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旅賦能 點綠成金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系列調研之五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多鈞 才貢加 金玥彤
發布時間:2024-05-16 07:08:29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關鍵詞:生態旅游+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景區內,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免費門票的刺激下,游客如織,成為“流量”聚集地。

  距離不遠的茶卡鹽湖天空壹號景區也不甘示弱,鹵水漂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歷史實景劇、網紅小火車等觀光體驗項目吸引眾多游客。

  “茶卡”是藏語,意鹽池,蒙古語“達布遜淖爾”,即青鹽的海。茶卡鹽湖所在地茶卡鎮,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是古絲綢之路(青海道)重要站點,是進藏入疆必經之地,地理位置突出,素有“青藏高原第一驛站”之稱。這里生態環境優良,有著豐富的鹽湖資源、風光資源、旅游資源、生物資源。

    茶卡鎮,因鹽而起,因鹽而興。近年來,茶卡鎮立足資源稟賦,依托區位優勢,探索“生態為底色、旅游為標識”與“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雙向增益轉換路徑,實現了生態產品價值,推動了產業綠色發展,走出了具有“茶卡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

巨幅鹽雕。張多鈞 攝

  旅游+畜牧 擦亮畜產品金字招牌

  立夏過后,枯黃的草原逐漸恢復生機,最先綠的是鹽湖周邊,那里是牛羊最喜歡去的地方,寧國民跟在羊群后面,心里盤算著最近手頭的活,“今年降水量好,草場長勢也好,下周就把羊毛剪掉,之后轉場到鹽湖邊的高山牧場。”

  寧國民是茶卡鎮那仁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茶卡鎮遠近聞名的茶卡羊養殖大戶,他家位于距離茶卡鎮只有15公里的京藏高速公路旁,與茶卡鹽湖僅一路之隔。然而,他家的草場卻延伸到了茶卡鹽湖旁的雪山,那里是夏季牧場。

  這兩年,隨著茶卡鹽湖旅游爆火,生長在鹽湖邊的茶卡羊也被游客熟知,肉質鮮嫩、無膻味、不油膩的茶卡羊肉成為茶卡鎮特色美食,激發了茶卡鹽湖周邊牧民養殖茶卡羊的積極性。

  “茶卡羊平時喝的是鹽湖水、吃的是被鹽湖水滋養長大的天然牧草,牧草礦物質豐富、含鹽量高,配合著周邊的枸杞、鎖陽、貝母、黃芪等藥用植物,使得茶卡羊肉自帶咸味。”寧國明說,茶卡羊自古就有宮廷“貢羊”美譽,但奈何成活率低,養殖數量較少。

  那仁村是茶卡羊重要繁育地,2014年4月,烏蘭縣那仁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將“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細毛羊”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名稱為“烏蘭茶卡羊”。

  寧國民家有600多只茶卡羊,以前最多的時候有1000多只,數量的減少,除了草場負荷因素外,就是極難養殖。這幾年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加之茶卡羊名聲在外,需求量大,養殖的牧民逐漸增多。寧國民說:“全村1.8萬只羊中,以前茶卡羊只占到10%至20%,如今占40%左右。養殖茶卡羊,每只羊羔政府補貼100元,出欄時每只茶卡羊補貼28元。”

  不僅如此,茶卡羊的銷售渠道也比以往更加暢通,寧國民告訴記者,以往的茶卡羊都是出售給羊販子,牧民掙不上錢。如今,只要把羊送到鎮上的鄉村振興產業園區就可以,產業園區屠宰完后以高于市場價1元至2元收購。去年,寧國民就將40多只茶卡羊送到了鄉村振興產業園區。

  2023年,烏蘭鋤禾供銷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公司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推動”的原則整合資源,強化市場運作,確保運營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盤活茶卡鎮鄉村振興產業園,實現了茶卡羊收購、屠宰、精細分割、銷售等全鏈條產業,提高茶卡羊銷售終端的附加值。

  “我們與青海麥巴夫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烏蘭縣域打造浙江援青‘消費幫扶’館,西寧市城北區設立烏蘭茶卡牛羊肉專賣店,與浙江商會、湖州商會銜接,促進茶卡羊肉進機關進食堂。省外浙江湖州開設麥巴夫·烏蘭境物青海烏蘭農產品體驗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全渠道銷售模式,逐步形成茶卡羊區域品牌銷售網絡。”烏蘭鋤禾供銷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寇順磊說。

  2023年,烏蘭鋤禾供銷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以高出市場價每公斤平均3.04元,收購茶卡羊7300只,藏牦牛510頭,帶動200多牧戶增收近44萬元,帶動就業41人,5名脫貧戶增收。

曹彥虎經營的特色民宿。張多鈞 攝

  旅游+文化 讓資源優勢變經濟優勢

  茶卡鹽湖擁有3000多年的采鹽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茶卡產出的“青鹽”就遠銷四川、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如今,依托大青鹽,茶卡鹽湖食藥級鈉鹽、鉀鹽、鹽雕等產業發展提升了大青鹽的附加值。

  5月9日,烏蘭縣天格陶勒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空氣中彌漫著大青鹽的味道,工人將調制好的鹽裝進模具,反復擠壓,確保模具里的鹽雕棱角分明,再將模具放進微波爐烘烤,確保鹽雕定型。一兩分鐘后,模具中的鹽雕已定型,修整邊角,彩繪,經過繪娘精心繪制,一件栩栩如生的鹽雕工藝品才算完成。

  46歲的茶卡鎮茶卡村婦女張德鳳,2016年公司成立時就在加工車間上班,她精通鹽雕制作的每一步,青鹽調制、鹽雕烘烤定型、邊角修整、彩繪上色。如今,張德鳳負責鹽雕銷售,今年剛到公司的丈夫寇英德負責送貨。夫妻搭檔,兩人每月有1萬元的工資。“離家近,工作輕松,全年有活干,收入還穩定。”張德鳳對如今的工作非常滿意。

  張德鳳告訴記者,雖然負責銷售,但沒有壓力,公司屬于源頭廠家,沒有零售,只需將大批訂單按時按量發貨即可,目前為茶卡鹽湖兩個景區和翡翠湖景區供貨。

  像張德鳳一樣的公司員工共有26人,主要以婦女為主,來自烏蘭縣、湟源縣等地。此外,每年暑假公司還會招收高考生,“去年暑假,我們招了6名學生,她們每個月3600元底薪,再根據各自崗位計算計件工資,一個暑假下來,輕輕松松能掙到上大學的學費。”烏蘭縣天格陶勒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月萍說。

  黎月萍是地地道道的鹽三代,爺爺和父親都曾就職于青海鹽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黎月萍從青海鹽業股份有限公司調至下屬的旅游公司。“當時,茶卡鹽湖旅游興起,但是景區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旅游紀念品。”發現商機的黎月萍興奮不已,決定打造一款能體現茶卡鹽湖元素的旅游紀念品。

  2016年,黎月萍辭職,帶著幾名婦女成立烏蘭縣天格陶勒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利用當地鹽湖資源,探索打拼,做出了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深受游客喜愛的鹽雕工藝品。

  “每年五月至十月是銷售高峰期,鹽雕工藝品供不應求,為此,我們從上一年冬季開始備貨,網上尋找流行元素和卡通人物,制作模具,進行生產。”黎月萍說,去年鹽雕收入達128萬元。

  今年,黎月萍在茶卡鎮開了一間鹽雕制作體驗館,游客可以在體驗館動手做一件自己喜愛的鹽雕,并根據自己的喜好上色彩繪,提升青鹽的附加值。

鹽湖畔的茶卡羊。才貢加 攝

  旅游+民宿 既要“流量”還要“留量”

  今年的“五一”假期,曹彥虎忙得焦頭爛額,一天都沒休息。白天的時候在民宿忙活,抽空還要回7公里外的村里種地,晚上游客休息后還要回村里給耕地澆水。雖然很忙碌,但曹彥虎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

  “5月1日,18間房子全部住滿。5月3日,11間房子住了游客。5月5日,7間房子住了游客。今年茶卡鹽湖旅游才開始升溫,從目前的住宿情況來看,今年的收入應該不會太差。”曹彥虎說。

  曹彥虎所在的茶卡鎮茶卡村是以漢族為主,回族、藏族3個民族聚居的純農業村,全村209戶、709人,耕地面積263.93公頃。

  以前,茶卡村是一個貧困農業村,以種植小麥、青稞、油菜等農作物為主,群眾的致富渠道狹窄,收入水平較低。

  2014年,距離鎮區7公里的茶卡村整體搬遷至鎮區茶卡新村。適逢茶卡鹽湖旅游開始“井噴”式發展,茶卡村大力開展民宿經濟,發展起了家庭賓館,特色民宿成為茶卡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搬遷至茶卡新村后,曹彥虎開了一家農家院,每年收入可觀,“收入挺好的,就是太忙了,顧不上老村的耕地。”2020年,曹彥虎將自家院子與哥哥家的院子打通,將農家院改造成特色民宿。去年,曹彥虎重新將民宿升級改造,由原來的21間改為18間,房間面積加大的同時,增加了年輕人喜歡的元素。

  “改造后的網紅房一房難求,旅游季基本爆滿。”曹彥虎說,改造提升后新增了家庭房、兒童房、多人間、觀景房等,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還在院子里建了一座泳池。

  茶卡村駐村第一書記黃紅先告訴記者,目前全村209戶村民中有208戶經營家庭賓館,曹彥虎經營的特色民宿面積是最大的,他的哥哥嫂子是一級殘疾,無法自主經營,曹彥虎就并到一起經營,效果還不錯,去年,特色民宿收入60萬元。

  目前,茶卡村208家家庭賓館中,有一半是當地村民經營,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不善于經營的村民將自家院子對外出租,每年租金6萬元至7萬元。

  近年來,茶卡鎮依托鹽湖旅游資源,通過互聯網+旅游+智慧民宿模式,引導群眾通過互聯網參與民宿經營,以“互聯網+旅游+智慧民宿”的模式,為茶卡鎮200多戶家庭民宿、賓館進行基礎設施和軟件平臺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級改造,實現智慧旅游、智能化服務的體驗,讓茶卡鹽湖的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鹽湖美景如畫。才貢加 攝

  【手記】讓生態旅游潛力加速釋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曾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如今,土地沙化、風沙肆虐、瀚海戈壁、鹽堿荒地等代名詞,已被綠進沙退,綠水青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取代。

  轉變的背后是烏蘭縣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系統服務“盈余”和“增量”轉化為“金山銀山”,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基礎上,不斷增加經濟財富。

  茶卡鎮具有自然資源、農業、旅游等豐富多樣的生態產品,優良的空氣環境質量、優質的水環境質量、穩定的生物多樣性等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品質優越的茶卡羊等生態農業產品,獨具特色的茶卡鹽湖、莫河駱駝城、鄉村民宿等生態旅游產品。

  如何通過生態旅游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優勢?我們所說的生態旅游,實際上是探討一種能夠平衡環境保護與人類活動的綠色發展模式。

  茶卡鎮給出的答案是抓住國家級特色小鎮發展機遇,遵循“大茶卡”發展理念,同步加強旅游體驗項目引進,提升景區管理服務能力,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格局,生態旅游收入穩定提高。

  生態畜牧業是茶卡鎮牧民的母體產業,這兩年,茶卡鎮依托畜牧業畜種優勢,推進牧業+,將有機畜牧業與文旅產業、健康產業、互聯網電商等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建立了有機畜產品精深加工體系,發展飼料加工、包裝等產業。同時鼓勵牧民將有機畜產品開發和畜牧業休閑觀光結合起來,打造綜合性生態家庭牧場,將畜牧業與旅游、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畜產品文化等資源,帶動文化旅游消費。

  談及茶卡就不能不提鹽湖資源,這是茶卡鎮獨特的資源稟賦,茶卡大青鹽久負盛名,歷史和時代賦予了茶卡鹽湖深厚的文化底蘊,鹽文化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地延續和演變。這些年,茶卡鎮總結鹽文化歷史,挖掘鹽文化內涵,將鹽文化的應用發揮到極致。以“鹽文化”為主題,將創意、娛樂和體驗相結合,開展大青鹽文化鹽湖攝影藝術、鹽創意娛樂、鹽主題休閑等體驗活動,將天賜的鹽湖資源轉化為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提款機”。(作者:張多鈞)

推薦閱讀
十四屆省委網信委第二次會議召開
陳剛吳曉軍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一行座談
將拉面經濟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內生新質生產力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監測指標》地方標準通過審查
“石榴花開在青!敝黝}征文啟事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3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西寧市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發布實施
青海西寧:從嚴懲治群眾身邊“蠅貪蟻腐”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旅賦...
“青超”參訓球隊開展賽風賽紀專題培訓
玉樹市綜合產業創業物流園區開園
青海海東:災后“尊老愛幼”模范戶“衛生家庭”示...
2024年第3期“昆侖大講堂”開講
青海省首個現代家政培訓學校在互助成立
逐夢之旅,他們在路上……
青甘蒙200余家旅行社齊聚“天境祁連”攜手謀發展
【鄉村振興在青!烤G水繞村流 枝頭花正俏
青海省公安機關開展“5·15”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
熱點圖片
話劇《家》在西寧上演
話劇《家》在西寧上演
飛針走線傳承千年技藝——“非遺在青!毕盗袌蟮乐
飛針走線傳承千年技...
【鄉村振興在青!慨a業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在青!...
【祖國好 家鄉美】泉水叮咚奏響致富曲
【祖國好 家鄉美】泉...
【經濟聚焦】走進大通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看民企如何向“新”向“質”蓄力發展
【經濟聚焦】走進大...
【鄉村振興在青!苦l村變形記
【鄉村振興在青!...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陳永紅16年不離不棄照顧失能丈夫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
讓高原臻品變成青海“金名片”
讓高原臻品變成青海...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旅賦能 點綠成金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系列調研之五

青海日報
2024-05-16 07:0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旅賦能 點綠成金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系列調研之五

青海日報
2024-05-16 07:0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旅賦能 點綠成金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系列調研之五

  • 2024-05-16 07:08:29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關鍵詞:生態旅游+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景區內,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免費門票的刺激下,游客如織,成為“流量”聚集地。

  距離不遠的茶卡鹽湖天空壹號景區也不甘示弱,鹵水漂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歷史實景劇、網紅小火車等觀光體驗項目吸引眾多游客。

  “茶卡”是藏語,意鹽池,蒙古語“達布遜淖爾”,即青鹽的海。茶卡鹽湖所在地茶卡鎮,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是古絲綢之路(青海道)重要站點,是進藏入疆必經之地,地理位置突出,素有“青藏高原第一驛站”之稱。這里生態環境優良,有著豐富的鹽湖資源、風光資源、旅游資源、生物資源。

    茶卡鎮,因鹽而起,因鹽而興。近年來,茶卡鎮立足資源稟賦,依托區位優勢,探索“生態為底色、旅游為標識”與“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雙向增益轉換路徑,實現了生態產品價值,推動了產業綠色發展,走出了具有“茶卡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

巨幅鹽雕。張多鈞 攝

  旅游+畜牧 擦亮畜產品金字招牌

  立夏過后,枯黃的草原逐漸恢復生機,最先綠的是鹽湖周邊,那里是牛羊最喜歡去的地方,寧國民跟在羊群后面,心里盤算著最近手頭的活,“今年降水量好,草場長勢也好,下周就把羊毛剪掉,之后轉場到鹽湖邊的高山牧場。”

  寧國民是茶卡鎮那仁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茶卡鎮遠近聞名的茶卡羊養殖大戶,他家位于距離茶卡鎮只有15公里的京藏高速公路旁,與茶卡鹽湖僅一路之隔。然而,他家的草場卻延伸到了茶卡鹽湖旁的雪山,那里是夏季牧場。

  這兩年,隨著茶卡鹽湖旅游爆火,生長在鹽湖邊的茶卡羊也被游客熟知,肉質鮮嫩、無膻味、不油膩的茶卡羊肉成為茶卡鎮特色美食,激發了茶卡鹽湖周邊牧民養殖茶卡羊的積極性。

  “茶卡羊平時喝的是鹽湖水、吃的是被鹽湖水滋養長大的天然牧草,牧草礦物質豐富、含鹽量高,配合著周邊的枸杞、鎖陽、貝母、黃芪等藥用植物,使得茶卡羊肉自帶咸味。”寧國明說,茶卡羊自古就有宮廷“貢羊”美譽,但奈何成活率低,養殖數量較少。

  那仁村是茶卡羊重要繁育地,2014年4月,烏蘭縣那仁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將“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細毛羊”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名稱為“烏蘭茶卡羊”。

  寧國民家有600多只茶卡羊,以前最多的時候有1000多只,數量的減少,除了草場負荷因素外,就是極難養殖。這幾年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加之茶卡羊名聲在外,需求量大,養殖的牧民逐漸增多。寧國民說:“全村1.8萬只羊中,以前茶卡羊只占到10%至20%,如今占40%左右。養殖茶卡羊,每只羊羔政府補貼100元,出欄時每只茶卡羊補貼28元。”

  不僅如此,茶卡羊的銷售渠道也比以往更加暢通,寧國民告訴記者,以往的茶卡羊都是出售給羊販子,牧民掙不上錢。如今,只要把羊送到鎮上的鄉村振興產業園區就可以,產業園區屠宰完后以高于市場價1元至2元收購。去年,寧國民就將40多只茶卡羊送到了鄉村振興產業園區。

  2023年,烏蘭鋤禾供銷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公司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推動”的原則整合資源,強化市場運作,確保運營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盤活茶卡鎮鄉村振興產業園,實現了茶卡羊收購、屠宰、精細分割、銷售等全鏈條產業,提高茶卡羊銷售終端的附加值。

  “我們與青海麥巴夫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烏蘭縣域打造浙江援青‘消費幫扶’館,西寧市城北區設立烏蘭茶卡牛羊肉專賣店,與浙江商會、湖州商會銜接,促進茶卡羊肉進機關進食堂。省外浙江湖州開設麥巴夫·烏蘭境物青海烏蘭農產品體驗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全渠道銷售模式,逐步形成茶卡羊區域品牌銷售網絡。”烏蘭鋤禾供銷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寇順磊說。

  2023年,烏蘭鋤禾供銷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以高出市場價每公斤平均3.04元,收購茶卡羊7300只,藏牦牛510頭,帶動200多牧戶增收近44萬元,帶動就業41人,5名脫貧戶增收。

曹彥虎經營的特色民宿。張多鈞 攝

  旅游+文化 讓資源優勢變經濟優勢

  茶卡鹽湖擁有3000多年的采鹽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茶卡產出的“青鹽”就遠銷四川、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如今,依托大青鹽,茶卡鹽湖食藥級鈉鹽、鉀鹽、鹽雕等產業發展提升了大青鹽的附加值。

  5月9日,烏蘭縣天格陶勒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空氣中彌漫著大青鹽的味道,工人將調制好的鹽裝進模具,反復擠壓,確保模具里的鹽雕棱角分明,再將模具放進微波爐烘烤,確保鹽雕定型。一兩分鐘后,模具中的鹽雕已定型,修整邊角,彩繪,經過繪娘精心繪制,一件栩栩如生的鹽雕工藝品才算完成。

  46歲的茶卡鎮茶卡村婦女張德鳳,2016年公司成立時就在加工車間上班,她精通鹽雕制作的每一步,青鹽調制、鹽雕烘烤定型、邊角修整、彩繪上色。如今,張德鳳負責鹽雕銷售,今年剛到公司的丈夫寇英德負責送貨。夫妻搭檔,兩人每月有1萬元的工資。“離家近,工作輕松,全年有活干,收入還穩定。”張德鳳對如今的工作非常滿意。

  張德鳳告訴記者,雖然負責銷售,但沒有壓力,公司屬于源頭廠家,沒有零售,只需將大批訂單按時按量發貨即可,目前為茶卡鹽湖兩個景區和翡翠湖景區供貨。

  像張德鳳一樣的公司員工共有26人,主要以婦女為主,來自烏蘭縣、湟源縣等地。此外,每年暑假公司還會招收高考生,“去年暑假,我們招了6名學生,她們每個月3600元底薪,再根據各自崗位計算計件工資,一個暑假下來,輕輕松松能掙到上大學的學費。”烏蘭縣天格陶勒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月萍說。

  黎月萍是地地道道的鹽三代,爺爺和父親都曾就職于青海鹽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黎月萍從青海鹽業股份有限公司調至下屬的旅游公司。“當時,茶卡鹽湖旅游興起,但是景區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旅游紀念品。”發現商機的黎月萍興奮不已,決定打造一款能體現茶卡鹽湖元素的旅游紀念品。

  2016年,黎月萍辭職,帶著幾名婦女成立烏蘭縣天格陶勒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利用當地鹽湖資源,探索打拼,做出了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深受游客喜愛的鹽雕工藝品。

  “每年五月至十月是銷售高峰期,鹽雕工藝品供不應求,為此,我們從上一年冬季開始備貨,網上尋找流行元素和卡通人物,制作模具,進行生產。”黎月萍說,去年鹽雕收入達128萬元。

  今年,黎月萍在茶卡鎮開了一間鹽雕制作體驗館,游客可以在體驗館動手做一件自己喜愛的鹽雕,并根據自己的喜好上色彩繪,提升青鹽的附加值。

鹽湖畔的茶卡羊。才貢加 攝

  旅游+民宿 既要“流量”還要“留量”

  今年的“五一”假期,曹彥虎忙得焦頭爛額,一天都沒休息。白天的時候在民宿忙活,抽空還要回7公里外的村里種地,晚上游客休息后還要回村里給耕地澆水。雖然很忙碌,但曹彥虎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

  “5月1日,18間房子全部住滿。5月3日,11間房子住了游客。5月5日,7間房子住了游客。今年茶卡鹽湖旅游才開始升溫,從目前的住宿情況來看,今年的收入應該不會太差。”曹彥虎說。

  曹彥虎所在的茶卡鎮茶卡村是以漢族為主,回族、藏族3個民族聚居的純農業村,全村209戶、709人,耕地面積263.93公頃。

  以前,茶卡村是一個貧困農業村,以種植小麥、青稞、油菜等農作物為主,群眾的致富渠道狹窄,收入水平較低。

  2014年,距離鎮區7公里的茶卡村整體搬遷至鎮區茶卡新村。適逢茶卡鹽湖旅游開始“井噴”式發展,茶卡村大力開展民宿經濟,發展起了家庭賓館,特色民宿成為茶卡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搬遷至茶卡新村后,曹彥虎開了一家農家院,每年收入可觀,“收入挺好的,就是太忙了,顧不上老村的耕地。”2020年,曹彥虎將自家院子與哥哥家的院子打通,將農家院改造成特色民宿。去年,曹彥虎重新將民宿升級改造,由原來的21間改為18間,房間面積加大的同時,增加了年輕人喜歡的元素。

  “改造后的網紅房一房難求,旅游季基本爆滿。”曹彥虎說,改造提升后新增了家庭房、兒童房、多人間、觀景房等,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還在院子里建了一座泳池。

  茶卡村駐村第一書記黃紅先告訴記者,目前全村209戶村民中有208戶經營家庭賓館,曹彥虎經營的特色民宿面積是最大的,他的哥哥嫂子是一級殘疾,無法自主經營,曹彥虎就并到一起經營,效果還不錯,去年,特色民宿收入60萬元。

  目前,茶卡村208家家庭賓館中,有一半是當地村民經營,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不善于經營的村民將自家院子對外出租,每年租金6萬元至7萬元。

  近年來,茶卡鎮依托鹽湖旅游資源,通過互聯網+旅游+智慧民宿模式,引導群眾通過互聯網參與民宿經營,以“互聯網+旅游+智慧民宿”的模式,為茶卡鎮200多戶家庭民宿、賓館進行基礎設施和軟件平臺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級改造,實現智慧旅游、智能化服務的體驗,讓茶卡鹽湖的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鹽湖美景如畫。才貢加 攝

  【手記】讓生態旅游潛力加速釋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曾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如今,土地沙化、風沙肆虐、瀚海戈壁、鹽堿荒地等代名詞,已被綠進沙退,綠水青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取代。

  轉變的背后是烏蘭縣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系統服務“盈余”和“增量”轉化為“金山銀山”,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基礎上,不斷增加經濟財富。

  茶卡鎮具有自然資源、農業、旅游等豐富多樣的生態產品,優良的空氣環境質量、優質的水環境質量、穩定的生物多樣性等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品質優越的茶卡羊等生態農業產品,獨具特色的茶卡鹽湖、莫河駱駝城、鄉村民宿等生態旅游產品。

  如何通過生態旅游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優勢?我們所說的生態旅游,實際上是探討一種能夠平衡環境保護與人類活動的綠色發展模式。

  茶卡鎮給出的答案是抓住國家級特色小鎮發展機遇,遵循“大茶卡”發展理念,同步加強旅游體驗項目引進,提升景區管理服務能力,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格局,生態旅游收入穩定提高。

  生態畜牧業是茶卡鎮牧民的母體產業,這兩年,茶卡鎮依托畜牧業畜種優勢,推進牧業+,將有機畜牧業與文旅產業、健康產業、互聯網電商等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建立了有機畜產品精深加工體系,發展飼料加工、包裝等產業。同時鼓勵牧民將有機畜產品開發和畜牧業休閑觀光結合起來,打造綜合性生態家庭牧場,將畜牧業與旅游、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畜產品文化等資源,帶動文化旅游消費。

  談及茶卡就不能不提鹽湖資源,這是茶卡鎮獨特的資源稟賦,茶卡大青鹽久負盛名,歷史和時代賦予了茶卡鹽湖深厚的文化底蘊,鹽文化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地延續和演變。這些年,茶卡鎮總結鹽文化歷史,挖掘鹽文化內涵,將鹽文化的應用發揮到極致。以“鹽文化”為主題,將創意、娛樂和體驗相結合,開展大青鹽文化鹽湖攝影藝術、鹽創意娛樂、鹽主題休閑等體驗活動,將天賜的鹽湖資源轉化為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提款機”。(作者:張多鈞)

作者 張多鈞 才貢加 金玥彤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中文资源在线官网|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成人AV片无码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免费|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