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一滴鹵水,究竟藏著怎樣的神奇?
“這一滴鹵水,蘊藏著支撐我國糧食發展與現代工業文明的血脈寶藏……”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員介紹。
8月,走進青藏高原東北緣、柴達木盆地腹地,橫亙于此的巨大歐碧色鹽湖——察爾汗鹽湖,格外奪人眼目。這一湖泊,是由鹵水匯聚、鹽殼覆蓋的浩瀚鹽澤,是中國資源版圖上的璀璨明珠。
作為“糧食的糧食”,這里,氯化鉀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97%,是中國鉀肥的“糧倉”;作為“白色石油”,這里,鋰資源儲量同樣高居全國首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核心源”。一滴滴晶瑩的鹵水,不僅是中國農業的根脈,同時衍生出中國百億工業產業鏈。
今天,跟隨記者的腳步,感知一滴鹵水的十二時辰,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在這片廣闊湖域踏響的鏗鏘步伐。
子時·夜沉(23:00-01:00)
萬籟俱寂,星河低垂。此時,鹽湖沉入墨色。一滴鹵水在地下晶間鹵水層沉睡。它曾是古海遺珍,億萬年的時光將其封存。時過境遷,通過地質變遷,這里濃縮了豐富的鉀、鈉、鎂、鋰、硼等元素于晶瑩的鹵水之中。這鹵水,正是我國鹽湖產業的血液。
此刻,靜待現代工業技術的喚醒,從一滴鹵水起步,開啟蛻變,開啟新生……


丑時·籌備(01:00-03:00)
萬籟皆已沉睡,但鹽湖產業的“大腦”和“神經網絡”依舊“清醒”。整個產業鏈各工段嚴陣以待,為一滴鹵水的循環之旅做好準備。
中央控制室內,電子屏光影閃爍,實時數據無聲滾動;調度員根據最新生產計劃和數字,預調著管道閥門的開合與泵站的功率……這是一個為產業高效運轉奠定基礎的時辰,看似無聲,實則周密且有序。
寅時·初醒(03:00-05:00)
青藏高原的黎明比起平原地區來得要晚一些,但鹽湖大地深處已傳來低沉且持續的脈動——巨大抽鹵泵轟鳴作響,強大的力量將這滴鹵水連同它的“伙伴”從幽暗的地下抽取出來,沿著渠道奔涌向上,匯入地表縱橫交錯的鹽田。一滴滴鹵水在黎明前黑暗中閃爍著磷光,此時,它們正式告別億萬年的沉寂,匯入現代工業洪流。
卯時·采鹽(05:00-07:00)
此時,鹽湖的天空漸漸泛起青色。供給車間主控室內,技術人員羅明輕點鼠標控制著采鹽船,以每分鐘6米的速度在厚厚的鹽礦層上行駛。同時,平均1.5米深的湖水之下,采鹽船巨大的切割頭借力內部螺旋設備將鹽礦攪拌成礦漿,再通過輸鹵管將滴滴鹵水輸送到生產車間。
辰時·鉀成(07:00-09:00)
東方既白,朝陽初升,新的一天已經開啟。隨著鹵水的注入,鉀肥分公司廠房內白花花的氯化鉀在全自動生產線上走完一道道工序,最終在斗輪機的運轉下從空中傾斜而下成為氯化鉀成品。斗輪機操作工王芳說:“看,這氯化鉀成品就是咱們鹽湖的‘白金’啊!”
察爾汗,作為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源源不斷將潔白的晶體輸向全國,為“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此刻,這滴鹵水,已化為滋養大地的力量。
巳時·提鋰(09:00-11:00)
提鉀后的鹵水并未停歇,它繼續奔流,涌入下一產線——提鋰車間。此時的太陽已高掛天空,金輝灑落在已被注入鹵水的吸附塔上。
塔內,特制的吸附劑如同敏銳的“獵手”,在萬千離子中精準鎖定鋰離子,并將其牢牢“捕獲”。控制室內,技術員張君賢徹夜未眠,目光緊鎖屏幕。“截至目前,廠區碳酸鋰生產一切正常。”他低聲自語。
青海鹽湖股份提鋰技術,從吸附法、膜法到萃取法,歷經艱辛突破,讓這“白色石油”從鹵水中高效析出,支撐起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世界舞臺的崛起。此時,這滴鹵水中的鋰,已被賦予驅動未來的使命。
午時·巡檢(11:00-13:00)
正午的驕陽炙烤著大地,鹽湖上空蒸騰的熱浪扭曲了遠處的景象。檢修維護員丁建彬頂著烈日,在幾十米高的鉀肥結晶器振動篩上來回巡檢。汗水在他黝黑的皮膚上劃出道道痕跡。他目光如炬,不放過任何一個接口、一處閥門、一絲異常的響動。“管道就是生命線”他抹了把汗,“一滴鹵水都不能滲漏,安全更是紅線。”
廠區龐大的管網系統,是鹽湖產業的循環命脈,維系著鹵水高效、安全地流轉。每一滴鹵水的旅程,都離不開安全守護。
未時·謀遠(13:00-15:00)
午后,青海鹽湖藍科鋰業技術中心一片沉靜,只有儀器運行的輕微嗡鳴和鍵盤敲擊聲。技術標兵張君賢和研究員們集聚在實驗臺和電腦前,對著鋰生產尾液分離濃縮再回收數據進行分析和討論。
“看這條曲線!”張君賢指著屏幕上一條明顯優化的數據線,語氣堅定且充滿期待,“回收率提升到96%了。必須持續創新,讓每一滴鹵水釋放出最大價值!”
資源的深度開發、梯級利用與循環發展,是鹽湖產業面向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與不懈追求。
申時·突破(15:00-17:00)
青海鹽湖股份4萬噸/年基礎鋰鹽一體化項目會議室內,氣氛凝重。會議室墻上掛著工期圖。
企業負責人、技術骨干、市場專家齊聚。“面對復雜高原地形與沙塵挑戰,4萬噸項目組必須嚴守質量安全底線,通過精細化施工確保各環節達標。”項目負責人柴君平在會上再次強調。
當然,項目從管道熔接檢測、法蘭篩查到運用“盲板追溯法”“氣泡檢測法”雙重檢驗,再到遠程聯控技術反復核驗、主控室千次模擬操作,每一步都彰顯出建設者的專業與擔當。
目前,項目從工程建設階段轉入試生產階段,為構建現代化鹽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酉時·共生(17:00-19:00)
夕陽熔金,將整個鹽湖染成一片橙色。資源分公司老鹵車間工段長張海生在鹽湖深處的百里水景線邊緣巡檢著企業生態狀況。他認真查看每一處防洪標記,詳細記錄著各項關鍵指標。不遠處,成群的水鳥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面,在晚霞倒映的湖面留下自由的身影。
發展與保護,如同鹽湖上光與影的交織,是永恒的課題。“采補平衡”已成為青海鹽湖人心中守護這片脆弱而寶貴生態環境的堅定共識和行動準則。這滴鹵水的旅程,必須與這片土地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
戌時·不眠(19:00-21:00)
夜幕降臨,高原的天空星河璀璨。然而,鹽湖的現代化廠區卻燈火通明,宛如白晝。巨大的蒸發罐、結晶器在燈光映照下如同鉚足干勁的鋼鐵巨人,其內部物理化學變化正晝夜不停產生。
企業自動化控制室內,夜班員工目光炯炯,緊盯著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溫度、壓力、濃度、流量等數據。鹵水仍在龐大的管道網中奔流不息,在精準的控制下持續濃縮、結晶、分離。鹽湖產業的脈搏,在高原清冷的深夜里,依然強勁而有力地搏動著。這是現代工業文明的不眠之夜!
亥時·啟程(21:00-23:00)
更深露重,萬籟俱寂。一滴鹵水經過整整十二個時辰的蛻變,從最初那滴原生鹵水蛻變為氯化鉀、碳酸鋰成品,封裝入袋,等待外送。
火車車頭燈光亮起宛如白晝,劃破沉沉的夜色。叉車快速搬運,不一會兒鐵運集裝箱內貨品擺放整齊了。
隨著一聲汽笛長鳴,火車緩緩啟動。它將穿越茫茫戈壁、巍巍高山,最終融入千里之外的黑土地與現代廠房,成為驅動祖國未來發展的核心能量。這滴鹵水,完成了從大地深處到時代前沿的蛻變與遠征。
此時,鹽湖之上,星空浩瀚深邃,亙古不變;而大地之下、工廠之中,循環奔涌的鹵水為現代社會之“變”全力以赴。
一滴鹵水穿越十二時辰的旅程,彰顯了青海乃至我國資源價值最大化的雄心,承載著科技自立自強的夢想,也肩負著生態永續的千鈞重擔。資源保障、綠色發展、產業升級……青海鹽湖產業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堅定航行,向著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擘畫的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奮發努力。
而這滴鹵水,它的傳奇,遠未結束……
【記者手記】一滴鹵水映照鹽湖之變
佇立在察爾汗鹽湖邊,望向遠方,鹵水青綠令人心曠神怡,一陣微風吹來,輕舔唇邊,舌尖瞬間被一股咸澀包裹,仿佛濃縮了整個高原的烈日與風沙。這滋味,是察爾汗鹽湖最直白的言語——古老、粗糲,卻又蘊藏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這里曾經滄海桑田,卻又實現了鉀鋰同源,這里也映照著鹽湖產業的變革與飛速發展。
夜幕下的察爾汗鹽湖,一塊塊鹽田如沉睡的墨玉,倒映著天邊微熹。池畔,一副磨破了邊緣的麻布手套靜靜躺在鹽堆旁,指腹位置浸染著洗不凈的鹵水印痕,如同一幅微縮的鹽堿地圖。它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烈日下,第一代鹽湖人俯身揮耙,汗水滴落瞬間被鹵水吞噬,只留下皮膚上道道被鹽晶刻蝕的皸裂。鹵水蝕骨,卻也滋養了一方水土。
如今,北斗無人采鹽船龐大的鋼鐵身軀在鹽田緩緩移動,劃破水面的寧靜。輸鹵管不遠處的鉀肥車間,全自動無人生產線上白色的氯化鉀浮選而出,智慧鹽湖照進現實,科技正在重塑著這片古老鹽澤的肌理。
一滴鹵水,從亙古的沉睡中被喚醒,串聯起鹽湖的昨天與今天。它經歷過人力時代的艱辛,也見證著智能時代的效率。它折射的不僅是高原云影的流轉,更是人類與自然資源相處方式的深刻變遷:從依賴血肉之軀的索取,到依靠科技力量的生產;從敬畏自然的饋贈,到探索可持續的共生之道,這一滴鹵水,是大地深藏的血脈,更是循環永續發展的橋梁。
今天,一滴鹵水的旅程,映照過去之變更見證未來之興!(作者:羋嶠 希域格)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