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4月24日,還未走進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高景”)的廠區,遠遠地就能看到正在低空飛行的無人機,正在搬運光伏板。在這條被稱為“光伏一條街”的企業聚集區,成為一道別致的風景。
“4月初開始,我們啟動30兆瓦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的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滿足辦公區和生活區的用電需求。使用無人機運輸,不僅節約人力成本,而且投放更加精準。”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吉孝云介紹。
走進生產車間,2200臺單晶爐滿負荷運轉,將車間的生產氛圍“烘”得火熱。高大的爐體和黑色的機械臂讓單晶爐看上去宛如一組組整齊劃一的戰士,“堅守”在光伏產業的最前沿。負責運輸硅料的AGV小車在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單晶爐間穿梭,隨時根據生產需求,沿著設定好的軌道線路往返于備料間與目標單晶爐之間,成為車間工人最給力的工作伙伴。
身著工裝的工人或查看顯示器上的數據信息,或操作機器準備開爐。時不時地,有工人將拉好的單晶硅棒運往機加車間,進行截斷開方等后續工作。他們與AGV小車擦身而過,成為車間的一道風景。
2024年,青海高景對現有的2200臺單晶爐熱場系統進行單晶硅生產技術與數字化工藝流程升級改造。一方面構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在重點耗能拉晶車間引入集控監控系統實現智能在線管控,在物料流轉環節引入AGV系統實現自動化轉運,引入ERP與MES集成系統實現數字化生產管理。另一方面,對現有熱場節能改造,不僅重新研發與設計現有熱場結構,還選用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增加保溫性能。更重要的是,此次升級改造,青海高景致力于開發新型生產工藝,研發高轉化率單晶硅棒。
作為第一家落戶西寧開發區的單晶硅棒生產企業,青海高景的建成投產不僅創造了從落地到項目建成投產只用93天的“高景速度”,還帶動了一批優質光伏配件企業入駐園區。近兩年,面對晶硅行業價格的波動,青海高景依舊堅定信念、充滿干勁,通過熱場改造、余熱回收等項目節能降耗,以先進技術、精細管理、超高品質立足市場,兩次入選“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也為青海光伏制造產業發展“穩定心神”。
當下,在光伏行業協會的倡議下,光伏企業正計劃通過限產、限價的方式展開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在這樣的形勢下,青海高景依然做出了青海項目滿產的布局。
“從1月1日至今,2200臺單晶硅爐就全部滿產運行。”吉孝云說,“青海高景依據訂單制定排產計劃,并相應備齊生產原料、設備等。目前,訂單已經排至三季度,我們對今年的產量信心十足。”
說到信心的同時,吉孝云也說起了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的暖心服務。

“園區公安牽頭打造的警企黨建聯盟機制,24小時在線為企業提供服務,給企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企業生產更加安心。”吉孝云說。
南川工業園區公安分局同安路派出所打造“同心協力,共筑平安”的黨建聯盟,提升黨建引領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整體效應。“目前,轄區已有14家企業、單位加入聯盟。針對青海高景所在的尕莊灘片區大型企業集中,接處警距離遠的實際,我們在尕莊灘徐上段設置護企警務工作站,堅持每日派出警力進駐,并增派一組巡邏防控警力,第一時間處置涉企警情。”同安路派出所所長馬坤說。
“工作人員為企業消除后顧之憂,為我們堅持滿產注入了強大信心。西寧的‘實心’讓企業‘放心’。”吉孝云說,“我們努力扛起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今年,通過西寧市總工會資助兩名大通籍大學生。”
當前,西寧正在打造的“3+2+1”產業集群,光伏制造產業就是3個骨干產業集群之一。抓住高原好“光”景,青海高景在追光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一季度實現產值10.4億元。
吉孝云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繼續緊盯產業發展形勢和技術趨勢,持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促進工業升級。”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