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河曲草原上的綠色堅守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明慧
發布時間:2024-05-20 07:32:37
編輯:崔永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清清黃河穿流而過,遼闊的草原褪去枯黃著上“綠裝”,又到一年生機盎然時。

  河南縣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切實承擔好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從一場全民參與的“禁塑行動”,到打造全域無垃圾示范縣,再到人人躬行于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化。

  在如今的河曲草原上,深入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生態環保理念深深植根于人們內心深處、生活習慣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大家在一點一滴中匯聚起守護家園的大愛,用實際行動扮靚家園、向美而行。

QQ截圖20240520063722
 
QQ截圖20240520063730
 
QQ截圖20240520063738
 
QQ截圖20240520063746
 QQ截圖20240520063754

  河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躬身而行護草原

  時隔幾年再到河南縣采訪,還是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從未減退。“對于生活在河曲草原上的人們而言,保護好生態環境,生活就有了保障、發展也就有了動力。”尕藏昂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尕藏昂秀來自河南縣優干寧鎮南旗村,對于30多歲的他而言,發展的機會有很多,但他毅然加入河南縣環衛摩托車隊,成為一名環衛工人,因為深知生態的重要性,所以對工作也格外上心。

  正如尕藏昂秀所言:“所負責的區域從澤庫縣交界處到縣城大門西側,雖然只有15公里,但這是人們進入河南縣城的必經之地,每天要巡護至少一趟,確保負責區域內環境衛生清潔,夏天旅游旺季時來的人多,每天要巡護四五趟。”

  從2010年起,尕藏昂秀就成為道路沿線的“美容師”,只要有時間,就騎著摩托車到公路沿線撿拾垃圾,一堅持就是十幾個年頭,成為環衛摩托車隊里堅持時間最長的一員。身為草原之子,在尕藏昂秀看來這些再平常不過,在他的心底,這個工作帶來的不僅是一份穩定的工資收入,還能讓他在想干的事業上付諸實踐,看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感到無比欣喜。

  河南縣新農村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扎西東周介紹,2016年,為了破解縣城外道路沿線環境衛生沒人管這一難題,成立了河南縣環衛摩托車隊,以縣城為中心向6個鄉鎮輻射,主要負責公路沿線的衛生清理和垃圾轉運,人員從最初的6人增加到17人,力量不斷充實的同時也取得了明顯效果。

  建立健全環境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治理與管理并重,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環衛摩托車隊隊員履行“一崗三責”,在做好環衛工作的同時,還要當好環境衛生的監督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

  扎西東周說:“我們按照屬地管理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倡議協議書,加強聯動生態管護員、草原保潔隊伍及環衛摩托車隊、志愿環保協會聯合整治,嚴格督導檢查鄉鎮村社每月環境大整治活動,全縣39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常態化環境整治。

  環衛摩托車隊只是河南縣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部分。如今,河南縣把每月7日、13日、26日固定為環境衛生整治日,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同時實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紅黑榜”機制,督促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取得實效。

  你我參與環境好

  見到河南縣柯生鄉洮河源生態環保協會會長次成尼瑪時,正好是河南縣固定的環境衛生整治日,他正組織協會會員沿著公路、河岸,深入村莊、草原,撿拾那些被“遺忘”的垃圾。

  次成尼瑪告訴記者,協會會員來自柯生鄉4個行政村,人數已達百余人,每個月開展4次環境衛生整治已經成為雷打不動的堅持,有時候縣里舉辦大型活動時,也會組織人員到現場負責衛生清掃工作。

  協會成立于2016年,在這之前,牧民群眾自發組織,不求報酬,在每月固定時間義務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次成尼瑪就是其中之一。在次成尼瑪及柯生鄉很多牧民群眾看來,草原是命根子,一定要保護好草原,特別是隨著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項目的到來,讓他們更加篤定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也相信生態好了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和生活在河曲草原上的很多牧民一樣,以前人們保護生態的意識比較淡薄,隨手亂扔的垃圾被牛羊誤食后造成死亡,給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當時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次成尼瑪,就組織村里的黨員,義務開展環境衛生整治,一堅持就是十幾個年頭。

  次成尼瑪告訴記者,協會成立之初人員只有17人,后來主動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說起生態環境的變化,令次成尼瑪無比欣慰,人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自覺性愈加高漲,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生態環保的踐行者。

  次成尼瑪感慨:“以前因為區域廣、工作量大,人手不夠造成了工作的被動,不得已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加入進來,或許是長期的堅持,讓人們深切感受到環境向好的變化,加入進來的人慢慢多了起來。”

  如今,河南縣成立了八個生態環保志愿者協會,人數規模達到1340人,均為群眾自發組織成立。據介紹,各生態環保協會在開展農村環境保護時,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體系,鎮、村、組、戶四級聯動,將工作逐層細分,責任落實到人。

  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以微薄之力匯聚出保護生態環境的強大力量。如今在河南縣各鄉鎮及行政村,義務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已經成為常態,他們不求回報,但目標一致,就是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

  守綠換金有“潛景”

  河南縣優干寧鎮阿木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萬瑪才讓介紹,正是生態保護得好,才有了發展生態旅游的良好基礎,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產業之一,阿木乎村所經營的“云下牧野”成為了當地鄉村旅游的響亮品牌,背靠綠水青山吸睛又吸“金”,自2022年產生效益后,全體村民從中受益。

  有著275戶1257人的阿木乎村,不僅有遼闊的草場資源,村子周邊還分布著1000公頃濕地,每年迎來黑頸鶴等水鳥落腳棲息。萬瑪才讓表示,草場和水資源對于牧民而言,是賴以生存生活的重要基礎,保護好生態環境尤為關鍵。

  所以,村里的黨員和婦女分別自發組成了兩支義務環保隊,每個月固定時間、固定區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如今,付出得到回報,人們靠著鄉村旅游業謀發展拓富路,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天賦山水、靈動秀美,撿拾垃圾、打掃衛生,萬瑪才讓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組成黨員志愿環保隊,成員已經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15人。村婦女聯合會主任昂秀卓瑪帶頭組建的婦女志愿環保隊伍,人數已經超過50人,兩支隊伍每個月錯開時間,在村子及周邊草原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從小在草原長大,萬瑪才讓小時候,他看到過草原因過度放牧后出現了黑土灘、鼠害等草場退化情況,綠油油的草場受到“創傷”,從那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保護好草原。如今,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每個月跟他一起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萬瑪才讓說,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雖然由村“兩委”組織,群眾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高,人數最多時能有500人,少時也有100來人,“讓人感動的是很多家庭會帶著孩子參與其中,從小引導孩子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自發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最遠的地方離村子有75公里,早出晚歸成了常態。萬瑪才讓說,因為這個工作沒有一分錢回報,所以也有反對和抱怨的聲音,我們在做思想工作的過程中,告訴大家生態保護不好我們也就很難生存,久而久之支持的人越來越多。

  萬瑪才讓也希望,他們的義務行動能夠帶動越來越多的村子,主動參與到生態環保行動中來,共同呵護賴以生存的家園。

  保護生靈草木,守護綠水青山。美麗的河曲草原上,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蔚然成風。當優質的生態資源展現出十足“張力”,生態保護成果給予人們優厚回報,圍繞“綠色”和“特色”,產業正在強鏈補鏈中實現轉型升級,追青逐綠向“新”,綠水青山有顏更有值。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青海省綠色算力招商引資座談會召開 吳曉軍出席
青海省廣泛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
“青超聯賽”揭幕戰 西寧夏都隊戰平果洛格薩爾隊
“石榴花開在青海”主題征文啟事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3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西寧市總工會推出多項服務滿足群眾就業需求
海南州:舉辦系列活動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
24H熱點
河曲草原上的綠色堅守
【鄉村振興在青海】盤活閑置田 播種新希望
【鄉村振興在青海】羊肚菌豐收 各地訂單“搶貨”
【青報觀察】電力賦能,河湟鄉村氣象新
首屆“黃河溯源·草原歡歌久治行”活動舉辦
大型沉浸式巡游演出劇目《夢回青海湖》在青海湖景...
2024年江蘇廣播大美青海生態之旅第二季首發團啟程
“校企大巴直通車”送才入企
大美青海等你來——2024年“5·19中國旅游日”青海...
青藏集團公司開行今年首趟東北方向旅游專列
熱點圖片
“青超”點燃特色非遺“火花”
“青超”點燃特色非...
當激情賽事遇上高原臻品——“青超”聯賽場外見聞
當激情賽事遇上高原...
觀看青超聯賽 感受非遺魅力
觀看青超聯賽 感受非...
放飛綠茵夢想 共享“青超”精彩——“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開幕式側記
放飛綠茵夢想 共享“...
匠心守護百年傳統手工皮藝——“非遺在青海”系列報道之四
匠心守護百年傳統手...
“青超”聯賽球員風采
“青超”聯賽球員風采
藏文化博物館,讓歷史照亮未來
藏文化博物館,讓歷...
濕地公園生態美
濕地公園生態美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河曲草原上的綠色堅守

青海日報
2024-05-20 07:3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河曲草原上的綠色堅守

青海日報
2024-05-20 07:3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河曲草原上的綠色堅守

  • 2024-05-20 07:32:37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清清黃河穿流而過,遼闊的草原褪去枯黃著上“綠裝”,又到一年生機盎然時。

  河南縣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切實承擔好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從一場全民參與的“禁塑行動”,到打造全域無垃圾示范縣,再到人人躬行于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化。

  在如今的河曲草原上,深入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生態環保理念深深植根于人們內心深處、生活習慣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大家在一點一滴中匯聚起守護家園的大愛,用實際行動扮靚家園、向美而行。

QQ截圖20240520063722
 
QQ截圖20240520063730
 
QQ截圖20240520063738
 
QQ截圖20240520063746
 QQ截圖20240520063754

  河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躬身而行護草原

  時隔幾年再到河南縣采訪,還是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從未減退。“對于生活在河曲草原上的人們而言,保護好生態環境,生活就有了保障、發展也就有了動力。”尕藏昂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尕藏昂秀來自河南縣優干寧鎮南旗村,對于30多歲的他而言,發展的機會有很多,但他毅然加入河南縣環衛摩托車隊,成為一名環衛工人,因為深知生態的重要性,所以對工作也格外上心。

  正如尕藏昂秀所言:“所負責的區域從澤庫縣交界處到縣城大門西側,雖然只有15公里,但這是人們進入河南縣城的必經之地,每天要巡護至少一趟,確保負責區域內環境衛生清潔,夏天旅游旺季時來的人多,每天要巡護四五趟。”

  從2010年起,尕藏昂秀就成為道路沿線的“美容師”,只要有時間,就騎著摩托車到公路沿線撿拾垃圾,一堅持就是十幾個年頭,成為環衛摩托車隊里堅持時間最長的一員。身為草原之子,在尕藏昂秀看來這些再平常不過,在他的心底,這個工作帶來的不僅是一份穩定的工資收入,還能讓他在想干的事業上付諸實踐,看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感到無比欣喜。

  河南縣新農村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扎西東周介紹,2016年,為了破解縣城外道路沿線環境衛生沒人管這一難題,成立了河南縣環衛摩托車隊,以縣城為中心向6個鄉鎮輻射,主要負責公路沿線的衛生清理和垃圾轉運,人員從最初的6人增加到17人,力量不斷充實的同時也取得了明顯效果。

  建立健全環境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治理與管理并重,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環衛摩托車隊隊員履行“一崗三責”,在做好環衛工作的同時,還要當好環境衛生的監督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

  扎西東周說:“我們按照屬地管理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倡議協議書,加強聯動生態管護員、草原保潔隊伍及環衛摩托車隊、志愿環保協會聯合整治,嚴格督導檢查鄉鎮村社每月環境大整治活動,全縣39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常態化環境整治。

  環衛摩托車隊只是河南縣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部分。如今,河南縣把每月7日、13日、26日固定為環境衛生整治日,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同時實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紅黑榜”機制,督促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取得實效。

  你我參與環境好

  見到河南縣柯生鄉洮河源生態環保協會會長次成尼瑪時,正好是河南縣固定的環境衛生整治日,他正組織協會會員沿著公路、河岸,深入村莊、草原,撿拾那些被“遺忘”的垃圾。

  次成尼瑪告訴記者,協會會員來自柯生鄉4個行政村,人數已達百余人,每個月開展4次環境衛生整治已經成為雷打不動的堅持,有時候縣里舉辦大型活動時,也會組織人員到現場負責衛生清掃工作。

  協會成立于2016年,在這之前,牧民群眾自發組織,不求報酬,在每月固定時間義務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次成尼瑪就是其中之一。在次成尼瑪及柯生鄉很多牧民群眾看來,草原是命根子,一定要保護好草原,特別是隨著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項目的到來,讓他們更加篤定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也相信生態好了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和生活在河曲草原上的很多牧民一樣,以前人們保護生態的意識比較淡薄,隨手亂扔的垃圾被牛羊誤食后造成死亡,給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當時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次成尼瑪,就組織村里的黨員,義務開展環境衛生整治,一堅持就是十幾個年頭。

  次成尼瑪告訴記者,協會成立之初人員只有17人,后來主動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說起生態環境的變化,令次成尼瑪無比欣慰,人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自覺性愈加高漲,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生態環保的踐行者。

  次成尼瑪感慨:“以前因為區域廣、工作量大,人手不夠造成了工作的被動,不得已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加入進來,或許是長期的堅持,讓人們深切感受到環境向好的變化,加入進來的人慢慢多了起來。”

  如今,河南縣成立了八個生態環保志愿者協會,人數規模達到1340人,均為群眾自發組織成立。據介紹,各生態環保協會在開展農村環境保護時,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體系,鎮、村、組、戶四級聯動,將工作逐層細分,責任落實到人。

  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以微薄之力匯聚出保護生態環境的強大力量。如今在河南縣各鄉鎮及行政村,義務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已經成為常態,他們不求回報,但目標一致,就是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

  守綠換金有“潛景”

  河南縣優干寧鎮阿木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萬瑪才讓介紹,正是生態保護得好,才有了發展生態旅游的良好基礎,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產業之一,阿木乎村所經營的“云下牧野”成為了當地鄉村旅游的響亮品牌,背靠綠水青山吸睛又吸“金”,自2022年產生效益后,全體村民從中受益。

  有著275戶1257人的阿木乎村,不僅有遼闊的草場資源,村子周邊還分布著1000公頃濕地,每年迎來黑頸鶴等水鳥落腳棲息。萬瑪才讓表示,草場和水資源對于牧民而言,是賴以生存生活的重要基礎,保護好生態環境尤為關鍵。

  所以,村里的黨員和婦女分別自發組成了兩支義務環保隊,每個月固定時間、固定區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如今,付出得到回報,人們靠著鄉村旅游業謀發展拓富路,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天賦山水、靈動秀美,撿拾垃圾、打掃衛生,萬瑪才讓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組成黨員志愿環保隊,成員已經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15人。村婦女聯合會主任昂秀卓瑪帶頭組建的婦女志愿環保隊伍,人數已經超過50人,兩支隊伍每個月錯開時間,在村子及周邊草原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從小在草原長大,萬瑪才讓小時候,他看到過草原因過度放牧后出現了黑土灘、鼠害等草場退化情況,綠油油的草場受到“創傷”,從那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保護好草原。如今,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每個月跟他一起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萬瑪才讓說,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雖然由村“兩委”組織,群眾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高,人數最多時能有500人,少時也有100來人,“讓人感動的是很多家庭會帶著孩子參與其中,從小引導孩子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自發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最遠的地方離村子有75公里,早出晚歸成了常態。萬瑪才讓說,因為這個工作沒有一分錢回報,所以也有反對和抱怨的聲音,我們在做思想工作的過程中,告訴大家生態保護不好我們也就很難生存,久而久之支持的人越來越多。

  萬瑪才讓也希望,他們的義務行動能夠帶動越來越多的村子,主動參與到生態環保行動中來,共同呵護賴以生存的家園。

  保護生靈草木,守護綠水青山。美麗的河曲草原上,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蔚然成風。當優質的生態資源展現出十足“張力”,生態保護成果給予人們優厚回報,圍繞“綠色”和“特色”,產業正在強鏈補鏈中實現轉型升級,追青逐綠向“新”,綠水青山有顏更有值。

作者 宋明慧
編輯:崔永燾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中文在线√天堂|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色无码播放|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13小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免费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电影|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