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文化旅游
英雄事·學子情·強國夢
——“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宣講報告會見聞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宥力
發布時間:2025-09-20 07:23:15
編輯:李娜

宣講會現場。王宥力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月18日晚,青海師范大學學生活動中心一樓禮堂里氣氛莊嚴而熱烈,千余名大一新生神情專注地傾聽一場主題為“紅色基因永傳承、強國復興立新功”的報告會,聆聽英雄故事,汲取精神力量。

  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幾位“特殊嘉賓”的登臺,讓會場瞬間涌動起厚重的歷史情懷和家國情懷;隨著一個個或驚心動魄、或溫情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帶著烽火歲月的記憶與赤誠初心,為師生們打開了一扇回望歷史的窗。

  “‘張連長,我們得想個辦法,把這些坦克毀了,不然拿不下飛機場……’97歲的張運松對自己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接到的首個任務記得清清楚楚……”

  “2021年6月,時年93歲的青海省寧食集團離休干部張運松同志在一張白紙上寫下:‘現在形勢這么好,我們年紀大了,作不了多大的貢獻,把咱們全年的高齡補貼作為特殊黨費交上吧!’老伴于春蓮看后不假思索地寫下了一行字:‘行!就把這筆黨費作為你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吧!’所以,當年張運松老人自愿上繳20000元特殊黨費。由于在戰爭年代長期聽大炮的轟鳴,所以老人聽力不佳,與他人交流的主要渠道都是一張紙和一支筆……”

  宣講從張運松老人的事跡開始。由于身體原因,張運松老人未能到現場,他的故事由主持人代為講述。大屏幕上,播放著珍貴的歷史影像和張運松老人現在的日常生活,師生們通過屏幕認識了這位親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

  “我與謝生海、馬占福是同鄉,我們一同入伍,共赴老山戰場。臨戰訓練時,我們約定若有人犧牲,活著的人要替他看望父母。1986年至1987年,他們二人先后犧牲,這個約定成了我一生的責任……1992年起,我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部分,對每位老人給予生活補貼,送醫送藥,直到2017年最后一位老人離世……”“從老山戰場到抗震一線再到洪災現場,我始終記得自己是黨和人民培養的戰士。”

  講臺上,一等功臣、對越參戰老兵馬永成的事跡,講述著烽火連天的戰場,生死競速的救援,洪水咆哮的夏夜,以及他們堅定的身影守護萬家安寧。

  “在部隊服現役32年的我,經常穿梭在課堂教學和駕駛訓練場,和戰友們摸爬滾打,一門心思琢磨如何優化理論課教學、科學組訓,如何加大高、難、險貼近實戰的駕駛訓練,就是想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益,探索未來戰爭中汽車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綜合保障能力。我起草的《大膽進行教學訓練改革,培養合格的駕駛員》經驗被總后勤部轉發全軍。”

  軍事武器裝備專家、當代“兵王”陳永中講述了一名老兵的初心與堅守,這位以兵代干的汽車教員,脫下軍裝后,更用大愛續寫著新時代老兵的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的誓言。

  “放棄高薪,回到一個‘爛攤子’村,值得嗎?但當我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退役軍人,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退縮。軍人的字典里,沒有‘畏懼’;黨員的使命中,只有‘擔當’。于是,我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了蘇家河灣村。”

  “鄉親們投票選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我經常對班子成員說,我們不能辜負村民的信任,要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給村民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全省退役軍人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季鵬從保家衛國的戰場走向守護萬家燈火的崗位,身份在變,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卻始終熾熱。面對掛名的“后進村”,他卻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用熠熠軍魂照亮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學生深受感染。王宥力 攝

  臺下,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同學們的眼中充滿敬佩和力量,不少師生濕了眼眶,真切觸摸到英雄們的愛國初心和奉獻精神。

  新聞學院2025級新生黃順莉眼角還有淚痕:“四位老兵為祖國奉獻青春,甚至流血犧牲,這種無私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珍惜和平,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用實際行動為強國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法學與社會學學院2025級新生尤拉才讓說:“他們甘于奉獻、不計得失,用一生踐行‘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作為大學生,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精神,助力強國建設。”

  新聞學院2025級新生吉祥天感觸很深:“偉大源于平凡,英雄就在身邊。他們的堅韌與樂觀深深感染了我。我們青年一代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次活動由青海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青海師范大學、西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主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這次報告會,旨在發揮退役軍人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紅色基因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自覺將其轉化為刻苦學習、矢志報國的強大動力,進一步厚植愛國情、砥礪強國志、躬身報國行,凝聚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主持召開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羅東川會見福建工控集團負責人一行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國十佳新聞工作者"青海推薦人員評選結果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考核面試公告
青海海北:以“三進”服務激活就業新動能
海西:舉辦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暨質押融資對接會
24H熱點
【“暑期過后說旅游”系列報道之一】青海何以...
2025年全國職工工間操大賽暨鍋莊舞交流展演活動在...
青海舊石器考古調查新發現5處史前遺址點
西寧艦將在青島向公眾開放
西寧至曼谷航線復航了
果洛久治攜花車亮相第36屆上海旅游節
津青兩地十五年心手相牽 援青主題院線電影《小喬的...
青海省首個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
矗立河源 補史之缺 我國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確認在...
青海亮相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
熱點圖片
【學習貫徹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青海西寧城中區:用心用情探索就業服務新模式
【學習貫徹省委十四...
創三項之最 乙賽黃河特大橋右幅合龍
創三項之最 乙賽黃河...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 輸出地建設成效亮眼 四年耕耘,累計輸出優質農畜產品284萬噸,價值473億元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家住黃河源】日復一日的守護 滔滔不絕的回響
【家住黃河源】日復...
【學習貫徹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一線見聞】“小驛站”托起“大民生”
【學習貫徹省委十四...
神奇又有趣!全省23支代表隊同臺競技“秀”科學
神奇又有趣!全省23...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駐村,是一場“雙向奔赴”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2025年全國職工工間操大賽暨鍋莊舞交流展演活動在西寧開幕
2025年全國職工工間...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英雄事·學子情·強國夢
——“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宣講報告會見聞

青海日報
2025-09-20 07:2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英雄事·學子情·強國夢
——“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宣講報告會見聞

青海日報
2025-09-20 07:2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英雄事·學子情·強國夢
——“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宣講報告會見聞

  • 2025-09-20 07:23:15
  • 來源:青海日報

宣講會現場。王宥力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月18日晚,青海師范大學學生活動中心一樓禮堂里氣氛莊嚴而熱烈,千余名大一新生神情專注地傾聽一場主題為“紅色基因永傳承、強國復興立新功”的報告會,聆聽英雄故事,汲取精神力量。

  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幾位“特殊嘉賓”的登臺,讓會場瞬間涌動起厚重的歷史情懷和家國情懷;隨著一個個或驚心動魄、或溫情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帶著烽火歲月的記憶與赤誠初心,為師生們打開了一扇回望歷史的窗。

  “‘張連長,我們得想個辦法,把這些坦克毀了,不然拿不下飛機場……’97歲的張運松對自己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接到的首個任務記得清清楚楚……”

  “2021年6月,時年93歲的青海省寧食集團離休干部張運松同志在一張白紙上寫下:‘現在形勢這么好,我們年紀大了,作不了多大的貢獻,把咱們全年的高齡補貼作為特殊黨費交上吧!’老伴于春蓮看后不假思索地寫下了一行字:‘行!就把這筆黨費作為你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吧!’所以,當年張運松老人自愿上繳20000元特殊黨費。由于在戰爭年代長期聽大炮的轟鳴,所以老人聽力不佳,與他人交流的主要渠道都是一張紙和一支筆……”

  宣講從張運松老人的事跡開始。由于身體原因,張運松老人未能到現場,他的故事由主持人代為講述。大屏幕上,播放著珍貴的歷史影像和張運松老人現在的日常生活,師生們通過屏幕認識了這位親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

  “我與謝生海、馬占福是同鄉,我們一同入伍,共赴老山戰場。臨戰訓練時,我們約定若有人犧牲,活著的人要替他看望父母。1986年至1987年,他們二人先后犧牲,這個約定成了我一生的責任……1992年起,我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部分,對每位老人給予生活補貼,送醫送藥,直到2017年最后一位老人離世……”“從老山戰場到抗震一線再到洪災現場,我始終記得自己是黨和人民培養的戰士。”

  講臺上,一等功臣、對越參戰老兵馬永成的事跡,講述著烽火連天的戰場,生死競速的救援,洪水咆哮的夏夜,以及他們堅定的身影守護萬家安寧。

  “在部隊服現役32年的我,經常穿梭在課堂教學和駕駛訓練場,和戰友們摸爬滾打,一門心思琢磨如何優化理論課教學、科學組訓,如何加大高、難、險貼近實戰的駕駛訓練,就是想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益,探索未來戰爭中汽車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綜合保障能力。我起草的《大膽進行教學訓練改革,培養合格的駕駛員》經驗被總后勤部轉發全軍。”

  軍事武器裝備專家、當代“兵王”陳永中講述了一名老兵的初心與堅守,這位以兵代干的汽車教員,脫下軍裝后,更用大愛續寫著新時代老兵的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的誓言。

  “放棄高薪,回到一個‘爛攤子’村,值得嗎?但當我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退役軍人,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退縮。軍人的字典里,沒有‘畏懼’;黨員的使命中,只有‘擔當’。于是,我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了蘇家河灣村。”

  “鄉親們投票選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我經常對班子成員說,我們不能辜負村民的信任,要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給村民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全省退役軍人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季鵬從保家衛國的戰場走向守護萬家燈火的崗位,身份在變,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卻始終熾熱。面對掛名的“后進村”,他卻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用熠熠軍魂照亮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學生深受感染。王宥力 攝

  臺下,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同學們的眼中充滿敬佩和力量,不少師生濕了眼眶,真切觸摸到英雄們的愛國初心和奉獻精神。

  新聞學院2025級新生黃順莉眼角還有淚痕:“四位老兵為祖國奉獻青春,甚至流血犧牲,這種無私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珍惜和平,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用實際行動為強國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法學與社會學學院2025級新生尤拉才讓說:“他們甘于奉獻、不計得失,用一生踐行‘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作為大學生,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精神,助力強國建設。”

  新聞學院2025級新生吉祥天感觸很深:“偉大源于平凡,英雄就在身邊。他們的堅韌與樂觀深深感染了我。我們青年一代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次活動由青海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青海師范大學、西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主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這次報告會,旨在發揮退役軍人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紅色基因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自覺將其轉化為刻苦學習、矢志報國的強大動力,進一步厚植愛國情、砥礪強國志、躬身報國行,凝聚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王宥力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中文字幕国产91| 日本无码WWW在线视频观看|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6080YYY午夜理论片中无码|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