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阿布(藏族爺爺的意思)最近身體怎么樣,這是我的電話,有事情可以聯系我”“這是最新的電詐方式,大家切記不要上當,遇到類似情況請及時聯系我們派出所”……前不久,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公安局子科灘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村警開展法治宣傳進社區、進鄉村、進牧區活動,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轄區平安建設,讓普法宣傳走深、走細、走實,切實維護好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子科灘派出所坐落于興?h子科灘鎮城西大街,下轄4個社區、8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40個自然社,具有城區與牧區相結合、少數民族聚居、流動人口等特點。
作為全國第二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近年來,子科灘致力結合轄區治安特點,立足“主防”職能定位,堅持黨建引領“警格+網格”融合,實現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的本土化。
如何為轄區群眾創造更加優質安全的社會治安環境?在科技引領下,子科灘派出所建成綜合指揮室,依托綜合指揮室打造警務運行“最強大腦”,堅持每日警情會商,任務配單,執法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領受任務后要將處置結果限期反饋給綜合指揮室。同時,構建“1+4+N”社區聯防警務模式,“1”即社區民警,“4”即輔(村)警、義警、社區網格員、綜治聯防隊員,“N”即物業管理人員、行業場所負責人、小區保安(門衛)、快遞員、外賣員等群防群治力量,以“聯建、聯動、聯創”形式,形成優勢互補新格局。
針對牧區地廣人稀以及牧民居住分散、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為更好地服務轄區農牧民群眾,子科灘派出所推出“指尖咨詢”工作機制,積極建立了警民攜手共筑和諧微信群,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微信群耐心細致地為群眾答疑釋惑,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打通了服務轄區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子科灘鎮,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穿著印有“智嘎爾義警”標識的反光衣,走街串巷、巡邏防控、排查糾紛,為群眾照亮了平安出行的道路。
“自從加入義警隊后,覺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義警切化才讓說。子科灘派出所緊盯建設平安社區目標,堅持警力有限、民力無限的工作思路,在轄區組建“智嘎爾義警隊”,由轄區共產黨員、機關事業工作者、退役軍人、律師、工商個體戶、物業管理者、保安員、熱心群眾等組成志愿者隊伍,發揮“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構筑全覆蓋無死角的巡邏防控體系,打造網格化、精細化防控,實現轄區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新目標。
走進子科灘派出所“布谷鳥”調解室,墻上貼著“化解糾紛解民憂”“陽光調解促和諧”等字樣的藏漢雙語標語,所有調解員的照片都分類貼在了調解員形象欄。“子科灘在藏語里意為柯秀塘,柯秀的意思就是布谷鳥,在藏族群眾心里布谷鳥的代表著成功寓意著吉祥,我們希望把這種理念可以融入平時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群策群力解決問題。”子科灘派出所所長華旦介紹。
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債務糾紛、草山糾紛……到底應該如何化解?子科灘派出所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創建布谷鳥調解室并形成布谷鳥移動調解機制。構建以民警+行政專門力量+社會各界力量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組織架構,積極推動治安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的三調聯動,對疑難矛盾糾紛聯合調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2023年以來,“布谷鳥”調解室共化解矛盾糾紛410余起,化解率達98%;“布谷鳥移動調解”機制化解草山地界、越界放牧等矛盾糾紛8起,化解率達100%,維護了轄區的治安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今后,我們將持續發揚‘楓橋精神’,進一步優化思路、創新舉措,積極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努力為轄區社會穩定保駕護航。”華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