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近年來,青海省林草系統加強林草資源保護和管理,堅持高位推動,建立健全制度機制,不斷強化督查考核,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據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趙海平介紹,“十四五”以來,青海省累計投入資金4.97億元,實施濕地保護修復項目106項。高質量推進三江源、青海湖兩處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建設。玉樹隆寶灘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曲麻萊德曲源、烏蘭都蘭湖、澤庫澤曲3處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三江源區濕地面積由3.9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里,20世紀60年代消失的“千湖競流”景觀再現三江源頭。
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開展縣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雪豹、藏羚、普氏原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開展蘭科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及遷地保育工作。全面規范冬蟲夏草管理,累計核發3800余份冬蟲夏草采集證。目前,藏羚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普氏原羚從300多只恢復到3400多只,雪豹增加到1200多只,青海湖鳥類由189種增加到282種。全省連續37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未發生重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及本土不可控林草有害生物災害。
同時,編制實施《青海“十四五”草原保護修復規劃》《青海省草原自然公園發展規劃2020-2035年)》等重大規劃,持續推進各項草原保護制度措施。全省共聘用草原管護員4.27萬名,形成了草原管護新機制。持續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2021-2023年,共完成人工種草434.21萬畝,退化草地補播改良1409.53萬畝,治理毒害草103萬畝,鼠蟲害防治6055萬畝。全省草原植被蓋度由2018年的56.8%提高到2023年的58.12%,草原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