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海東市稅務局錨定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目標,依托數字化轉型條件下的稅費征管“強基工程”持續深化稅務職能作用,圍繞服務青海省海東市特色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全力塑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政策落實筑牢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根基
在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進程中,依托國家“電算協同”政策驅動,海東市清潔能源產業與算力產業形成深度耦合。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全市算力產業經營主體購電金額年均增長14.5%,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購電占比持續攀升,年均增速達24.8%;同步加速的綠電產業與算力產業集群互動,推動電力供應企業購進信息技術服務金額年均增長20.7%。
這一綠色稅制牽引的產業協同效應,不僅實現電網穩定性與能源效率雙提升,更構建起“綠電支撐算力·算力反哺電網”的循環模式,成為區域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引擎。“通過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減少了我們的生產成本,增強了我們的市場競爭力。”海東市源通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羅清河說道。

圖為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稅務局干部為光伏企業工作人員講解稅惠政策 王磊 攝
政策導向激活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活力
2025年1-4月,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游客接待量達75.46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63億元,同比增幅均超15%。聚焦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互助縣稅務局通過精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為旅游全產業鏈發展賦能。
針對住宿、餐飲、旅行社等旅游服務主體實施分類稅費減免,為行業注入活力。在基礎服務領域,針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農家樂免征增值稅政策,助力95%以上小規模經營者輕裝前行;30余家民宿受益于個體經營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將節省的資金用于智能家居設備升級,有效提升了游客的住宿體驗。政策紅利帶來的“降成本-優服務-強體驗”正循環,持續推動“青山綠水”向“金山銀山”高效轉化。截至2025年6月,互助縣已累計為130余家文旅商戶減免稅費超400萬元,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政策牽引助力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
海東樂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農產品出口公司,公司總經理胡海燕表示:“自2024年至今,公司享受的出口免稅政策,減輕了生產資金壓力,讓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優質農產品能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在海東市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進程中,政策紅利持續為各類經營主體注入發展動能。截至2024年底,全市農牧業經營主體增至6,408戶,開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5.7%,這組亮眼數據生動折射出高原特色農業經濟生態的良性躍遷軌跡。
這種“政策+科技”的雙輪驅動模式,在樂都區展現出顯著成效。樂都區稅務局定向推送的涉農優惠套餐,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建成萬畝冷涼蔬菜基地。預計今年該基地將實現3萬噸高原豆苗、翡翠彩椒直供“北上廣港”市場,日均外銷200噸的冷鏈車隊成為“青貨出省”新動脈,為農產品外銷打通了關鍵通道。
從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到區域農牧業產值穩步提升,海東稅務正以“綠色稅制撬動產業升級,有機農業反哺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范式,為地方產業發展增添動力。通過不斷優化服務舉措,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助力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