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起案件是我們檢察機關以監護權監督為重點,做好民事檢察工作,推動未成年人保護的有益實踐。”3月4日,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何玉英告訴記者,通過該案快速、成功辦結,切實維護了受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3年8月30日,城中區檢察院檢察官在接到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反饋轄區內一男童疑似遭遇家暴的線索后,主動提前介入,并建議由區公安分局為被害人父母出具告誡書,協同區婦聯、民政局開展被害人人身檢查、臨時監護、詢問等工作。鑒于被害人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制止不法侵害持續發生,城中區檢察院就城中區婦聯為被害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支持起訴,法院最終采納檢察機關意見,為被害人撐起了法律保護傘。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家事”也是“國事”。城中區檢察院以實現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為目標,探索形成“未檢+全科網格”全鏈條參與社會治理新路徑,以未成年人保護“城中模式”賦能市域社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為著力構建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格局,我們全面鎖定‘未檢+全科網格’視角,充分盤活‘全科網格員’治理活力,在全省率先開展了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工作。”何玉英介紹,在深入轄區224個網格對未成年人保護現狀進行全面深入摸排后,城中區檢察院聯合區相關部門通過對罪錯未成年人行為性質、情節輕重、危害大小進行全面評估、科學分級,明確劃分不良行為、觸警行為、觸法行為、罪錯行為四種分級標準,并推動建立“一人一檔”39人。
針對城中區閑散、不良行為、流浪乞討青少年和服刑強戒人員未成年人子女及留守兒童五類重點青少年,建立“紅、綠、金、粉、橙”五色檔案117份,通過“檢察+團委+社工”,做實與未成年人分級干預機制的梯級銜接,實施紅色救助、綠色服務、金色幫教、粉色關愛、橙色管護等保護行動22次,實現未成年人多維保護。
在推動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實踐中,城中區檢察院依托“人在網中走+訴在格中采+案在格中辦+情在格中結”工作局面,牽頭促推多部門聯動合作,整合各方基層社會治理力量為未檢拓寬案源提供新路徑、匯集新動能,聘請轄區29個社區的網格長組成公益訴訟觀察員隊伍。同時,從轄區勞動路小學招募熱愛公益事業的30名小學生為“公益訴訟小小志愿者”。
聚力延伸“未檢+全科網格”工作觸角,全方位多途徑推動常治長效,2023年城中區檢察院組織開展社會調查100余人次、心理疏導100余次、家庭教育指導20余人次,向17名罪錯未成年人家長制發《督促監護令》,為7名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制定個性化幫教考察方案,極大降低了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風險。
“保護好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關鍵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優勢,形成多部門保護合力。”何玉英表示,城中區人民檢察院將持續優化構建“未檢+全科網格”工作體系,做深做實未成年人保護“城中模式”,助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