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他們是一支民兵分隊,連續多日,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
海東市民和縣中川鄉金田村直線距離黃河不到兩公里,地質結構復雜,發生地震后,引發了砂涌災害,多處房屋被淤泥包裹,救援道路被封堵,救援人員、裝備很難進入。在地震發生后不到3個小時,作為第一批趕赴災區的民兵應急隊伍,李雙才和戰友們承擔起了清淤開道的任務。不到一公里的路段,由于淤泥堵塞嚴重,需要邊清理邊搭建,從凌晨干到中午,一塊一塊木板終于搭起了一條生命通道。
下午,隨著帳篷、棉衣、手套、自熱食品等第一批物資車的到來,安置點的工作也有序展開。民兵們運用集訓學到的知識,不到1個小時就順利搭起4頂帳篷,兩天搭建起帳篷40余頂。
在救災一線,像李雙才這樣的黨員軍人、民兵還有很多,他們許多人嘴唇干裂,泛起血絲,再難也要堅持住,只想著能快一點、再快一點。
“阿姑您別著急,再難也要堅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金田村受災居民臨時安置點的帳篷里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民和縣人武部組織黨性強、有經驗、懂方言的民兵在多個安置點開展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
“為及時掌握安置點居民的心理狀態,我們每天都花時間和居民們拉家常,目前已經基本安撫了遇難者家屬。”前河鄉武裝部長張永健說。
民和縣人武部政委李衛國說;“考慮到地震災區水源短缺,為滿足實際需求,我們在安置帳篷100米外的樹林中搭起了4處臨時簡易廁所,并在沿途設置引導牌,解決災民的如廁需求。”
連日來,隨著安置工作的進行,為加快受災村莊災后重建,民兵分隊發出災區垃圾清理攻堅集結號,幫助村民清理、清運災后垃圾,協助開設受災群眾飲食保障點,深入周邊村莊摸排受災傷病群眾65戶380人。
當前,民兵分隊工作重點是群眾生活安置,他們繼續活躍在一線,幫助群眾完善取暖設施,確保受災群眾不挨餓、不受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