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同寶山下踏歌起舞,青海湖畔笑聲飛揚。
8月4日,2025海北州王洛賓音樂文化旅游節在這片浸潤著歌聲與詩意的土地上盛大啟幕。作為海北藏族自治州文旅融合的標志性IP,王洛賓音樂文化旅游節已走過多個春秋。從最初單純的音樂展演,到如今“音樂+旅游+文化+商貿”深度融合的綜合文旅盛宴,生動詮釋了海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理念,盡情展現海北各族群眾自信開放的豪邁風采。


海北在哪里
東經98°05′—102°41′,北緯36°44′—39°05′,這片3.47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天地,便是海北藏族自治州。3554米的平均海拔,賦予它涼爽的氣候與豐饒的牧場,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海北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海北東南毗鄰青海省會西寧,西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巍峨的祁連山如天然屏障,分隔出海北與河西走廊的不同風情。遼闊的青海湖似溫潤的碧玉,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
海北州府所在地海晏縣西海鎮,距西寧100千米,“一腳油門浪海晏”的邀約,道盡這份便捷與親近。海北所轄祁連縣到河西走廊“金張掖”,車程不過兩小時。說海北是青海地理位置最優、交通最便利的自治州,實至名歸。
而這,遠非海北的全部。海北是青海同時擁有青海湖國家公園(候選區)和祁連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青海片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獨特的自然稟賦與優良的生態環境,讓海北極具辨識度。正如海北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州總工會主席張濤在旅游節致辭中所言:“海北天藍、地綠、水清,林海雪原、天境祁連、魚鳥天堂、河清海晏,生態畫卷徐徐鋪展,這么近,那么美!”


海北有什么
你或許見過祁連山浩如煙海的森林,游覽過門源河谷的金色花海,但這些只是海北美景的冰山一角。這片土地內涵豐盈、意蘊悠長,每一片草原、每一座高山都藏著獨特風韻。漫步其間,唯有“移步換景”,細細感受,方能領會它的萬種風情。
海北人善用色彩勾勒家鄉神韻。當你走進海北,質樸的鄉親會為你展開一幅五彩斑斕、流光溢彩的畫卷。
綠色,是海北最鮮明的底色。作為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海北坐擁675萬畝濕地、792萬畝林地、1788萬畝各類自然保護地,兩大國家公園(候選區)青海片區面積占全州總面積的80%。問起海北最醒目的顏色,當地人總會毫不猶豫地指向這抹生機盎然的綠。
金色,是海北蓬勃的希望,象征著產業振興與經濟騰飛。海北是我省重要的牧業區,也是我省清潔能源的主陣地。海北境內天然草原面積為2763萬畝,存欄牛羊373萬頭(只),還是全省最大的青稞、油菜、冷水魚等供種(苗)地。近年來,海北州積極推進工業轉型進程,打造了多個產業園,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穩步推進。
8月4日,在海北州2025年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推介會上,海北州農牧和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華卡才讓有感而發,近年來,海北州成功培育了五大億級主導產業、八大千萬級特色產業,以及中藏藥材、藏香豬、草原生態雞等其他百萬級特色產業。以“祁連山下好牧場”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率先在全省取得國際食品安全體系認證和香港優質“正”印認證,成功打造了“中國藏羊之鄉”等系列金字招牌,產品遠銷港澳、走向世界,“祁連山下好牧場”的品牌魅力日益彰顯。
與金色相呼應的是銀色。海北四周環山,綿延逶迤的雪峰和冰川構成了海北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文旅資源。目前,海北州擁有1個5A級景區、6個4A級景區,崗什卡雪山早已成為海北州冰雪旅游的知名品牌。
海北占據青海湖湖域面積的47%、湖岸線的53%、入湖淡水量的85%?梢哉f,海北是一個浩瀚的藍色世界,山水相依,構成了它的獨特美景。
在海北,最不能被忽視的還有紅色。近年來,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海北全力打造“兩彈一星”紅色教育品牌。境內的原子城紀念館被評為全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221基地入選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榜單。2024年以來,海北已承接省內外培訓900余期,18.36萬人次接受紅色教育,紅色研學產業蓬勃發展。
張濤說:“近年來,海北積極融入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格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成功舉辦青海湖開湖季、觀魚季、觀花季、觀鳥季等系列生態旅游活動,以及環青賽、中國·青海國際民族傳統射箭精英賽等品牌賽事。崗什卡、圣泉灣、同寶山、阿咪東索等景區持續火爆出圈,全州文旅市場熱度節節攀升,產業發展態勢蒸蒸日上。”
紅藍輝映間藏著歲月沉淀,金銀交織中透著生機勃發,海北也因此被譽為“五彩福地”。


海北人做了什么
80多年前,西部歌王王洛賓在金銀灘草原寫下世界名曲《在那遙遠的地方》,讓這片土地的浪漫永遠鐫刻在時光里。今天,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海北人守護著青山綠水,讓大湖北岸、祁連山南麓始終綠草如茵、風光如畫。
詩情大湖敞懷抱,夢幻海北迎遠客。
據海北州文體旅游廣電局統計,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960.51萬人次,同比增長51.28%,實現旅游收入37.65億元,同比增長23.65%。環湖北岸5個觀景點自開放以來,累計接待游客79.09萬人次,通過豐富體驗項目、設置免費攤位等舉措,讓171名農牧民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超萬元,更輻射帶動環湖周邊1100余人吃上“旅游飯”。海北正以文旅融合為紐帶,推動產業發展與就業增收協同共進、同頻共贏。
8月4日,祁連縣文體旅游廣電局傳來喜訊:8月2日,全縣接待游客突破6.1萬人次,其中阿咪東索林海露營基地單日接待1.1萬人次,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祁連縣文旅局副局長馮玲玲介紹:“祁連以‘文旅+生態+體育+美食’融合模式激活市場活力,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顯著增強了祁連文旅的融合深度與吸引力。”
近年來,海北立足省委省政府“農體文旅商”融合發展戰略,依托地域特色優勢,成功打造王洛賓音樂文化旅游節、門源百里油菜花海、祁連山草原風情、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活動、海晏達玉音樂節等系列品牌。借助祁連山、青海湖雙國家公園(候選區)生態優勢,積極承辦民族射箭精英賽、青超聯賽、崗什卡滑雪登山邀請賽等賽事,創新開展青海湖開湖季、觀鳥季等主題活動。祁連山·崗什卡雪峰“人生第一座雪山”品牌聲名遠播,帶動景區周邊興起行李托運、路線向導等新業態,實現文旅消費與聯農帶農雙向促進。
去年年底,全省冬春旅游號角吹響后,海北冰雪旅游新業態就業吸納成效顯著。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全州與“冰雪經濟”相關的11個行業入庫稅收達2120萬元,住宿業、商務服務業和租賃業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18%、50%、54%,“冰雪經濟”的稅收拉動作用凸顯。
2025海北州王洛賓音樂文化旅游節不僅帶火了旅游經濟,更讓海北的文化符號深入人心。這種“音樂搭臺、文旅唱戲、文化扎根”的模式,推動海北從“小眾旅游地”蝶變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從一首歌曲出發,海北人書寫著文旅融合的鮮活實踐。站在同寶山巔眺望,海北人心向遠方、步履鏗鏘。曾經“遙遠的地方”不再遙遠,這片土地正與世界攜手,共譜發展新篇。
。▉碓矗何骱6际袌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