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5日,“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依傍黃河而建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噶達莊園內熱鬧非凡。莊園深處,百年梨樹蒼勁古樸,虬曲的枝椏肆意舒展,微風拂過,層層疊疊的潔白梨花輕輕搖曳,花瓣如雪片簌簌飄落,清甜的花香瞬間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沿著蜿蜒的小徑悠然漫步,獨具特色的藏式房屋映入眼簾。這些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與獨特文化傳承的建筑,訴說著藏族人民的智慧與匠心。
游人如織穿梭其間,或駐足拍照,將如畫美景定格;或悠閑漫步,細品高原風情。即使臨近假期尾聲,這里的熱鬧氛圍與游玩熱度依舊絲毫不減,盡顯假日魅力。
“在噶達莊園住了一晚,體驗感超棒!滿園梨花香,別墅精美,藏式家具古樸充滿韻味。站在觀賞臺俯瞰黃河,壯闊美景盡收眼底。蕨麻披薩、牛排更是別具風味,讓人回味無窮。”來自西寧的游客張麗娟帶著家人在此度假后贊不絕口。她表示,莊園距離西寧近,交通便捷,是短途出游的絕佳選擇。在游玩中,她深切感受到尖扎依托黃河資源發展文旅經濟的蓬勃活力。
噶達莊園經營者益希措姆介紹:“為迎接‘五一’客流高峰,莊園于4月下旬正式開園迎客,精心籌備一年的噶達小廚房也同步亮相。”
噶達小廚房內,噶達藏面、精品壯骨湯、藏家拌面、手工水餃等特色美食應有盡有。益希措姆認為,打造噶達餐飲單品體驗空間意義深遠,不僅能以藏族特色美食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提升“噶達文旅”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傳承黃河沿岸獨特的飲食文化,還能拓寬營收渠道,進一步豐富莊園的消費場景,全方位增強黃河之畔這座莊園的文旅吸引力和綜合效益。
除噶達莊園外,“五一”假期,新晉世界地質公園坎布拉一躍成為熱門打卡地。憑借鬼斧神工的地質奇觀與多元貼心的服務,景區在這個假期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假日經濟”成績單。
坎布拉景區董事長潘持卿預計,“五一”假期,景區接待游客近1.5萬人次,較往年同期增長60%,亮眼數據盡顯“假日經濟”活力。
坎布拉以“碧水丹山”奇觀為核心,構建起多維游覽體系,精準匹配多元需求。自駕游客可沿著盤旋山路緩行,飽覽層巒疊嶂的丹霞奇觀,觸摸大自然的磅礴筆觸;鐘情水上風光的游人,可乘舟逐浪黃河碧波,近賞山水相映的瑰麗畫卷,沉浸式體驗“人在畫中游”的詩意浪漫;徒步愛好者則能穿梭山間棧道,在清新氧吧中探秘幽境,解鎖藏于深谷的秘境之美。
潘持卿告訴記者,為了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深入了解坎布拉的地質奧秘,景區同步配備了智能講解器。“通過先進的聲波導覽系統,游客在行進過程中,便能聆聽關于這片土地的地質演變故事,仿佛翻開一部生動的‘石頭史詩’,真正實現了景觀觀賞與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坎布拉景區自駕游游客占比達45%,游客盡情享受自由探索的樂趣;家庭客群占比超80%。景區“地質探秘+生態休閑”的旅游模式,成為親子游、研學游熱門選擇。眾多家庭在欣賞地質奇觀、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共度歡樂時光,留下美好回憶。
“世界地質公園這一品牌的效應,正快速轉化為旅游消費的強大動能。我們將持續發力,深度開發地質研學、星空露營等特色深度旅游產品,推動景區從單純的‘打卡游’向更具內涵的‘體驗游’轉型升級,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還想來。”潘持卿說。
從特色莊園到地質奇觀,尖扎文旅的“五一”熱潮,正是當地深耕全域旅游的生動縮影。立足“黃河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帶”和“青南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目標,尖扎正主動融入全省“一芯一環多帶”旅游格局,深挖“靈秀尖扎”品牌內涵。以黃河風情為紐帶,串聯高原康養、鄉村體驗、文化采風等多元業態,一幅“河暢、岸綠、景美、業興”的全域旅游新圖景正徐徐展開,為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