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生態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扛起源頭責任 共護黃河安瀾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 臻
發布時間:2024-04-30 07:46:32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黃河,自巴顏喀拉山冰雪中流出,匯集千萬條溪澗河川,穿越我國九省區滋養著中華文明。

  青海是黃河發源地,境內黃河干流長度1694公里,占黃河總長度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達264.3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徑流量的49.4%,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肩負著源頭安全的重大責任。作為源頭地,青海的黃河流域始終是發展、保護生態的主戰場。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九曲黃河走上了從“無法可循”到“有法可依、循法而治”的良性軌道,青海的黃河源頭保護也按下快進鍵。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來,我們踐行著“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珍稀野生動物數量顯著增加,書寫著人依河生、河因人美的生態答卷。

  這一年,黃河生態安全的保障有了更加明確和有力的法律依據,也為青海在法治軌道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黃河干流出境水質保持Ⅱ類,水質狀況優,青海黃河流域共抓保護、協同治理在有法可依的新階段持續向好發展。

循化黃河清水灣。循化縣宣傳部供圖

  良法善治,河湖衛士匯聚守護合力

  位于三江源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立春過后,隨著氣溫回暖,果洛州冰雪正在逐漸消融,境內黃河支流格曲河穿越草原和城鎮,涓涓東流。

  4月9日一大早,昂保站在河邊仔細巡視著河道,撿拾垃圾、查看有無污水排放……在黃河源頭長大,如今作為生態管護員的昂保已經習慣了每日到河道邊轉一轉,親身參與黃河生態的保護,對于他來說是一件光榮又有責任感的事。

  “以前有人在河道亂扔垃圾、放生外來魚種,這些行為都會破壞黃河水源,那時候只能及時制止,并進行口頭勸告和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后,我們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黃河,有了更加明確和有力的法律依據,工作更有底氣了。”昂保說。

  如今,生活在黃河源頭的牧民群眾已由生態利用者變成生態守護者,依托“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生態管護員成為守護源頭的重要力量,這其中,也通過壯大馬背河湖長、摩托車巡護隊等志愿隊伍,常態化清潔河湖環境和巡邏檢查,維持著河湖天然狀態。

  在昂保忙著河道巡視的時間里,流經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的黃河二級支流北川河邊也逐漸熱鬧起來,北川河橋頭鎮園南社區段河長白艷花和志愿者穿上紅馬甲,帶上清理工具開始一天的巡河工作。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河道治理,白艷花邊清理垃圾邊與來往的老百姓聊天普法。“住在這里的老居民都記得河道過去就像個垃圾場。”白艷花回憶起從前無奈地搖了搖頭。

  垃圾清理、河道環境整治、生態修復……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讓曾經污染嚴重的北川河變成了現今水清岸綠、水鳥怡然的美麗河,在各個河湖長的監管和帶動下,保護環境的理念蔚然成風,“我們把嚴禁亂扔垃圾等規定寫進了社區居民公約中,并提倡居民共同監督管理河道。許多居民主動擔任志愿者,沒有報酬,但保護母親河卻也樂在其中。”白艷花說。

  “河湖長制”就是“責任制”。作為完善水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河湖長制不斷提高江河湖庫法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青海,河湖長制的全面推行讓這里河湖保護法治化建設,立起了規矩,劃出了紅線。

  因河施策、精準發力,我們積極搭建“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林草長”協作機制,目前,1.59萬名河湖管理員實現與森林、草原、濕地管護員崗位整合,“流域+區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農牧執法部門與河湖長相輔相成,開展巡護執法、普法宣傳,為黃河保護加上又一層“防護網”。

  前方由生態管護員和執法部門巡護源頭生態,后方更有信息化手段為黃河保護保駕護航。通過“青海生態之窗”系統布設的76個點位,我省實現對黃河流域青海段重點流域的實時監測。

  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處長程鵬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對癥施治’,就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態流量等作出全面規定,它也是對政府責任要求最多的法律之一,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生態治理保護的積極性。一年的時間里,青海黃河流域的保護有法可依,我們在守水、治水路上走得更有底氣。”

  從護河前方到信息化的后方,再到水利、公安、司法、檢察等部門聯合協手,全省各地黨委政府、河湖長、責任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各負其責、協作配合,形成強大的治水護水合力,在有法可依的當下,青海黃河流域條條河流有人看、有人管,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青海人民的共識。

美麗的扎陵湖。何嫻珺 攝

  節水控水,水資源利用統籌兼顧

  對黃河流域來說,節水控水是一場深度攻堅戰。《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實施后,沿黃九省區加大水資源循環利用,節水行動貫穿社會發展各環節。

  作為黃河源頭的青海也不例外。

  4月9日,行走在古城西寧的寧湖濕地公園,早春的花朵植被已經染上春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各類水鳥嬉戲覓食,不少市民都舉著手機拍攝這一和諧靜謐的美景。

  作為西寧市人工建設濕地公園之一,寧湖濕地不僅是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還承擔著凈化水質、涵養水源的功能。從污水處理廠排出的尾水進入公園內建設的潛流和表流濕地,經填料和植物作用后,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匯入湟水。因此,寧湖濕地已成為集防洪、灌溉、改善水生態環境為一體的綜合濕地公園,與西寧市海湖濕地公園、北川河濕地公園一起,為改善湟水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何凈水、如何用水,西寧市在水資源利用上有著自己的發展方式。在積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前提下,以農業灌區提檔升級為牽引,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同時大力實施工業節水工藝改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5%以上。并加快補齊湟水流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西寧市區污水日處理能力由2023年初的39.75萬噸提升至59.75萬噸。

  2023年,西寧市成功入選“國家節水型城市”,被生態環境部評選為全國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闖出了一條青藏高原半干旱重度缺水地區,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具有西寧特色的節水實踐之路。

  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中的重要章節,量水而行、節水為重,更是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

  為此,青海以黃河保護法施行為契機,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從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一體推進,倒逼“兩高一低”項目得到全面遏制,落后產能加快淘汰。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針對水資源短缺這個最大矛盾,對用水總量控制、強制性用水定額、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等作出全面規定。以法律法規為總方向,去年,全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5萬公頃,實現節水3961.34萬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升至92.7%,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總體降至9%以下。并建成各類節水載體1650個,24個縣區被水利部命名為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縣。”程鵬介紹。

  抓節水、控取水、減排水,青海省推進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限制高耗水項目,建立起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用水定額標準體系,促進農業、工業、城鎮生活等重點領域節水,為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發展貢獻青海力量。

黃河流域水保梯田項目。陸廣濤 攝

  長治久安,水土流失整治已見成效

  長期以來,黃河流域水沙調控是一項復雜的治理難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中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也是重點環節,而身處黃河之源的青海,面對因復雜地質條件帶來的水土保持和防洪安全的獨有問題,也在不斷尋找“解題之鑰”。

  濕地岸線修復、棲息地保護、水系溝通、清淤疏浚……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讓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蘆花灣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水源涵養能力不斷增強。

  不僅是蘆花灣水生態濕地改造提升項目,作為有著“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貴德縣,承擔著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大責任,水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一直是這里治水的重點工作。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來,保護力度的加大,長效管控機制的健全完善,貴德縣在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道路上加碼加力,統籌實施東河、豆后浪河水生態保護修復、蘆花灣水生態濕地改造提升、農春河河岸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一體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項目,一系列措施,不僅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升,河湖水生態環境也得到有效保護。

  加大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我省抓住小流域、坡耕地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淤地壩建設等,去年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5平方公里,并實施國土綠化提速、鞏固提升兩個三年行動,累計綠化國土面積198.18萬公頃。

  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我省的水土流失治理在大力推進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的基礎上,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眼下,青海大地正逐漸染上綠裝,清水暢流,一幅新時代綠水青山的壯美畫卷鋪展開來。

  大河之源,碧流競涌,奔騰不息的黃河,在青海境內九曲回轉,不斷向下游輸送清潔水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的一年里,黃河的保護治理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青海也將持續以法為劍,堅決扛起“源頭責任”,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河湖長日常工作。陸廣濤 攝
河湖長帶著志愿者在河道撿垃圾。大通縣水利局供圖

  【手記】這一年,黃河源頭情更濃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繼《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之后第二部流域法律。在這部專屬法律的護航下,作為黃河源頭的青海以法為劍、以心為盾,以其堅實的步伐,走過了黃河保護法宣貫落實一周年。

  “一部大河流域的法律,必然要強化整體觀念,才能保證‘一張藍圖繪到底’。”黃河保護法中“明令禁止”條款17處,“不得”行為條款10處,“嚴格”控制、限制條款16處,還有剛性約束、強制性、紅線、底線、上線、準入清單、負面清單、淘汰類目錄等條款,黃河保護治理,在這一年有了更多“鐵規矩”“硬杠杠”。

  “‘一泓清水入黃河’是一項民生工程,作為一河之長,雖然工作內容不多,但責任重大。”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川河橋頭鎮園南社區段河長白艷花說起自己的河湖長工作來認真又嚴肅,撿垃圾、講法律、做監督,看似簡單,對于她來說每一天的巡河都是不能馬虎的。

  在青海,這樣的河湖管理人員有1.59萬名,他們在守法、普法、監督的路上辛勤付出著。

  記者在采訪中深刻感受到,無論是黃河岸邊生活的農牧民,還是在巡護一線的河湖長,無論是基層單位的普法用法,還是上級政府嚴格把關,從干支流到左右岸,在法律的剛性約束下,“保護黃河生態”已經是作為源頭省份青海的共識,深深嵌入發展的方方面面。

  這一年,普法宣傳步履不停。從走出去入村進校宣講到請進來共建共學,保護黃河、發展黃河的隊伍愈加壯觀。

  這一年,青海黃河流域的執法建設穩中奮進。各相關單位、人員投身《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學習,以考代練,人人致力于成為普法、用法能手,以學習和實踐為線索,不斷推動著執法人員個人素養和懂法能力齊頭并進。

  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來,成效已經顯現,循法而治,以法治力量守護母親河,正在成為億萬人民的實踐。我們也作為忠實的大河守護者,不斷傳唱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青海故事。

推薦閱讀
陳剛:以嚴實作風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迎接旅游旺季 青海開展非遺進街區主題活動
青海治多:多渠道多方式普及稅法知識
2024年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景區開園試運營公告
關于征集第六屆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的通知
海西:出臺扶持措施助力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西一季度農牧業經濟穩中有增
24H熱點
【祖國好 家鄉美】守護好長江源的每一條河流
10名中華水塔守護人獲“三江源·沁源衛士”表彰
【綠化國土 美化家園】戈壁播新綠 迎風展新姿——...
【生態觀察】春和景明 “植”此青綠
“哈達義警”保護一河清水向東流
“環互助北山森林公園”旅游風景道將更美
軍民同心 “植”此青綠
青海玉樹:加強林草生態保護和修復
青海西寧:南北山栽種6.66公頃山楂樹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以“文...
熱點圖片
西寧楊溝灣互通出口開放
西寧楊溝灣互通出口開放
秀運動之美 展少年風采
秀運動之美 展少年風采
“郁”見花海 “香”約西寧
“郁”見花海 “香”...
高蹺耍進校運會 別樣傳承獲稱贊
高蹺耍進校運會 別樣...
【鄉村振興在青海】產業風生水起 生活蒸蒸日上
【鄉村振興在青海】...
【堅定信心開好局起好步】系列活動快速“破圈” 文旅市場“暖意融融”——2024首季經濟觀察之五
【堅定信心開好局起...
【筑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勞動者之歌】用忠誠實干吹響嘹亮的先鋒號角——記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訓練與戰勤保障支隊戰勤保障隊
【筑夢現代化 共繪新...
為何能如此頻繁遇見五瓣丁香
為何能如此頻繁遇見...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扛起源頭責任 共護黃河安瀾

青海日報
2024-04-30 07: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扛起源頭責任 共護黃河安瀾

青海日報
2024-04-30 07: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扛起源頭責任 共護黃河安瀾

  • 2024-04-30 07:46:32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黃河,自巴顏喀拉山冰雪中流出,匯集千萬條溪澗河川,穿越我國九省區滋養著中華文明。

  青海是黃河發源地,境內黃河干流長度1694公里,占黃河總長度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達264.3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徑流量的49.4%,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肩負著源頭安全的重大責任。作為源頭地,青海的黃河流域始終是發展、保護生態的主戰場。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九曲黃河走上了從“無法可循”到“有法可依、循法而治”的良性軌道,青海的黃河源頭保護也按下快進鍵。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來,我們踐行著“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珍稀野生動物數量顯著增加,書寫著人依河生、河因人美的生態答卷。

  這一年,黃河生態安全的保障有了更加明確和有力的法律依據,也為青海在法治軌道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黃河干流出境水質保持Ⅱ類,水質狀況優,青海黃河流域共抓保護、協同治理在有法可依的新階段持續向好發展。

循化黃河清水灣。循化縣宣傳部供圖

  良法善治,河湖衛士匯聚守護合力

  位于三江源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立春過后,隨著氣溫回暖,果洛州冰雪正在逐漸消融,境內黃河支流格曲河穿越草原和城鎮,涓涓東流。

  4月9日一大早,昂保站在河邊仔細巡視著河道,撿拾垃圾、查看有無污水排放……在黃河源頭長大,如今作為生態管護員的昂保已經習慣了每日到河道邊轉一轉,親身參與黃河生態的保護,對于他來說是一件光榮又有責任感的事。

  “以前有人在河道亂扔垃圾、放生外來魚種,這些行為都會破壞黃河水源,那時候只能及時制止,并進行口頭勸告和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后,我們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黃河,有了更加明確和有力的法律依據,工作更有底氣了。”昂保說。

  如今,生活在黃河源頭的牧民群眾已由生態利用者變成生態守護者,依托“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生態管護員成為守護源頭的重要力量,這其中,也通過壯大馬背河湖長、摩托車巡護隊等志愿隊伍,常態化清潔河湖環境和巡邏檢查,維持著河湖天然狀態。

  在昂保忙著河道巡視的時間里,流經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的黃河二級支流北川河邊也逐漸熱鬧起來,北川河橋頭鎮園南社區段河長白艷花和志愿者穿上紅馬甲,帶上清理工具開始一天的巡河工作。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河道治理,白艷花邊清理垃圾邊與來往的老百姓聊天普法。“住在這里的老居民都記得河道過去就像個垃圾場。”白艷花回憶起從前無奈地搖了搖頭。

  垃圾清理、河道環境整治、生態修復……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讓曾經污染嚴重的北川河變成了現今水清岸綠、水鳥怡然的美麗河,在各個河湖長的監管和帶動下,保護環境的理念蔚然成風,“我們把嚴禁亂扔垃圾等規定寫進了社區居民公約中,并提倡居民共同監督管理河道。許多居民主動擔任志愿者,沒有報酬,但保護母親河卻也樂在其中。”白艷花說。

  “河湖長制”就是“責任制”。作為完善水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河湖長制不斷提高江河湖庫法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青海,河湖長制的全面推行讓這里河湖保護法治化建設,立起了規矩,劃出了紅線。

  因河施策、精準發力,我們積極搭建“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林草長”協作機制,目前,1.59萬名河湖管理員實現與森林、草原、濕地管護員崗位整合,“流域+區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農牧執法部門與河湖長相輔相成,開展巡護執法、普法宣傳,為黃河保護加上又一層“防護網”。

  前方由生態管護員和執法部門巡護源頭生態,后方更有信息化手段為黃河保護保駕護航。通過“青海生態之窗”系統布設的76個點位,我省實現對黃河流域青海段重點流域的實時監測。

  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處長程鵬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對癥施治’,就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態流量等作出全面規定,它也是對政府責任要求最多的法律之一,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生態治理保護的積極性。一年的時間里,青海黃河流域的保護有法可依,我們在守水、治水路上走得更有底氣。”

  從護河前方到信息化的后方,再到水利、公安、司法、檢察等部門聯合協手,全省各地黨委政府、河湖長、責任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各負其責、協作配合,形成強大的治水護水合力,在有法可依的當下,青海黃河流域條條河流有人看、有人管,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青海人民的共識。

美麗的扎陵湖。何嫻珺 攝

  節水控水,水資源利用統籌兼顧

  對黃河流域來說,節水控水是一場深度攻堅戰。《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實施后,沿黃九省區加大水資源循環利用,節水行動貫穿社會發展各環節。

  作為黃河源頭的青海也不例外。

  4月9日,行走在古城西寧的寧湖濕地公園,早春的花朵植被已經染上春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各類水鳥嬉戲覓食,不少市民都舉著手機拍攝這一和諧靜謐的美景。

  作為西寧市人工建設濕地公園之一,寧湖濕地不僅是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還承擔著凈化水質、涵養水源的功能。從污水處理廠排出的尾水進入公園內建設的潛流和表流濕地,經填料和植物作用后,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匯入湟水。因此,寧湖濕地已成為集防洪、灌溉、改善水生態環境為一體的綜合濕地公園,與西寧市海湖濕地公園、北川河濕地公園一起,為改善湟水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何凈水、如何用水,西寧市在水資源利用上有著自己的發展方式。在積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前提下,以農業灌區提檔升級為牽引,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同時大力實施工業節水工藝改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5%以上。并加快補齊湟水流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西寧市區污水日處理能力由2023年初的39.75萬噸提升至59.75萬噸。

  2023年,西寧市成功入選“國家節水型城市”,被生態環境部評選為全國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闖出了一條青藏高原半干旱重度缺水地區,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具有西寧特色的節水實踐之路。

  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中的重要章節,量水而行、節水為重,更是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

  為此,青海以黃河保護法施行為契機,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從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一體推進,倒逼“兩高一低”項目得到全面遏制,落后產能加快淘汰。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針對水資源短缺這個最大矛盾,對用水總量控制、強制性用水定額、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等作出全面規定。以法律法規為總方向,去年,全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5萬公頃,實現節水3961.34萬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升至92.7%,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總體降至9%以下。并建成各類節水載體1650個,24個縣區被水利部命名為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縣。”程鵬介紹。

  抓節水、控取水、減排水,青海省推進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限制高耗水項目,建立起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用水定額標準體系,促進農業、工業、城鎮生活等重點領域節水,為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發展貢獻青海力量。

黃河流域水保梯田項目。陸廣濤 攝

  長治久安,水土流失整治已見成效

  長期以來,黃河流域水沙調控是一項復雜的治理難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中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也是重點環節,而身處黃河之源的青海,面對因復雜地質條件帶來的水土保持和防洪安全的獨有問題,也在不斷尋找“解題之鑰”。

  濕地岸線修復、棲息地保護、水系溝通、清淤疏浚……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讓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蘆花灣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水源涵養能力不斷增強。

  不僅是蘆花灣水生態濕地改造提升項目,作為有著“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貴德縣,承擔著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大責任,水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一直是這里治水的重點工作。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來,保護力度的加大,長效管控機制的健全完善,貴德縣在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道路上加碼加力,統籌實施東河、豆后浪河水生態保護修復、蘆花灣水生態濕地改造提升、農春河河岸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一體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項目,一系列措施,不僅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升,河湖水生態環境也得到有效保護。

  加大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我省抓住小流域、坡耕地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淤地壩建設等,去年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5平方公里,并實施國土綠化提速、鞏固提升兩個三年行動,累計綠化國土面積198.18萬公頃。

  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我省的水土流失治理在大力推進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的基礎上,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眼下,青海大地正逐漸染上綠裝,清水暢流,一幅新時代綠水青山的壯美畫卷鋪展開來。

  大河之源,碧流競涌,奔騰不息的黃河,在青海境內九曲回轉,不斷向下游輸送清潔水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的一年里,黃河的保護治理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青海也將持續以法為劍,堅決扛起“源頭責任”,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河湖長日常工作。陸廣濤 攝
河湖長帶著志愿者在河道撿垃圾。大通縣水利局供圖

  【手記】這一年,黃河源頭情更濃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繼《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之后第二部流域法律。在這部專屬法律的護航下,作為黃河源頭的青海以法為劍、以心為盾,以其堅實的步伐,走過了黃河保護法宣貫落實一周年。

  “一部大河流域的法律,必然要強化整體觀念,才能保證‘一張藍圖繪到底’。”黃河保護法中“明令禁止”條款17處,“不得”行為條款10處,“嚴格”控制、限制條款16處,還有剛性約束、強制性、紅線、底線、上線、準入清單、負面清單、淘汰類目錄等條款,黃河保護治理,在這一年有了更多“鐵規矩”“硬杠杠”。

  “‘一泓清水入黃河’是一項民生工程,作為一河之長,雖然工作內容不多,但責任重大。”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川河橋頭鎮園南社區段河長白艷花說起自己的河湖長工作來認真又嚴肅,撿垃圾、講法律、做監督,看似簡單,對于她來說每一天的巡河都是不能馬虎的。

  在青海,這樣的河湖管理人員有1.59萬名,他們在守法、普法、監督的路上辛勤付出著。

  記者在采訪中深刻感受到,無論是黃河岸邊生活的農牧民,還是在巡護一線的河湖長,無論是基層單位的普法用法,還是上級政府嚴格把關,從干支流到左右岸,在法律的剛性約束下,“保護黃河生態”已經是作為源頭省份青海的共識,深深嵌入發展的方方面面。

  這一年,普法宣傳步履不停。從走出去入村進校宣講到請進來共建共學,保護黃河、發展黃河的隊伍愈加壯觀。

  這一年,青海黃河流域的執法建設穩中奮進。各相關單位、人員投身《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學習,以考代練,人人致力于成為普法、用法能手,以學習和實踐為線索,不斷推動著執法人員個人素養和懂法能力齊頭并進。

  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來,成效已經顯現,循法而治,以法治力量守護母親河,正在成為億萬人民的實踐。我們也作為忠實的大河守護者,不斷傳唱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青海故事。

作者 王 臻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 中文无码不卡的岛国片| 免费无码婬片aaa直播表情|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最好看最新的中文字幕免费|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色吊丝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高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