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片頭條
【紅色文化映西寧】西路軍紀念館:接待人次突破18萬
——紅色研學旅游熱度持續升溫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徐順凱
發布時間:2025-08-18 09:02:25
編輯:王鑫鴿

  

西路軍紀念館 劉蕊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高原涼爽的夏末清晨,朝陽給紀念館廣場中央那座莊嚴肅穆的主題雕塑鍍上了一層金色。來自陜西咸陽的游客郝建軍帶著女兒站在紀念館入口處,看著“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幾個蒼勁大字,輕聲對女兒說:“今天咱們好好聽聽西路軍的故事,這是咱們不能忘的歷史。”

  這樣的場景,如今每天都在西路軍紀念館上演。截至目前,紀念館年內觀瞻人數已突破1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2倍。從本地市民到外地游客,從黨員干部到中小學生,越來越多人走進這座紅色殿堂,在歷史回響中汲取精神力量。

  多元展陳: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在《信仰的力量·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將士在青海》常設展廳里,一條土黃色的編織羊毛褲陳列其中,它雖已千瘡百孔,卻如一位沉默而堅韌的歷史見證者,無聲訴說著八十多年前發生在甘、青兩省那場驚心動魄的浴血征程。

  “它曾緊貼一位無名戰士的身軀,在祁連山的凜冽寒風中跋涉,在戈壁灘的槍林彈雨中穿行,最終伴隨著主人的壯烈犧牲深埋地下,直到1956年清理烈士遺骨時才重見天日。它帶著歷史的沉重傷痕,成為那段用鮮血書寫的革命史詩最直觀的物證。”講解員馬海霞正為一群老年游客講解,“當時條件艱苦,這條毛褲誰傷病最重、年齡最小就給誰穿。這件看似殘破的文物,正是我們叩開歷史之門、探尋西路軍指戰員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精神的一把鑰匙。”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以6個單元、7個場景、134件革命文物,讓觀眾沉浸式體驗那段撼人心扉的歷史。78歲的市民趙大爺聽完講解,輕輕撫摸著展柜玻璃:“這些物件和畫面比文字更能打動人,看著它們,就能想象到當年西路軍的不容易。”

  “媽媽你看,這幅畫里的戰士叔叔背著傷員在走路!”在《“畫”說西路軍——我心中的紅色記憶》學生畫展展區,8歲的小姑娘李雨桐拉著媽媽的手,指著一幅水彩畫說。畫展里,西寧市藝術實驗中學學生用真摯的筆觸創作了百余幅反映西路軍英勇西征的感人故事。有雪地行軍的場景,有戰士們互幫互助的畫面,還有勝利會師時的歡呼。

  “我們希望通過不同形式的展覽,讓紅色歷史更貼近不同群體,讓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紀念館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紀念館在常設展基礎上,舉辦了《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主題臨展和《“畫”說西路軍——我心中的紅色記憶》學生畫展,“常設展系統還原歷史脈絡,臨展聚焦革命精神傳承,學生畫展則用童眼觀史,三個展區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

  用心講解:讓英雄故事“動”人心

  “大家看這張照片,這是九軍政委陳海松,犧牲時才23歲。他在戰斗中身先士卒,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還在指揮戰斗……”在一樓展廳《浴血祁連》單元,講解員馬嘉睿的聲音哽咽了。他面前的三十多位游客中,幾人悄悄抹起了眼淚。

  “講解不是簡單地歷史復述,而是要讓故事走進人心。”一直從事講解工作的馬嘉睿說,“我深受西路軍革命精神的感染,閑暇時總會閱讀關于西路軍的史料,挖掘版面背后的故事來豐富自己的講解。”

  為了讓不同群體的觀眾都能有所收獲,紀念館的講解服務越來越精細。針對青少年,講解員會放慢語速,用場景和展柜中的實物相結合,帶孩子們感受歷史的溫度;面對黨員干部,則會加深歷史背景和精神內涵的解讀,激勵黨員干部回望歷史,感悟初心。

  “我帶著孩子來的,本來擔心他靜不下心,沒想到他全程聽得特別認真。”來自上海的游客劉女士說,“講解員老師講得太生動了,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歷史背景,臨走時孩子說‘要向西路軍英雄學習’,這趟來得太值了!”

  除了人工講解,紀念館還配備有電子語音講解和文物賦碼系統。游客用手機掃描展柜上的二維碼,就能聽到詳細的文物故事介紹,還能看到相關歷史影像。“這種方式很靈活,想了解哪個文物就掃哪個,體驗感特別好。”前來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張萌說。

  薪火相傳:讓紅色基因“扎”深根

  “大家好,我是紅領巾講解員王子涵,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西路軍戰士穿越祁連雪山的故事……”在展廳一角,11歲的王子涵戴著紅領巾和綬帶,用清脆的童聲為游客深情講述。他的講解雖然略帶稚氣,卻格外認真,贏得了游客們的陣陣掌聲。

  今年暑期,紀念館聯合5所小學開展了紅領巾講解員培訓活動,20名少先隊員經過歷史知識、講解技巧等培訓后,正式上崗為游客講解。“孩子們用童言童語講述西路軍的故事,既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也讓參觀者感受到紅色基因的代代傳承。”負責培訓的紀念館工作人員說,“有位家長反饋,孩子為了講好西路軍的故事,主動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現在都成了‘紅色小專家’。”

  除了紅領巾講解員,紀念館還聯合多所中小學開展“培育愛國之情 激發報國之志”教育活動,累計接待青少年學生5萬余人次。中學生張曉雅在參加活動后寫下感悟:“以前在課本里學習革命歷史,總覺得離自己很遠,這次在紀念館看到實物、聽了故事,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線上線下:讓紅色資源“聯”起來

  “掃碼登錄云展廳,讓我也能在‘線上’詳細了解西路軍歷史。”遠在新疆的歷史愛好者陳先生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他是紀念館線上研學平臺的常客,“平臺上的資料特別全,既有珍貴史料,更有革命文物介紹,對我了解西路軍歷史幫助很大。”

  紀念館打造的紅色基因多媒體云展廳,這個集資料收集、展示、研究于一體的線上平臺,為觀瞻群眾了解西路軍歷史,提供了多元化渠道。“我們希望打破時空限制,讓更多人能便捷地了解西路軍歷史,從中感悟信仰如磐的力量,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紀念館負責信息技術的工作人員介紹,平臺不僅有全景展廳,還有歷史文獻、人物傳記、專家解讀等內容,“有位省外的西路軍后代專門給我們留言,說通過平臺看到了祖父那一代人西征的故事,圓了他多年的心愿。”

  線上熱度高漲,線下服務也不斷升級。暑期旅游旺季,紀念館在“節假日無休”的基礎上推出了“無閉館日”“提前開館延時閉館”和精細化預約等特色服務,根據參觀時長、研學側重點等需求因人施講,使觀瞻體驗針對性更強、效果更佳。“我們一家本來擔心時間不夠,沒想到紀念館延時閉館,讓我們能慢慢參觀,講解員還主動提供講解指引,特別貼心。”來自四川的游客張先生說。

  從清晨到日暮,從線下展廳到線上平臺,西路軍紀念館里的紅色故事每天都在被講述、被聆聽、被傳承。18萬人次的觀瞻數字背后,是紅色文化的強大吸引力,是人們對初心使命的追尋,更是革命精神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在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訴說歷史,每一段故事都在傳遞力量,紅色熱潮正涌動在這片熱土上,激勵、感召著黨員干部、青少年和觀瞻群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西寧晚報)

推薦閱讀
省“十五五”規劃專家建言資政專題會召開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專業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玉樹市:深化作風建設 推動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都蘭首屆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博覽系列活動啟幕
24H熱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烈日逐夢,為榮耀而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激情對抗,讓精彩綻放!——...
迎著“彩虹”跑向健康——2025年互助縣七彩健康跑見聞
力量碰撞間 共筑同心圓——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
【年中經濟微觀察】鐵路貨運忙 經濟活力足
再創奇跡!雪豹幼崽凌小芒成功救護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西寧兩重煙火里的民生圖譜
文化活動搭舞臺 移風易俗樹新風
沉浸式體驗傳遞“兩山”理念——“8·15全國生態日...
聚青海匯合力 共話算力“芯”生態——2025光合組織...
熱點圖片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柏樹山下鏖戰急 高原綠茵展魅力——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九輪海西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傳統智慧+科技賦能重塑健康消費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37.9%的青海人經常鍛煉 全民健身有你嗎
37.9%的青海人經常鍛...
從“心”到“行”暖職工 湟源工會繪就發展新圖景
從“心”到“行”暖...
【紅色文化映西寧】西路軍紀念館:接待人次突破18萬——紅色研學旅游熱度持續升溫
【紅色文化映西寧】...
援青博士高戈的信念:把技術留下,把理念傳透,把團隊帶強
援青博士高戈的信念...
西成鐵路青海段開始架梁
西成鐵路青海段開始架梁
【年中經濟微觀察】鐵路貨運忙 經濟活力足
【年中經濟微觀察】...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紅色文化映西寧】西路軍紀念館:接待人次突破18萬
——紅色研學旅游熱度持續升溫

西寧晚報
2025-08-18 09: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紅色文化映西寧】西路軍紀念館:接待人次突破18萬
——紅色研學旅游熱度持續升溫

西寧晚報
2025-08-18 09: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紅色文化映西寧】西路軍紀念館:接待人次突破18萬
——紅色研學旅游熱度持續升溫

  • 2025-08-18 09:02:25
  • 來源:西寧晚報

  

西路軍紀念館 劉蕊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高原涼爽的夏末清晨,朝陽給紀念館廣場中央那座莊嚴肅穆的主題雕塑鍍上了一層金色。來自陜西咸陽的游客郝建軍帶著女兒站在紀念館入口處,看著“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幾個蒼勁大字,輕聲對女兒說:“今天咱們好好聽聽西路軍的故事,這是咱們不能忘的歷史。”

  這樣的場景,如今每天都在西路軍紀念館上演。截至目前,紀念館年內觀瞻人數已突破1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2倍。從本地市民到外地游客,從黨員干部到中小學生,越來越多人走進這座紅色殿堂,在歷史回響中汲取精神力量。

  多元展陳: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在《信仰的力量·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將士在青海》常設展廳里,一條土黃色的編織羊毛褲陳列其中,它雖已千瘡百孔,卻如一位沉默而堅韌的歷史見證者,無聲訴說著八十多年前發生在甘、青兩省那場驚心動魄的浴血征程。

  “它曾緊貼一位無名戰士的身軀,在祁連山的凜冽寒風中跋涉,在戈壁灘的槍林彈雨中穿行,最終伴隨著主人的壯烈犧牲深埋地下,直到1956年清理烈士遺骨時才重見天日。它帶著歷史的沉重傷痕,成為那段用鮮血書寫的革命史詩最直觀的物證。”講解員馬海霞正為一群老年游客講解,“當時條件艱苦,這條毛褲誰傷病最重、年齡最小就給誰穿。這件看似殘破的文物,正是我們叩開歷史之門、探尋西路軍指戰員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精神的一把鑰匙。”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以6個單元、7個場景、134件革命文物,讓觀眾沉浸式體驗那段撼人心扉的歷史。78歲的市民趙大爺聽完講解,輕輕撫摸著展柜玻璃:“這些物件和畫面比文字更能打動人,看著它們,就能想象到當年西路軍的不容易。”

  “媽媽你看,這幅畫里的戰士叔叔背著傷員在走路!”在《“畫”說西路軍——我心中的紅色記憶》學生畫展展區,8歲的小姑娘李雨桐拉著媽媽的手,指著一幅水彩畫說。畫展里,西寧市藝術實驗中學學生用真摯的筆觸創作了百余幅反映西路軍英勇西征的感人故事。有雪地行軍的場景,有戰士們互幫互助的畫面,還有勝利會師時的歡呼。

  “我們希望通過不同形式的展覽,讓紅色歷史更貼近不同群體,讓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紀念館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紀念館在常設展基礎上,舉辦了《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主題臨展和《“畫”說西路軍——我心中的紅色記憶》學生畫展,“常設展系統還原歷史脈絡,臨展聚焦革命精神傳承,學生畫展則用童眼觀史,三個展區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

  用心講解:讓英雄故事“動”人心

  “大家看這張照片,這是九軍政委陳海松,犧牲時才23歲。他在戰斗中身先士卒,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還在指揮戰斗……”在一樓展廳《浴血祁連》單元,講解員馬嘉睿的聲音哽咽了。他面前的三十多位游客中,幾人悄悄抹起了眼淚。

  “講解不是簡單地歷史復述,而是要讓故事走進人心。”一直從事講解工作的馬嘉睿說,“我深受西路軍革命精神的感染,閑暇時總會閱讀關于西路軍的史料,挖掘版面背后的故事來豐富自己的講解。”

  為了讓不同群體的觀眾都能有所收獲,紀念館的講解服務越來越精細。針對青少年,講解員會放慢語速,用場景和展柜中的實物相結合,帶孩子們感受歷史的溫度;面對黨員干部,則會加深歷史背景和精神內涵的解讀,激勵黨員干部回望歷史,感悟初心。

  “我帶著孩子來的,本來擔心他靜不下心,沒想到他全程聽得特別認真。”來自上海的游客劉女士說,“講解員老師講得太生動了,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歷史背景,臨走時孩子說‘要向西路軍英雄學習’,這趟來得太值了!”

  除了人工講解,紀念館還配備有電子語音講解和文物賦碼系統。游客用手機掃描展柜上的二維碼,就能聽到詳細的文物故事介紹,還能看到相關歷史影像。“這種方式很靈活,想了解哪個文物就掃哪個,體驗感特別好。”前來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張萌說。

  薪火相傳:讓紅色基因“扎”深根

  “大家好,我是紅領巾講解員王子涵,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西路軍戰士穿越祁連雪山的故事……”在展廳一角,11歲的王子涵戴著紅領巾和綬帶,用清脆的童聲為游客深情講述。他的講解雖然略帶稚氣,卻格外認真,贏得了游客們的陣陣掌聲。

  今年暑期,紀念館聯合5所小學開展了紅領巾講解員培訓活動,20名少先隊員經過歷史知識、講解技巧等培訓后,正式上崗為游客講解。“孩子們用童言童語講述西路軍的故事,既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也讓參觀者感受到紅色基因的代代傳承。”負責培訓的紀念館工作人員說,“有位家長反饋,孩子為了講好西路軍的故事,主動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現在都成了‘紅色小專家’。”

  除了紅領巾講解員,紀念館還聯合多所中小學開展“培育愛國之情 激發報國之志”教育活動,累計接待青少年學生5萬余人次。中學生張曉雅在參加活動后寫下感悟:“以前在課本里學習革命歷史,總覺得離自己很遠,這次在紀念館看到實物、聽了故事,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線上線下:讓紅色資源“聯”起來

  “掃碼登錄云展廳,讓我也能在‘線上’詳細了解西路軍歷史。”遠在新疆的歷史愛好者陳先生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他是紀念館線上研學平臺的常客,“平臺上的資料特別全,既有珍貴史料,更有革命文物介紹,對我了解西路軍歷史幫助很大。”

  紀念館打造的紅色基因多媒體云展廳,這個集資料收集、展示、研究于一體的線上平臺,為觀瞻群眾了解西路軍歷史,提供了多元化渠道。“我們希望打破時空限制,讓更多人能便捷地了解西路軍歷史,從中感悟信仰如磐的力量,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紀念館負責信息技術的工作人員介紹,平臺不僅有全景展廳,還有歷史文獻、人物傳記、專家解讀等內容,“有位省外的西路軍后代專門給我們留言,說通過平臺看到了祖父那一代人西征的故事,圓了他多年的心愿。”

  線上熱度高漲,線下服務也不斷升級。暑期旅游旺季,紀念館在“節假日無休”的基礎上推出了“無閉館日”“提前開館延時閉館”和精細化預約等特色服務,根據參觀時長、研學側重點等需求因人施講,使觀瞻體驗針對性更強、效果更佳。“我們一家本來擔心時間不夠,沒想到紀念館延時閉館,讓我們能慢慢參觀,講解員還主動提供講解指引,特別貼心。”來自四川的游客張先生說。

  從清晨到日暮,從線下展廳到線上平臺,西路軍紀念館里的紅色故事每天都在被講述、被聆聽、被傳承。18萬人次的觀瞻數字背后,是紅色文化的強大吸引力,是人們對初心使命的追尋,更是革命精神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在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訴說歷史,每一段故事都在傳遞力量,紅色熱潮正涌動在這片熱土上,激勵、感召著黨員干部、青少年和觀瞻群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 徐順凱
編輯:王鑫鴿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天堂中文www官网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极速在线观看|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波多野结衣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久久AV高清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