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代表身著節日盛裝,在花車上與沿途觀眾互動。李延平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高原的九月,既延續著夏日的熱鬧,又醞釀著秋日的豐足。夜色朦朧間,西寧市城北區豹街已然熱鬧起來,一幅團結奮進的畫卷徐徐鋪開……
9月6日20時,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暨西寧市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專場演出如約而至。
此次活動省、市、區三級聯動、共建共辦,是縱深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創建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
活動伊始,主題花車由南至北緩緩駛過豹街,各民族代表身著節日盛裝,立于花車之上,與沿途觀眾親切互動。每一次揮手、每一張笑臉,都在書寫著民族團結的動人詩行,“石榴花”在這一刻,綻放得格外絢爛。
此次專場演出創新采用“展演+展示”雙模式,在西寧市城北區西海路豹街文旅促“三交”特色街區,設立了4個表演區,23個精彩節目令現場觀眾一飽眼福。
青唐鼓韻擊響了民族團結與區域發展的奮進旋律;各民族特色舞蹈訴說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傳遞出各族兒女心向祖國、共建家園的赤誠之心……精彩展演生動詮釋了青海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共融的美好生活。
不僅有精彩節目,位于豹街北端的西寧市黨建引領推進“共富工坊”工作成果展更是煙火氣十足。7個縣區分別展示了中醫中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美食、文創產品等不同風格、獨具特色的共富產品,全方位展示以民族團結推動共同富裕的工作成效。
各展區工作人員忙碌著,一旁的市民游客或駐足拍照,或仔細詢問,或認真挑選。
“今天我們帶來了福祿壽桃、青海大月餅、酸奶等特色美食,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酸奶、甜醅。‘共富工坊’不僅帶動了各族群眾就業,也在生產經營中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西寧市城東區林家崖街道林家崖村黨支部書記陳明善說。
今年以來,西寧市以城東區為試點打造了集電商直播、文旅融合、產業賦能等為一體的“東城·共富工坊”模式,并召開全市黨建引領推進“共富工坊”專題會,總結工坊建設典型經驗,研究市級層面系統推廣工作。
這些散布于西寧各個角落的“共富工坊”,正如一條條堅韌的紐帶,將不同民族群眾的智慧與勞動緊密相連,既促進經濟發展,更筑牢民族團結的根基。
瞧,蘭花花非遺展示館館長單永武將剪紙穿在身上,讓一朵朵“石榴花”躍動起來;郗麗霞將面塑技藝傳授給村民,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出自城中區總寨鎮清華路社區殘疾人兒童之手的掐絲民族娃娃生動活潑,流暢的掐絲線條、鮮亮的色彩搭配里有著他們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純真理解……“東城·共富工坊”、城北共富市集和“大通護工”共富平臺等全方位展示了西寧市以堅持民族團結,推動共同富裕為根本,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好樣板,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成果顯著成效。
近年來,西寧市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牽引輻射帶動作用,始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市各項工作的主線,創新探索“五個一”實踐路徑和“五+N”工作體系,深入開展“多個一”活動,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廣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先行先試,在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上挑大梁、勇爭先。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演出接近尾聲,熟悉的旋律響徹豹街夜空,全場各族群眾齊聲高歌,將氣氛推向最高潮。這一刻,豹街滿是同心共鳴的家國情懷。
“素不相識的人們一同歌唱,整條街就像一個大家庭。”觀眾趙文感慨道,“特別感動,特別溫暖。”
的確,今夜的豹街,這里有街坊鄰里互幫互助的溫暖情誼,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實踐,更有萬眾一心、攜手并進的蓬勃氣象!
就像街區中央那尊紅石榴雕塑所寓意的那樣:籽籽同心,緊密相依。在青海這片高原厚土上,民族團結是每一天都在發生的真實故事,是燈光下的一張張笑臉,是歌聲里的一種種鄉音,更是未來道路上,各族兒女共同編織的共富夢想。
接下來的一個月,全省上下將持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傳活動,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確保宣傳月活動走深走實,不斷增進各族群眾“五個認同”,夯實“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凝聚強大合力,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貢獻青海智慧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