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10日清晨,天邊泛著魚肚白,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城沉浸在薄霧與靜謐中。
一陣陣“沙沙沙”的聲響,由遠及近,打破了這份寧靜。環衛工人卓瑪吉身著醒目的橙色工裝,揮舞著幾乎與她等高的竹掃帚,奮力將一夜積攢的落葉和零星垃圾聚攏成堆。
“今天是縣里的‘全民清潔日’,得趕在大家出門前,把‘面子’收拾得更亮堂些!”卓瑪吉抹了把汗,聲音洪亮。她身后,幾輛小型高壓沖洗車正轟鳴著,用強力水柱沖刷著人行道磚縫里頑固的污漬。水流過處,深灰色的地磚露出本色。
走在興海縣子科灘鎮街道上,各單位的黨員及社區干部群眾正迎著曙光,在劃好的區域中,有的拿著垃圾夾、編織袋在沿路的道路、角落、草垛和草灘上撿拾垃圾、有的拿著大掃帚清掃路面,大家分工明確,團結一心。
與此同時,興海縣龍藏鄉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會議室內,正開展著一場如火如荼的動員會。
“這次專項行動大家要以身作則,發揮黨員帶頭模范作用,持續深入推進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工作長效化、規范化、常態化。讓生態底色成為我們發展的亮色!讓潔凈的環境成為老百姓看得著的幸福!”現場的講話鼓舞了在場人員的干勁和信心。
“自‘全民共建·清潔興海’集中整治行動開展以來,龍藏鄉高度重視,迅速成立由鄉黨委書記、鄉長任雙組長的工作專班,劃分責任片區與網格,推行‘黨員先鋒+網格化管理+全員參與’模式。通過‘機械+人工’協同作業,聚焦難點清理垃圾、整治‘四亂’,累計開展40余場集中整治,清除各類垃圾250噸,清理河道23公里。同時創新方式,按戶劃責、組建隊伍,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共同營造整潔牧區環境。”龍藏鄉鄉長仁青吉說。
驅車駛向興海縣子科灘鎮的縣城邊緣,安多民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拉毛葉和正帶著十幾名由黨員、社區工作者和熱心居民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向一處頑固的衛生死角“宣戰”。這里堆放著廢棄的舊家具、垃圾和一些長期無人清理的生活廢棄物,散發著異味。
“一二三,抬!”隨著號子聲,幾名小伙子合力將一張破舊沙發抬起,裝上等候的垃圾清運車。女同志則戴著口罩和手套,仔細清理著散落在角落的塑料袋和煙頭。鐵鍬鏟起陳年污垢,掃帚掃走積塵,汗水浸濕了紅馬甲。
“這塊‘牛皮癬’困擾居民好久了,今天必須拿下!”拉毛葉和臉上蹭了灰,語氣異常堅定。圍觀的居民紛紛點贊,有的還主動回家拿來工具加入清掃。
“清潔工作中,安多民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積極行動,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大家一起清理垃圾、規整雜物,并制定衛生公約,讓安置點的道路更整潔、庭院更清爽。看著干凈舒心的家園,日子過得更有勁兒!”拉毛葉和說。
“興海縣全民垃圾義務清潔活動每周四定期開展,安多民俗村以及全興海縣的環境衛生跟我剛來的時候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干凈衛生了,大伙住得也舒服!”安多民俗社區居民楊宗泰說。
日頭升高,陽光灑滿大地,天空湛藍如洗,清潔行動帶來的變化清晰可見。街道寬敞了,路面露出了底色;垃圾桶擺放整齊,周邊再無散落垃圾;曾經貼滿“牛皮癬”的電線桿被清理得干干凈凈;綠化帶里的雜草和白色垃圾被清除,綠意更顯盎然。
“你看,以前堆垃圾的地方都變得干凈多了,感覺空氣都清新了,連小孩子都主動撿垃圾了。”住在子科灘鎮麗景小區多年的老人尖措背著手,悠閑地在煥然一新的街道上里散步,臉上滿是笑意。
自“全民共建·清潔興海”活動開展以來,群眾參加39518人次,黨員干部9290人次,清理衛生死角927處,整治亂堆亂放點947處,垃圾1789.89噸。
立足新階段,興海縣深融環境整治于鄉村振興與全域旅游發展脈絡之中。生態治理的實踐從“清理臟亂”躍升到“提升韻味”,讓綠水青山不僅是生態底色,更成為驅動發展的亮麗名片。
當午后的陽光灑滿縣城,經過汗水洗禮的街道、社區、市場,正以一種更清爽、更整潔的姿態,迎接著往來的人們。那“沙沙沙”的掃地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訴說著這座城市對美好環境的不懈追求。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