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例簡介:王阿姨的“養老”煩心事
青海省海西州的王阿姨今年65歲,退休后希望為自己購買一份養老保險,讓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某日,她接到一個自稱是某“高端養老項目”推銷員的電話,對方以“高額回報”“限量名額”“國家補貼”為誘餌,邀請王阿姨參加一場投資推介會。在會上,推銷人員熱情地推薦了一款所謂的“養老理財保險”,承諾每年返還高額分紅,還能免費入住高端養老社區。王阿姨在對方的輪番攻勢下,未仔細閱讀條款就倉促簽署了合同,并繳納了高額保費。
一年后,王阿姨因身體不適住院,想起這份保險便申請理賠,卻被告知她購買的產品主要是分紅理財功能,醫療保障責任微乎其微,無法報銷此次醫療費用。且所謂的高額分紅也遠未達到承諾水平,養老社區更是空中樓閣。王阿姨感覺上當受騙,維權之路異常艱難。
二、風險分析:三大權益不容侵犯
1.【公平交易權】受到侵害
權責解析:公平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本案體現:銷售人員利用信息不對稱,夸大宣傳“高回報”“免費養老”,隱瞞了產品的真實性質和風險,導致王阿姨在不知情、不準確的信息下做出了購買決定,交易失去了公平性。
2.【受教育權】未得到保障
權責解析:受教育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本案體現:銷售人員非但沒有向王阿姨清晰、準確地講解保險條款、保障范圍、免責事項、分紅的不確定性等關鍵信息,反而進行了誤導性宣傳,剝奪了王阿姨獲取真實、全面金融知識的權利。
3.【依法求償權】行使受阻
權責解析:依法求償權是指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本案體現:當王阿姨發生保險事故(住院)后,因購買的產品與自身需求嚴重錯配,導致其無法獲得預期的醫療費用補償,求償權無法實現。
三、風險提示:踐行“三適當原則”是防范風險的關鍵
1. 警惕養老詐騙“三大套路”
(1)“高息返利”陷阱:承諾遠高于市場水平的回報,往往是“畫餅”。
(2)“虛假項目”陷阱:打著“養老社區”“以房養老”“國家政策”旗號,虛構項目騙取資金。
(3)“會銷講座”陷阱:通過免費禮品、專家講座等手段獲取信任,進而推銷劣質產品。
2.做到“三查三問”,踐行“三適當”原則
(1)查資質:通過官方渠道查驗銷售人員和機構的從業資質。
(2)查產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特別是保險責任、責任免除、現金價值表等,不明白的堅決不買。
(3)查需求:明確自身需求,是保障還是理財?能承受多大風險?
(4)問退保:詢問中途退保可能產生的損失。
(5)問理賠:詢問理賠流程、所需材料和標準。
(6)問遲疑:對任何催促你快速做決定的行為保持高度警惕,利用猶豫期權利(通常為10天、15天或20天,具體以保險合同約定為準)冷靜思考。
3. 依法維權,牢記途徑
若發生糾紛,請通過以下途徑理性維權:
第一步:與保險公司官方客服或分支機構協商。
第二步:協商不成,可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第三步: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撥打12378熱線)等監管機構投訴。
第四步:根據合同約定,申請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訴訟。
保險是守護家庭幸福的重要工具,但前提是買對、買好。新華人壽海西中支始終倡導并嚴格遵守“三適當原則”,致力于為每一位客戶提供專業、誠信的服務。希望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朋友,能增強風險意識,明晰自身權益,遠離詐騙陷阱,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