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7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青海省農牧業區劃遙感中心于近日首次系統性應用“AI+空天地一體化”遙感技術,完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耕地鹽堿化和治理情況信息采集工作。
此次采集工作以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為試點,通過融合高光譜衛星遙感、多光譜無人機遙感與深度學習技術,初步實現AI(人工智能)+RS(遙感)的鹽堿地變化情況監測和基于AI的鹽堿程度變化趨勢預測,為推動青海省鹽堿地智慧化治理開拓新路徑。
采集工作組在德令哈市利用無人機對36個典型樣點實施高分辨率遙感監測,獲取4320畝(288公頃)多光譜影像數據,并提取鹽堿化耕地25.92萬畝(1.73萬公頃),將地塊鹽堿成因、治理效果及近五年作物產量等數據納入動態監測數據庫。后期將利用RGB、NDVI、GNDVI、LCI、NDRE、OSAVI等遙感指數結合地面土壤數據進行定量反演,建立耕地鹽堿化程度精確分級模型,為準確判斷耕地鹽堿化程度和精準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在大柴旦行委1.8萬畝(0.12萬公頃)專項治理地塊同步完成數據建檔,重點采集6個示范田的土壤改良軌跡、作物輪作模式及近五年產量波動曲線,形成涵蓋氣象、水文、鹽堿化程度和基礎設施的“地塊數字檔案”,可對各地塊鹽堿成因、基礎設施、治理情況、近五年種植作物及產量等信息進行梳理和分析,為將來其他鹽堿地治理方案優化提供量化參考。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