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高原五月,丁香如瀑。西寧以花為媒,將一城青綠化作城市治理的詩行——南山公園的坡地花毯潑灑出“高原調色盤”的絢爛,丹噶爾古城的3D光影與漢服翩躚重現絲路風華;身著華服的“丁香夫人”化身花使者穿梭在北川青唐城嘉年華小鎮,與游客猜拳互動、合影留念,碰撞出市井煙火的溫度;而湟水河畔的騎行綠道、街道中用“丁香”粉飾的墻體等,更讓“丁香之城”的浪漫融入每個角落的呼吸。
西寧以“立體配置”的匠心與“文旅融合”的巧思,讓高原古城既有“推窗見綠”的生態答卷,亦蘊含有“花影搖窗”的人文情懷。這個“五一”,且看西寧以丁香為筆,在海拔2260米的云端,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原長卷,引得市民游客共贊“丁香之城”新圖景。
花海織錦,城市匠心獲市民點贊
“往年南山公園的丁香只是零星點綴,今年竟成了連綿花毯!”市民李女士站在南山公園觀景臺,望著眼前坡地上錯落有致的丁香花感嘆道。
今年市林草局以“立體配置”理念打造丁香景觀,長青園內97%的丁香已漸顯“坡面生花”效果,淺紫、深紫、白色漸變交織,仿佛打翻了高原的調色盤。更令市民驚喜的是,丁香種植區域土壤改良工程——工人將鹽堿化表層土壤置換為富含有機質的營養土,并施用過磷酸鈣復合肥,讓丁香根系在松軟肥沃的土壤中舒展。
“現在連空氣里都是甜絲絲的!”晨練的張大爺深吸一口氣,花粉與負氧離子在鼻腔交織,成為五月的高原最生動的注腳。
文旅融合,爆款活動引游客驚嘆
“沒想到高原古城還能玩出這么多新花樣!”來自上海的游客陳女士在丹噶爾古城漢服穿越活動中,身著明制襦裙與同袍共舞,3D燈光秀將古城墻投影為千年絲路畫卷,民族歌舞與光影交織成時空對話。更讓她震撼的是,城北區寧張路打造的“丁香花事”主題區,每株丁香都懸掛著品種二維碼,掃碼即可解鎖植物密碼。“這種‘科技+文化’的玩法,讓賞花都成了知識探索!”
在人民公園,23萬株郁金香鋪就的巨型調色盤與高原明珠塔交相輝映,市民王先生舉著相機穿梭花海:“郁金香雖以明艷之姿傲立花海,然園中盛開的丁香亦不甘示弱——淺紫如煙、深紫似霞,風過處,暗香浮動,引得游人駐足深嗅。”
全民參與,市井煙火中見城市溫度
“豹街的雪豹人偶太萌了,我家娃追著拍了半小時!”市民趙女士帶著孩子在豹街與“雪豹抱抱”IP合影,周邊文創攤位上,雪豹玩偶、冰箱貼、鑰匙扣琳瑯滿目。更令她驚喜的是,街道兩側,還有臨近主干道的丁香樹采用“球團狀”修剪技藝,既保證開花量又提升觀賞性,連樹坑都覆蓋著防塵木屑,細節之處盡顯城市管理智慧。
其中,一名大學生攤主小李的丁香干花標本攤位前圍滿游客,認真挑選著心儀的丁香。“這些丁香都是前一天從湟中區家中的老院采的,脫水處理后能保留90%的香氣。”他指著玻璃罩內的立體標本介紹,本是結合自己的愛好為家鄉“丁香之城”作宣傳,沒想到很受歡迎。
生態蝶變,一城青綠繪就幸福底色
“以前總羨慕江南園林,現在西寧的公園比哪兒都不差!”退休教師高先生在湟水濕地公園騎行時感慨。
數據顯示,西寧市公園總數已達40個,綠化覆蓋率達40.39%。更令市民自豪的是,丁香作為市花已占據城區花卉種植面積的70%,從南山公園到北川河濕地,從街頭墻體、電箱到社區綠地,丁香不僅是景觀主角,更成為城市精神的象征。正如市民張先生在朋友圈所寫:“丁香耐寒耐旱的脾性,恰似高原人骨子里的堅韌;那抹淡紫的芬芳,又藏著高原兒女對生活的溫柔期許。”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