翻騰的,不只是勁道的面條,更是青海人日子里的煙火氣與甜滋味。那些曾攥著單程車票闖蕩的雙手,如今穩穩端起的,是盛滿幸福的碗。

  韓索力么乃,曾獲得武漢市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文明市民、江夏好人等眾多榮譽稱號。是武漢市化隆十八子清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江夏區經營著青海品牌示范拉面館,創立了“青隆十八子”連鎖品牌。

  近年來,韓索力么乃帶動100多戶化隆人走出家鄉,在武漢開起夫妻店、兄弟鋪,平均每家門店每年能賺30多萬元,很多鄉親在武漢賺了錢、買了房。“一碗家鄉的拉面,不僅成就了韓索力么乃的事業,也讓更多青海老鄉走出了大山。”2023年,韓索力么乃與兩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食品供應鏈公司,專門為在武漢的青海拉面店供應米面糧油、牛羊肉等原材料。為推動公司走向品牌化,他還與中糧集團合作研發拉面專用面粉,“讓面條吃起來爽滑筋道,充滿家鄉風味”。

  從河湟谷地到南海之濱,從高校食堂到南洋街頭,一碗拉面牽起的不僅是鄉愁,更是千萬家庭的好日子。韓索力么乃帶動鄉親在武漢安家置業,馬文明用數字技術讓家鄉特產走向全國,馬正彪把青海味道釀成各民族一家親的情誼……他們的幸福,是賬本上逐年增厚的數字,是老家新蓋的磚瓦房,是孩子書包里嶄新的課本,更是他們熱氣騰騰的事業和生活。

  姜花的“姜氏大碗王”店里,每天打烊后,她都會仔細擦一遍墻上的獎牌。27年時光,她教出的50多個徒弟,如今已散落在全國各地開起了拉面店。逢年過節,手機里滿是徒弟們的問候。看著手機里的消息,她又自豪又感慨:“下崗時以為天塌了,沒想到一碗面,讓我活出了比以前更亮堂的日子。”

  如今,這些從青海走出的拉面人,用一碗面的功夫,把異鄉變成了家鄉,把生計變成了事業,把面團的韌勁拉成了生活的底氣,把自己的日子過成了別人羨慕的模樣。在升騰的熱氣里,他們嘗到的不只是湯的鮮、面的香,更是用雙手掙來的安穩,是把他鄉過成家鄉的踏實。這幸福,藏在每根面條里,樸素又滾燙。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省委宣傳部2025年公開考錄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
青海省湟源縣:“美景”巧變“錢景”
青海祁連為8093人發放養老金4127.2萬元
24H熱點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亞歷山下辣椒紅
快門與鼓點交織中的民族律動 ——“西海2261·河湟...
守正創新,講好新時代新青海故事——青海重大主題...
引大濟湟:為300多萬人口供水 讓100萬畝旱田“解渴”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
【環青聽新音——環青賽特刊】“福谷”瀉青翠 車輪...
引大濟湟,書寫青海綠色水脈新篇章
【聚焦第二十四屆環大美青海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青海湖...
7月5日青海新聞聯播
熱點圖片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49倍!湟魚“瀕危”變“易危”折射了什么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
【聚焦第二十四屆環大美青海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文旅融合發力 點亮環青賽
【聚焦第二十四屆環...
共繪雪域高原同心圓——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紀實
共繪雪域高原同心圓...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支部領著干,蹚出振興“千萬”路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文化中國行】太陽花開丹麻灘 唱響高原新時代
【文化中國行】太陽...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把“期盼”送進草原深處——記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海北州城區分公司投遞員曹成彪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環青攬勝】賽道連沃野 土鄉躍振興
【環青觀潮涌——環...
【環青觀潮涌——環青賽特刊·舊憶新說】車輪駛過來 產業旺起來
【環青觀潮涌——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一碗青海拉面 盛滿幸福生活

青海日報
2025-07-08 10:1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一碗青海拉面 盛滿幸福生活

青海日報
2025-07-08 10:1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一碗青海拉面 盛滿幸福生活

  • 2025-07-08 10:12:25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家鄉的味道——青海拉面,扎根在全國337個城市的街頭巷尾,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用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拉面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創業篇章,他們從河湟谷地走出,帶著家鄉的味道在異鄉扎根,從面團里拉出了事業,從湯鍋里“撈”出了幸福。

開設在西子湖畔的青海拉面村。米晉 攝

  走出家門,拉面攤闖開新天地

  2011年的廣州花都區,來自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28歲的馬正彪放棄了工程師的工作,和好友合伙開起了“大美西北風味小吃餐廳”。彼時的他,連廣東話里“靚仔”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更別說琢磨透當地人的飲食喜好。

  最初的日子,馬正彪的店里一天賣不出20碗面。為了節省開支,馬正彪和伙伴們輪流當廚師、服務員,凌晨三點去市場挑牛骨,深夜修改菜單。他發現廣東人愛喝湯卻怕膩,就把傳統拉面湯里的牛油減半;年輕人喜歡快捷,就把拉面的出餐時間壓縮到3分鐘內。半年后,有熟客帶著朋友來,說“你們的面有西北的扎實,又有南方的清爽。”馬正彪知道,這生意算是立住了。

  和馬正彪在繁華商圈打拼不同,陜平龍把拉面攤擺進了江蘇南京的高校食堂。2017年,這個來自青海循化的漢子開辦亞賽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學生娃的錢得實打實地掙,決不能偷奸耍滑。”經過前期細致的觀察,他發現學生們最愛“快、鮮、實惠”——早上趕課要速戰速決,晚上復習完想加塊肉,南方的學生怕辣,北方的學生喜歡多放點醋……

  于是,陜平龍給自己承包的南京仙林大學城民族餐廳的檔口定了規矩:加醋加辣隨學生說,深夜多備十斤鹵牛肉,湯必須是當天現熬的。有一次學生反饋“面太硬”,他當天就帶著師傅們試驗了五種醒面時間,直到找到“不硌牙又筋道”的口感。如今,亞賽爾的拉面檔口進駐11所南京高校,畢業季總有人特意來拍張“和拉面檔的合影”。

  在這些背井離鄉的身影里,馬文明的故事帶著別樣的“數字溫度”。1998年,11歲的他攥著母親給的50元錢,跟著同鄉登上南下廈門的綠皮火車,來到拉面館后廚做起了學徒。打拼十多年后,他開起了自己的拉面店。2010年,在珠海開拉面館的馬文明,發現老鄉們總為“找面匠難、招跑堂難”犯愁。信息閉塞的年代,開拉面館的青海人散落在各地,像斷了線的珠子。這個白天揉面、晚上泡網吧的年輕人,愣是憑著一股“癡勁”自學了計算機HTML、PHP編程。2012年,他在珠海創辦了“世穆網”,2016年在珠海創辦珠海世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最初的網站像個簡陋的“網上集市”,網友只能在論壇發求職信息、尋老鄉、分享拉面手藝,但很快,網站就有了影響力,沒多久竟然攢下20萬名注冊會員。

  而在青海樂都,姜花的創業始于1998年的下崗通知書。從樂都玻璃廠走出的她,賣過燒烤、小炒,賣過包子和狼牙土豆,最后才走進了拉面行業。從剛開始不足80平方米的第一家小店,到如今的四家店,經歷了27年的成長與蛻變,如今的姜花憑借“姜氏大碗王”,獲得了全國首屆拉面技能大賽金獎、廣東省青粵拉面技能大賽一等獎等各類獎項。

  這些從青海走出去的拉面人,就像蒲公英的種子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街巷。他們帶著家鄉的面方子、身上的力氣和心里的韌勁,把陌生的城市變成了扎根的土壤。

姜花在青海家宴現場制作牛肉面。受訪者供圖

  多元發展,一碗面拓展事業版圖

  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伊北味拉面村”后廚,負責人馬明伊面對小徒弟,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和面要醒夠4小時,揉面得用手腕的巧勁,機器容易但代替不了手工。”他邊說邊將面團抻成細如發絲的“毛細”,只見手腕一抖,面條在空中劃出優美的銀弧,穩穩落進翻滾的沸水之中。

  從最初來杭城至今,二十余載風雨兼程,馬明伊以匠心打磨伊北味拉面村,將最初的街邊小店發展為擁有30余家門店的餐飲企業。這一路發展,他不僅親歷中國餐飲行業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的蛻變,更敏銳捕捉到行業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數字化的變革。在他眼中,傳統“坐店待客”的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需求,唯有擁抱數字化運營、智能化管理,以創新驅動品牌升級,才能讓傳統拉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煥發活力,實現從街頭美味到現代餐飲品牌的跨越。

  廣州花都區的“大美西北”門店,菜單上不只有拉面。西北涼皮、烤羊排、肉夾饃列隊排開,甚至有適合廣東人口味的清蒸羊肉。馬正彪告訴記者:“從青海到廣州,食材36小時直達,保證老鄉們能吃到家鄉味。”

  2016年成立廣州大美西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后,馬正彪的步子越邁越大:2019年走出廣州,2020年注冊“大美西北”商標,2023年開設直營門店超80家。公司2000多名員工里,有20多個民族,像個熱鬧的大家庭。積極投身東西部協作的他,曾兩次獲得貴州關嶺政協頒發的“東西部協作領航先鋒”稱號,同時,他還擔任廣州市花都區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來自青海玉樹的扎西,2019年剛來時還是個拉面學徒,現在已是分店店長,“我們馬總總說‘店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是啊,這就是自己的家,我們干活也挺有奔頭。”扎西笑呵呵地說。

  馬文明的“數字版圖”正在不斷擴大。2017年,他帶著世穆網的“自有流量池”回到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成立青海鑫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專做家鄉農特產的線上銷售。那年他帶著“內容電商”項目參加青海省創業大賽,一舉拿下大賽三等獎。

  2023年的助農直播中,馬文明的鏡頭對準了尖扎縣的香蕉梨。“家人們看過來,這梨甜得像蜜,帶著咱青海的日照味!”他操著帶點青海口音的普通話,五天就幫老鄉賣了一萬斤香蕉梨。現在他的“箭鄉臻品”平臺,讓青海的牛羊肉、菜籽油通過拉面館的供應鏈走進全國各地餐桌,“以前拉面人從老家帶特產,現在讓全國嘗到青海味。”

  在南京,馬文明還與陜平龍的亞賽爾餐飲共同合作,負責對接江蘇援青的“四進兩出”項目。如今南京11所高校的青海拉面窗口里,4家是自營,其余的都交給了老鄉經營。

  2024年,馬文明又盯上了拉面品牌升級。珠海世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拿下“穆藍拉面”在廣東、海南的總代理,幫老鄉的拉面店搞裝修升級、菜品培訓、線上引流。廣州一家老店升級后,裝修成簡約風,新增了番茄肥牛面、藤椒雞拌面,線上訂單占比從10%漲到40%,營業額直接翻倍。“現在全國拉面店面臨的問題是老、舊、單一,咱用新法子幫他們‘煥新’,這碗面才能越做越香。”

  幸福滋味,面香里釀出好光景

  拉面鍋里翻騰的,不只是勁道的面條,更是青海人日子里的煙火氣與甜滋味。那些曾攥著單程車票闖蕩的雙手,如今穩穩端起的,是盛滿幸福的碗。

  韓索力么乃,曾獲得武漢市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文明市民、江夏好人等眾多榮譽稱號。是武漢市化隆十八子清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江夏區經營著青海品牌示范拉面館,創立了“青隆十八子”連鎖品牌。

  近年來,韓索力么乃帶動100多戶化隆人走出家鄉,在武漢開起夫妻店、兄弟鋪,平均每家門店每年能賺30多萬元,很多鄉親在武漢賺了錢、買了房。“一碗家鄉的拉面,不僅成就了韓索力么乃的事業,也讓更多青海老鄉走出了大山。”2023年,韓索力么乃與兩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食品供應鏈公司,專門為在武漢的青海拉面店供應米面糧油、牛羊肉等原材料。為推動公司走向品牌化,他還與中糧集團合作研發拉面專用面粉,“讓面條吃起來爽滑筋道,充滿家鄉風味”。

  從河湟谷地到南海之濱,從高校食堂到南洋街頭,一碗拉面牽起的不僅是鄉愁,更是千萬家庭的好日子。韓索力么乃帶動鄉親在武漢安家置業,馬文明用數字技術讓家鄉特產走向全國,馬正彪把青海味道釀成各民族一家親的情誼……他們的幸福,是賬本上逐年增厚的數字,是老家新蓋的磚瓦房,是孩子書包里嶄新的課本,更是他們熱氣騰騰的事業和生活。

  姜花的“姜氏大碗王”店里,每天打烊后,她都會仔細擦一遍墻上的獎牌。27年時光,她教出的50多個徒弟,如今已散落在全國各地開起了拉面店。逢年過節,手機里滿是徒弟們的問候。看著手機里的消息,她又自豪又感慨:“下崗時以為天塌了,沒想到一碗面,讓我活出了比以前更亮堂的日子。”

  如今,這些從青海走出的拉面人,用一碗面的功夫,把異鄉變成了家鄉,把生計變成了事業,把面團的韌勁拉成了生活的底氣,把自己的日子過成了別人羨慕的模樣。在升騰的熱氣里,他們嘗到的不只是湯的鮮、面的香,更是用雙手掙來的安穩,是把他鄉過成家鄉的踏實。這幸福,藏在每根面條里,樸素又滾燙。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譚 梅
編輯:李家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中文字幕性|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