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職工之家”是職工心靈的港灣,“娘家人”是職工最堅實的依靠。工會組織作為連接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如何精準詮釋這兩個溫暖的定位,切實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成為新時代工會工作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西寧市湟源縣各級工會圍繞中心工作,忠誠履職、開拓進取,在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的同時,也在譜寫湟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篇章的進程中奏響了“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時代主旋律,為奮力開創新時代湟源工會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

掐絲技能大賽。
思想引領聚人心 精神紐帶連職工
近年來,湟源縣總工會以更有力、務實、接地氣的舉措,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職工心間,讓每次活動都成為思想洗禮,每次分享都加深理論領悟。
湟源縣總工會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講23場次,常態化推進勞模工匠宣講“九進”活動,引導職工統一思想行動到黨中央及省、市、縣部署上來,凝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強大合力。
湟源縣總工會依托“湟源工會”微信公眾號、“大美湟源”矩陣號,建強“線上+線下”宣傳陣地,聚焦職工關切、講好工會故事、傳遞職工心聲,累計發布原創及摘編信息百余篇,塑造新時代工會服務新形象。
湟源縣總工會積極搭建文化與技藝展示平臺,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系列活動48場次;舉辦首屆職工運動會、趣味運動會、徒步等體育活動25場次。
同時,湟源縣總工會聯合團縣委、婦聯、文聯等單位,舉辦職工讀書征文、關愛留守兒童、青年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我們的節日”趣玩中秋、千人拉歌等活動20余場,吸引5000余名職工參與。通過群團組織協同,既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凝聚起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群團力量。

“金秋助學”受助家長送錦旗。
陣地升級暖人心 工會驛站成“小家”
早上5點,環衛工人王師傅在湟源縣一處智慧工會驛站刷臉進入,室內燈光應聲亮起。這個配備數字化管理系統的驛站,24小時為戶外勞動者服務,這里空調、飲水機、微波爐、血壓監測藥箱等設施一應俱全。
近年來,湟源縣總工會為提升戶外勞動者的幸福感,科學布局21處工會驛站,形成“15分鐘可達”服務圈。其中2處升級為24小時智慧驛站,配備智能門禁等設施,日均服務150余人次,西大街與水利路交叉口站點獲評“全國最美戶外勞動者站點”。
湟源縣總工會從源頭把控各項制度、政策和措施,確保工會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溫度,讓職工收獲更多獲得感。湟源縣總工會統籌推進陣地一體化建設,打造出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管理規范有序的新型職工溫馨家園。
經基層推薦、市級考察、省級評定等多層篩選,湟源縣累計建成國家級職工書屋2家、省級11家、市級12家,勞模書架3家、便利型職工書屋1家、企事業職工文化陣地4家。這些家門口的服務陣地,成為職工學習、文化娛樂、權益保障的“加油站”,實現服務職工零距離。
湟源縣總工會推動陣地從建起來到用起來活起來,為干部職工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持續提升其獲得感與幸福感,讓溫馨家園的暖意滲透到工作生活的每個角落。

工會愛心驛站。
幫扶造血兩手硬 溫暖服務送到家
“要不是總工會幫扶,孩子的學業難以完成,這份恩情我們銘記在心。”近日,湟源縣居民張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湟源縣總工會,感謝工會助力學子完成學業。2022年,湟源縣總工會經摸排、審核,確認張女士為困難職工,連續3年為其女兒發放各類救助資金5萬余元。
自2020年起,湟源縣總工會共幫扶困難職工家庭子女43名,發放助學資金52萬余元。近年來,湟源縣總工會聚焦職工急難愁盼,持續送暖到身邊,從物質幫扶向能力提升延伸,讓保障更有深度。
圍繞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湟源縣總工會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聚焦重大項目和產業,開展青繡、拉面、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舉辦烹飪、香包制作等11個行業領域技能競賽。
技能提升為職工賦能,細致入微的關懷則覆蓋到生活方方面面。近日,湟源縣總工會主辦的職工子女愛心托管班獲評全國“我最喜愛的托管班”。托管班已辦3期,為近百名6歲至12歲職工子女提供作業輔導、興趣課程等服務,解決“看護難”問題。“孩子完成寒假作業,還學會了剪紙、做科學小實驗,每天都會興奮地分享新知識。”職工李女士說。
聚焦服務創新,湟源縣總工會聯合行業部門、動員愛心企業,連續3年為高考考生提供送考服務,每年惠及600余人次;實施環衛工人“暖心早餐”項目,為266名環衛工人提供平價早餐;創新舉辦3期假期愛心托管班,服務職工子女57人……
從最初提供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資,到形成“四季送”等品牌服務,再到精準推進群體建會入會、組織女職工“兩癌”篩查、開展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如今更在鞏固成果中實現品質提升……湟源縣總工會讓職工在忙碌中持續感受溫暖與關懷,讓全鏈條保障的暖流浸潤人心。

職工工間操比賽。
維權服務實打實 工會當好“娘家人”
全鏈條的保障讓職工無后顧之憂,而堅實的維權服務則成為職工的堅強后盾。
“你們一定要幫幫我,公司現在出現這種情況,我的工傷賠償該怎么辦?”在湟源縣總工會,58歲的陳先生滿臉愁容。他因工傷被鑒定為七級傷殘,要求公司賠償,但公司經營困難。得知情況后,湟源縣總工會相關工作人員經過多次耐心溝通調解,雙方最終簽署了調解協議。
這只是湟源縣總工會維權工作中的一個場景。近年來,湟源縣總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不遺余力,成果顯著。
依托女職工維權行動月等活動,舉辦普法、心理健康等知識講座31場次,覆蓋職工660余人次。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開展“遵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活動,聘請知名律師為15家重點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切實幫助企業提升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
湟源縣總工會組織實施“共商共創、和諧同行”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累計簽訂縣域企業集體合同、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和高危行業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880余份,覆蓋企業443家、職工6000余人。通過扎實的維權服務,工會“娘家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典型引領樹標桿 實干奮進譜新篇
湟源縣總工會秉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自下而上從各行業一線推薦勞模。這些勞模涵蓋扎根田間的“新農人”、攻克技術難關的“工匠手”、深耕基層的“服務者”,形成“選樹一個、帶動一片”的示范效應,激勵職工以勞模為標桿立足崗位奉獻,助推全社會形成“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的風尚。
目前,湟源縣已構建起清晰的勞模人才梯隊:全國勞模1名、省部級勞模18名、縣級先進工作者20名,累計選拔各級勞模及先進工作者64名。
湟源縣總工會打造“奮斗者之聲”宣講品牌,組建勞模、工匠宣講隊,將講臺延伸至車間班組、機關科室、校園禮堂。此外,在湟源融媒及工會平臺開設“勞模說”專欄,線上傳播奮斗故事,讓勞模精神深入人心。
湟源縣委宣傳部部長、縣總工會主席李怡青表示,湟源各級工會將堅決落實省、市總工會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引領上展現新擔當;聚焦中心大局,在服務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強化主責主業,在服務職工上取得新成效;深化改革創新,在自身建設上激發新活力,努力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富活力、更加強有力,團結全縣職工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西寧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中走在前、做表率貢獻湟源力量。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