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16時21分,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銅峽水電站技改機組5號機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歸調,標志著5號機組裝機容量從36兆瓦增加至42兆瓦,青銅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339兆瓦,綠電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黃河公司青銅峽水電站技改后的5號機水車室
“自去年11月15日工程啟動以來,面對多工種交叉作業的復雜局面,我們通過‘時間錯峰、空間共享’的模式,在混凝土養護期間同步推進設備預裝配,有效減少了工序等待時間。定子裝配創新搭設了專用平臺,替代傳統工藝,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在關鍵設備吊裝時,通過調整‘三聯體’安裝順序,與定子裝配同步實施,大幅縮短了工期。”黃河公司青銅峽發電公司副總經理蘆彪表示。
2024年11月30日5號機組導葉吊出機坑、12月4日混凝土鑿除;2025年5月20日定子及下機架基礎埋件混凝土二期澆筑完成,6月5日支持蓋、主軸、轉輪“三聯體”整體吊裝完成……為確保技改項目高效推進,青銅峽發電公司構建了包括技改辦、技術委員會、“黨員攻堅隊”等在內的多層級攻堅體系,形成了“上下呼應、全員協同”的攻堅合力,為項目順利并網夯實了技術和組織保障。
在安全管控方面,青銅峽發電公司聚力打造“科技+制度”的雙重防線,依托先進的“移動哨兵”監控系統與“工業互聯網+安全平臺”,建立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管網絡。嚴格落實“三個一切”“三個一律”和承包商一體化管理要求,專職安全員實行不間斷巡查,對防護設施、設備狀態、操作規范等進行全流程把控,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置,有效保障了技改項目的安全進行。

黃河公司青銅峽發電公司運行值班員正在配合5號機試驗操作
青銅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規劃的最后一座梯級水電站,也是中國唯一的閘墩式水電站。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式溢流壩,最大壩高42.7米,為國內首次采用復合式壓力泄水管的機組布置型式。電站于1958年破土動工,1967年實現第一臺機組發電,1978年全面竣工,是以灌溉、發電為主,兼具防洪、防凌、城市工業用水等多種效益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的有效利用,為解決中國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電站排沙問題積累了經驗,將寧夏的灌溉面積由原來的140萬畝擴大到現在的650萬畝,為寧夏農業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河公司青銅峽水電站
截至目前,青銅峽水電站自投產以來累計完成發電量超533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160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206萬噸。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單位”、國家電投集團“文明標兵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國資委“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