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沒想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藏貢麻村也開始搞直播帶貨!
暮色漫過村道時,記者又站在了果洛藏貢麻村的村口。這個坐落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西北角的牧民集中安置新村,幾年前就給了我不少驚喜。這一次,是直播間里跳動的訂單數字。
2014年,從十幾公里外的山溝里遷來的果洛藏貢麻村,曾用“兩個天地”形容搬遷后的變化——不光居住環境大不同,連村民的想法也不一樣。2021年初訪時,畜牧養殖、集體經濟分紅、生態獎補、公益性崗位……這些關鍵詞串起了村民們過去一年一萬多元的人均純收入。那時的果洛藏貢麻村,正踩著脫貧的鼓點穩步向前。
“那都是老黃歷咯!”
一見面,沙柳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本瓦瑪選就笑著“揮開”了過去的成績,迫不及待地分享起這幾年村上的變化。
“去年,我們試著打造2個直播間,8位牧民成了主播,專賣自家的牛羊肉……”他頓了頓,接下來的話更是實在,“說實話,咱缺技術、少經驗,忙活半天銷售額還不到20萬元。這不,今年把直播間搬進了西寧直營店,專業團隊操作,同城配送能做到小時達!”
直播帶貨、直營店、小時達……目光掃過村里熟悉的藏式民居,忽然覺得,村子還是那個村子,又分明不是了。
順著平整的水泥道往里走,一棟新廠房撞進眼里。推門而入,操作臺面上,工人正利落地將牛肉分割成塊,真空包裝機“滋滋”作響。
“這是成都直營店的訂單。”村委會副主任俄藏加快步伐迎上來,如今他多了個身份——海北剛察貢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指著流水線,俄藏加告訴記者,村里去年剛成立的這家公司,把牛羊肉從胴體變成加工產品,還在青海西寧、山東聊城、河北固安、陜西咸陽等地開設了直營店,近一年就賣出3萬公斤。
等等,怎么又成立了公司?
看出記者的疑惑,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索南才夫旦接過話頭。
“之前,村上的牛羊肉都是肉販子上門收購,沒有別的銷售渠道,價格人家說了算。為了打開銷路,我們跑了不少地方,可很多公司都想要購買已經分割甚至包裝好的牛羊肉產品,而不是直接購買牛羊胴體。”
摸清市場的“脈”,果洛藏貢麻村的動作又快又準:建公司搞加工,按牧民放牧的片區分設3家合作社,黨支部+公司+合作社+牧戶的鏈條一搭,傳統游牧竟悄悄向生態畜牧、新“游牧”轉了型。
“公司收購牛羊肉時,每公斤比市場價高2元。按照精品牛排、剔骨牛肉、混裝牛肉等類別銷售,一頭牛能多賣一千元左右。”索南才夫旦掰著手指算了筆賬,“這樣一來,不僅銷路有保障,價格也更穩定。牧民們也懂了,養好牛比多養牛劃算,草場壓力小了,錢袋子還鼓了。”
走出車間,天色漸晚。望著遠處的草原,俄藏加聲音里帶著勁兒:“下一步,公司打算把直營店開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到西藏拉薩去……”
雨越下越大。這場雨似乎正在澆灌著新的消息,關于果洛藏貢麻村,關于這片草原上正在生長的新故事……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