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年度變更調查成果的共享應用,在青海省人民政府統籌下,青海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等八部門,聚焦調查底圖不統一、數據不一致的問題,于2024年8月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全省域以國土調查成果為底圖的“一張圖”專項行動。

數據治理顯成效,構建國土空間新格局。行動中,全省各部門堅持國土空間唯一性和地類唯一性,省自然資源廳以“國土三調”成果為統一底圖,提取了15.35萬個問題地塊,合計2212萬畝。經多部門協同攻堅,解決了14.11萬畝退耕還林地與耕地保有量重疊問題,解決了189個高標準農田項目數據并庫共用問題,解決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急需的41.37萬畝其他草地實際現狀變更為未利用地問題。同時抓住全省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機遇,與林草部門協同解決了全省耕地、林地、草地管理邊界疊加交叉等“面”上問題,破除了部門間底圖數據不一致、調查數據不一致的突出矛盾,取得了數據治理顯著成效,不僅實現了跨部門數據深度融合,更構建起覆蓋全省的國土空間治理新格局,實現數據賦能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新時代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提供了“青海方案”。
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國土調查新經驗。通過這次行動,全省形成了橫向至各省直部門、縱向至各市州縣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統一國土調查及數據共享應用的共識,出臺了國土調查成果管理和應用辦法,建立了“一張圖”行業管理數據更新維護機制,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比如,針對退耕還林與耕地重疊問題,建立了“分類處置、精準補劃”機制,將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按耕地管理,對符合林地管理條件的耕地,統籌補足同等質量耕地,整改過程充分尊重民意并預留過渡期,既守住了耕地紅線,又兼顧了生態保護需求;比如,針對生態脆弱區的地類變化,創新推出了“小步快跑、急需先變”的變更路徑,既尊重了氣候變化導致的地類演替規律,又保障了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重大項目合規用地;再比如,《青海省國土調查成果管理與應用辦法》《國土綠化空間標注規則》的制度機制的建設,在數據維護應用中確立了國土調查成果的基礎地位,切實夯實了國土調查成果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唯一性,從根本上規范了國土調查及相關行業數據有效開發利用行為,最大程度發揮了國土調查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形成了全省國土調查“一張圖、一套數”。
目前,專項行動成果已應用于用地報批、規劃編制等領域,下一步,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將持續鞏固“一張圖”專項行動成果,深化林草濕荒調查與國土調查銜接機制,推進用地審批“并聯辦理”改革,讓國土調查成果真正成為服務新時代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的“數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