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晨光中,攝影師的鏡頭始終追逐生活的本真——孩童啃指的憨態、創業者眼里的星火。
童珂與魏全寧,從企業同事到創業搭檔,他們用6年時間證明:真正的創業從不是追逐風口的狂奔,而是讓熱愛落地生根,讓真誠照見彼此,讓每一次按下快門的瞬間,都成為溫暖世界的光。
從同事到同路人:因熱愛共赴山海
“我想辭職開一家攝影店!”當童珂說出這句話時,魏全寧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跟你一起干。”
這對曾在青海省西寧市一企業宣傳部門共事13年的老搭檔,誰也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續寫他們的人生故事。
故事的起點藏在鏡頭里。童珂給自家孩子拍照記錄,業余時間會拿著相機上門免費給別人家的孩子拍照,而魏全寧恰巧酷愛攝影,兩人一拍即合。他們算了筆賬:“我們有技術,也有些經驗,可以開家兒童攝影店。哪怕掙得不多,也算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模樣。”
從零開始:以簡單搭建天地
剛開店時,他們共同制定了員工手冊,約定即便是兩個人,也不能我行我素。
分工像早就寫好的劇本,童珂作為主理人做“指揮官”,作決定、定風格、抓瞬間;魏全寧作為合伙人當“保障兵”,將一切付諸實踐。兩人偶爾會為拍一張照片爭得面紅耳赤,這時便搬出老規矩——讓客戶的笑臉當裁判。“畢竟咱們拍的是孩子,真實比技巧重要。”童珂說。
2019年農歷大年初一,他們迎來了創業后的第一單生意。為了這一天,童珂抱著相機奔赴各地取經,魏全寧則尋找房源租房、搭建設備。兩人還默契地給彼此做心理輔導:“要做最壞的打算,熱愛的同時堅持下去,繃緊這股勁。”
他們的店名——紙攝影也藏著個性。他們拍攝時注重純粹,不施粉黛、不換華服,只拍孩子啃手指、咧嘴笑的本真模樣。把簡單做到極致,就是他們的獨特之處。
向難處共攀登:憑默契穿越陡坡
創業路上,童珂與魏全寧始終并肩。在市場低迷的窘境下,管理曾是橫在他們面前最高的坎。面對日益壯大的團隊,兩人坦言“像摸著石頭過河”,童珂翻遍管理書籍、學習線上課程,專程赴外地取經,更是時不時地自我反思,精益求精。
攝影店每年變的是管理制度,不變的是內核:要讓員工在店里找到家的歸屬感,更要讓他們學到真本事。這份對客戶及員工的在意,恰是他們兩人默契的底色。有一次,一筆已經收款的拍攝訂單,因客戶方面的問題不得不取消,但童珂沒多想就拍板“免費也要拍”。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魏全寧時,得到的答復是:“一定要拍。”沒有爭執,無需解釋,兩人之間的默契,成了他們闖過無數難關的鑰匙。
90%的客戶滿意度背后,是無數個被用心對待的瞬間。有人帶著家鄉的特產來道謝,有人捧著現做的酸奶分享喜悅……這些帶著溫度的反饋,讓他們確信這一切都值得。
從管理困局到客戶認可,兩人用默契拆解難題,用堅守回應初心。在創業這條沒有捷徑的路上,他們的故事證明:最寶貴的不是一路坦途,而是總有同頻共振者一路同行。
光影里的初心:不逐功利只問真誠
在西寧的光影江湖里,這家攝影店用“真誠至上、超越熱愛、服務社會”的初心,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成長之路。
用真心搭建信任橋梁,是他們最反套路的成功學。客戶咨詢時,他們的團隊像老友般坦誠:“這組光線可能顯胖,這套服裝不太襯膚色,我們這里沒有化妝服務。”
這種近乎“自曝其短”的真誠留住了一批顧客。“我們從不說‘包您滿意’,只說‘我們盡力’。”童珂的話里藏著生意經的另一種解法,信任從來不是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當熱愛成為創業圈的口頭禪,兩人早已把這份情感轉化為行動的坐標。他們帶著設備到西寧、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的鄉村,開展公益攝影活動,為留守老人和兒童留住人間溫暖。當被問及為何不宣傳公益攝影時,兩人微笑:“溫暖老人和孩子,才是攝影的意義。”
在廣袤的攝影天地里,童珂和魏全寧用行動證明:真正的社會服務,從來不需要聚光燈,只需要對得起鏡頭前那期待的眼神。從鏡頭到心間,他們證明:商業的至高境界是照亮彼此。當快門為他人定格溫暖時,攝影者也成了照亮他人的光。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