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的西寧,晚風帶著夏末的清爽拂過小新街夜市。19時,黃萍和兒子劉常盛的臭豆腐攤前已排起長隊,鐵鍋中咕嘟作響的鹵水裹挾著豆香,在熱鬧的夜市上格外誘人。
“來兩碗!多放辣!”來自陜西的游客李先生舉著手機掃碼付錢。不到一分鐘,兩碗冒著熱氣的臭豆腐便遞到了李先生手中。“這會兒游客多,從下午5點出攤到現在,已經賣了快40碗了。”黃萍說。
黃萍母子倆的小攤擺了3年,臭豆腐的配方她琢磨了多年。“豆腐得用本地的黃豆磨,鹵水要加十幾味香料慢慢熬,游客吃了都說‘夠味兒’。”黃萍邊說邊指著攤前的留言板,只見上面貼滿了各地游客的留言:“從北京來,這是吃過最香的臭豆腐!”“下次帶家人再來青海,還來吃這口!”
夜色漸深,黃萍的攤位前購買臭豆腐的人絡繹不絕。劉常盛抽空看了看收款記錄,抬頭對母親說:“媽,今天肯定能突破100碗,比昨晚多了30碗。”黃萍直起身,擦了擦手說:“這兩年青海旅游越來越火,游客多了,我們的小生意也跟著好起來了。”
說話間,又一撥游客圍了上來。黃萍拿起勺子,鐵鍋中的豆腐塊在鹵水里翻滾,升騰的熱氣模糊了母子倆忙碌的身影。
夜市的煙火氣里,藏著青海旅游蓬勃發展的活力,也藏著無數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期盼。







。▉碓矗何骱6际袌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