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治。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3月13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西灘鄉衛生院人聲鼎沸,前來篩查“兩癌”的婦女把門診大廳圍了個水泄不通,衛生院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西灘鄉衛生院院長萬成錄忙里偷閑地說:“我們已經連續做了13天的體檢了,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學生肝包蟲篩查、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篩查等,就沒閑過一天。現在的鄉鎮衛生院再也不像過去那么清閑了,僅一年內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就夠我們忙的了。”
萬成錄從2015年就在鄉鎮衛生院工作,那時候的鄉鎮衛生院工作輕松,一年下來也沒幾個住院病人。最多就是買點頭疼腦熱的藥,更沒有一系列的檢查篩查。

便捷式結算。張多鈞 公保安加 攝
近10年時間,萬成錄經歷了鄉鎮衛生院翻天覆地的變化。
“西灘鄉衛生院距離門源縣城不足10公里,又與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相鄰,過去群眾看病都是到縣城大醫院或者直接去西寧看病,甚至跑到民樂縣看病住院,很少有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的,有時遇上健康檢查,需要村醫挨個上門動員群眾到衛生院參加體檢,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群眾的不信任。”萬成錄直言不諱地說。
如今,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每次健康檢查,村醫在微信群通知一聲,幾乎都來參加。“全鄉10個行政村,如有健康體檢任務,每個村基本一天時間,有些當天來不了的村民,都會提前幾天來衛生院,提前做體檢,群眾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萬成錄說。
萬成錄對比了一組數據,2015年,門診每天就診5人左右,醫院只有5間房,住院床位6張,7名醫護人員。如今,衛生院門診日就診50人以上,住院床位40張,正式在編醫護人員14名,副高級職稱的就有6人。
“去年一年,衛生院住院人次600多人,是全州鄉鎮衛生院中住院人次最高的,收入達210多萬元,全州鄉鎮衛生院排名第三。”萬成錄自豪地說。
鄉鎮衛生院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來自硬件設施的改善,另一方面來自軟實力的提升。萬成錄說,這些年,衛生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硬件配備齊全,彩超儀器、生化分析儀等先進的設備全部配齊,血液分析都能在鄉鎮衛生院完成,人才方面,采用“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提升醫生水平,衛生院副高級職稱醫護人員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轉變。
今年56歲的蘇學文是衛生院的老人,從參加工作至今的31年時間里,一直在西灘鄉衛生院工作,也是附近鄉鎮略有名氣的中醫,在他的眼中,鄉鎮衛生院的變化用“翻天覆地”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以前的鄉鎮衛生院主要是群眾買藥,衛生院內學科也沒有明細的劃分,醫生什么都懂一點,但又什么都不精,F如今,科室劃分明確,兒科、婦科、內科……一應俱全,醫護人員都是術業有專攻。”蘇學文告訴記者,衛生院的中醫理療是特色,這些年相繼開發出了按摩、針灸、姜療、蠟療、足浴等特色療法,效果顯著。
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鄉鎮衛生院成為了群眾信賴的家門口醫院。這兩天,家住上西灘村81歲的張兆學在衛生院住院。春季流感逐漸好轉,張兆學說,現在最相信的就是衛生院。
原來,但凡身體不舒服,張兆學首先往大醫院跑。2022年12月,張兆學肺部感染,省內省外跑了好多醫院,但始終不見好轉,無奈只能回家;丶液螅弁措y忍的張兆學到衛生院打止痛針,衛生院一邊止痛,一邊采用中醫療法診治。一個月后,張兆學恢復了,到縣醫院一檢查,肺部感染已經痊愈,衛生院創造了奇跡。
“如今,衛生院的口碑非常好,群眾對我們的信賴是我們最大的欣慰。這兩年,群眾有啥不舒服第一時間先來衛生院診治,甚至連甘肅民樂縣相鄰鄉鎮的村民都會到這邊來診治。”萬成錄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