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農村公路。興海縣交通運輸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前這段路顛簸得很,重修后走起來很穩當,這樣就能第一時間把鮮奶送出去!”清晨六時,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龍藏鄉牧民冷公配送的牦牛奶正奔赴一場“保鮮賽跑”。
他走的這條路是嶄新的黑色瀝青路,像一條發亮的黑絲帶,在高原青山間蜿蜒伸展,從曲什安鎮通往龍藏鄉,全長38.012公里。
這條讓牧民笑開顏的路,曾是興海縣南部三鄉1.2萬名農牧民的“心頭堵”。7月9日,在興海縣政府門口碰到興海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張鋒,他聽說我們要去實地采訪這條路的情況,跟記者分享了奔忙在這條路上的感觸:“每個月都要跑兩趟這條路,以前這條路是真不好走,尤其是中鐵鄉到龍藏鄉這段路,山大溝深,實話讓人頭疼。新修后,路變得特別平坦,路基也拓寬了,通行情況好,你們確實應該去現場體驗一下。”
2008年建成的曲什安鎮至龍藏鄉水泥公路,作為當地群眾出行與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隨著使用年限增加,路面破損嚴重,坑洼遍布,不僅影響通行效率,更帶來諸多安全隱患,沿線居民反映強烈。
龍藏鄉黨委書記才太本回憶,鄉上小學的老師曾向他傾訴,自己上班十年間因路況問題已報廢了兩臺車,還忍不住問“書記,路什么時候能修啊?”才太本坦言,過去的路不僅斜坡多、轉彎密,路面還狹窄難行,藏著不少安全隱患,群眾日常出行確實很不方便。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興海縣交通運輸局將解決群眾“出行難”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頭號工程,先后投資共計7165.8萬元,全力打造安全通暢的民心路、助力發展的幸福路。
7月9日,記者跟隨興海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張啟鵬驅車行駛在這條路上,路面寬敞,以前一條行車道被拓寬成如今的兩條行車道,并采用三角邊溝形式,行車會車更安全。據了解,修整后的路面平整度提升至95%,行車噪音顯著降低約40%。
這條煥然一新的道路將極大改善龍藏鄉、中鐵鄉、曲什安鎮農牧民的出行條件,大幅提升客貨運輸效率,有效縮短運輸時間,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尤其對推動興海縣南部三鄉牦牛奶特色產業壯大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道路升級也為提升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交通保障能力提供了堅實支撐。
“做夢都沒想過能通這么好的路!”龍藏鄉賽日巴村牧民華才難掩喜悅之情。
“我們鄉政府到縣政府差不多90公里,從鄉上去縣上開會,以前最少要走兩個半小時,現在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龍藏鄉黨委書記才太本深有感觸。
從曲什安鎮通往龍藏鄉的這條38公里的路,修平了坑洼,也修暖了民心。這條公路的蛻變,不僅是路面顏色與材質的變化,更是群眾出行體驗從“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跨越。就像牧民們常說的:“路通了,日子就順了,幸福就來了。”
“十四五”期間,興海縣累計完成投資3.19億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50項,新修建的農村公路達686公里,像毛細血管般連起全縣57個行政村。數據顯示,全縣農村公路通暢率達100%。
7月17日,記者了解到,投資1.48億元的興海縣那塘灘至溫泉鄉公路整治提升工程正在火熱施工。興海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華角才讓表示:“這條全長143.1公里的公路將為全縣曲什安鎮、溫泉鄉等沿線7個行政村的農牧民群眾打開更加便捷的通道。”
從昔日的顛簸難行到今日的平坦暢通,興海縣農村公路的蛻變,是縣域著力改善民生基礎設施、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一條條穿行在高原山間的“黑絲帶”,不僅暢通了群眾的出行路,鋪就了致富增收的產業路,更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堅守初心、實干為民的生動體現。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