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日前,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我省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青海省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3條措施”)為指引,以“六大工程”筑牢發展根基、“六大行動”強化推進動能,從產業政策、服務機制、開放合作三方面協同發力,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吸引優質項目落地。
通過重點產業引領工程,打造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等五大特色產業集群;實施招大引強突破工程,精準引進強鏈補鏈延鏈重大項目;依托重大項目促進工程,保障項目順利落地;借助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推進園區提檔升級工程,提升產業承載能力;開展技術創新提升工程,增強產業發展動能,為招商引資提供堅實支撐。
開展工作體系完善行動,壓實各級招商責任,以省級統籌、市州主責、部門主業為切口,完善組織領導,整合各方力量,健全省市縣貫通、各部門聯動的工作體系,厘清招商主管部門、產業主管部門、支撐保障部門共性及個性責任,壓實各級招商責任,為各部門落實招商引資工作任務提供操作指南。推進重點項目促進行動,定向對接龍頭企業;實施平臺載體提升行動,優化展會和園區功能;創新招商方式行動,探索資源招商、資本招商等多元模式;開展招商能力強基行動,充實項目儲備;推進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方位推動招商工作提質增效。
深入貫徹23條措施中聚焦優勢產業延鏈招商,傳統產業升鏈招商,新興產業建鏈招商的要求,依托本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94.6%、40%“天然冷源”的能耗優勢,深耕綠色算力賽道。發布5項綠色算力地方標準,出臺專項建設方案,明確“1+2+N”綠色算力基地布局,建成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等重大設施。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連續兩年在北京召開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與發電量占比雙主體,推進全球首個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成功獲批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試點省份,以政策與項目雙輪驅動,釋放綠色產業發展紅利。
嚴格落實23條措施中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等工作要求,推出“稅路通·江源行”多語種稅收服務品牌,為中外資企業提供精準稅費輔導;建立重點項目專班跟進機制,集中解決5億元以上項目用地、用能審批難題;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加快儲能裝備制造等項目建設進度,形成“招引—落地—投產”全鏈條服務體系。
同時,借助青洽會主賓國機制,搭建國際技術合作平臺,推動本地產業與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落實23條措施中充分依托“青洽會”等平臺,發揮行業協會等的橋梁紐帶作用,拓寬招商渠道的舉措。充分發揮冷涼氣候、綠電資源優勢,推動產業從“輸電力”向“輸算力”升級,形成資源政策化、展會數字化、服務國際化的“青海模式”,以開放姿態提升招商引資的全球競爭力。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