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文化旅游
丹噶爾皮繡:流傳千年的指尖藝術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晴空
發布時間:2025-07-28 08:05:04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當第十九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的光影在河湟大地流轉,鏡頭不僅捕捉著年輕創作者的靈感火花,更悄然與這片土地深處的文化根脈相遇。

  在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古城的皮繡展館,一幅幅丹噶爾皮繡正以針線為筆、皮革為紙,訴說著一段跨越三千年的文化記憶。

  這門可追溯至古羌時期的傳統技藝,早在《史記·夏本紀》中便留下“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序”的記載,《圖解山海經》里羌人靴子上的盤贊繡花紋,更印證著它與先民生活的緊密交織。西漢時關于“革履發明于西戎牧羊人”的傳說,恰是其在歲月中演化的生動注腳。從遠古羌人的皮革用具,到融入河湟文化肌理的丹噶爾皮繡,如今它既在非遺展臺延續著針線里的傳承,也在電影展的光影中與當代對話,讓千年技藝在夏都的煙火里煥發新的生機。

  前不久播出的《非遺里的中國》讓湟源丹噶爾皮繡“熱”了起來!記者昨日再次走進湟源縣丹噶爾古城內的湟源皮繡展館,這里陳列的一件件皮繡展品濃縮成為湟源皮繡技藝的發展史。

  “通過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皮繡也逐漸融會貫通了南北各地的繡法和技藝,形成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是湟源傳統中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手工工藝珍品。2013年,丹噶爾皮繡被列入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湟源縣文化館非遺辦主任張薇介紹說。

  在“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西寧市主場中,游客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湟源丹噶爾皮繡展館琳瑯滿目的文創商品上,“非常精美”“繡工了得”陣陣贊美是對這項古老非遺傳承保護最好的褒獎。

  丹噶爾皮繡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馮海萍從小熱愛皮繡,作為皮繡的第一批研發人員,馮海萍和另外幾位合伙人創辦了青海羌韻繡藝手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就業培訓基地、刺繡產業孵化中心和重要的刺繡品集散地,研制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收藏品、旅游產品、文創產品等,將皮繡技藝傳承、延續和發揚光大。

  “丹噶爾皮繡采用牛、羊、兔、鼠等各種動物皮張,利用牛羊毛線和絲繡線,以盤贊繡的傳統工藝,用手工千針萬線繡制出歷史典故、宗教人物、高原動物及花卉草木等,工藝獨特、造型生動,具有豐厚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馮海萍說。

  皮繡的繡制很特殊,因為沒有經緯線所以不能出錯,一旦繡錯了再拆,整幅作品就會有瑕疵,這對繡娘的技藝要求非常高,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積累才能熟練掌握。

  穿過展館不遠處是羌韻皮繡制作工坊,各民族的繡娘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一團團粗大的繡線團,在繡娘們的手中穿針而過,一段線再分為幾分之幾的數段,又經過無數次的穿針,在平繡、網繡、盤金繡、拉鎖繡等針法的熟練繡制下,淺綠色的草地顏色不斷變化,由淺到深,色彩交替,形成了一望無際的畫面看上去非常真實。

  “我們要根據不同題材、不同物象、不同紋理、不同要求,運用各種針法,選配各種不同色彩的繡線,構成各種優美的圖像、花紋,再加上虛實結合、明暗對比,增強了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丹噶爾皮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祁琴芳說。

  繡品上那富有光澤的動物毛色、人物身上的艷麗服飾,光影的變化、生動的表情都在繡娘們絲線、棉線、毛線的交替中完成,并永久定格了下來。

  近年來,湟源縣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推行、社會積極參與保護體系,落實履約責任,穩步扎實推進非遺保護與傳承各項工作。投入保護資金120余萬元,逐步建立非遺項目保護工作體系和保護制度,成立了丹噶爾皮繡行業協會,在部分鄉鎮設立丹噶爾皮繡工坊,確定皮繡經紀人、發展皮繡農戶、農戶生產、公司加工包裝、繡坊(房)展銷,形成了“供+產+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模式,助推了湟源皮繡產業的興起。

  采訪中,馮海萍告訴記者,只有不斷地了解皮繡的歷史才會更加珍惜,才能把這門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我們皮繡的歷史是非常燦爛輝煌的,是值得每一個湟源人自豪驕傲的。今年我們在研發產品和培訓繡娘上加大了力度,同時深入開展非遺進校園和非遺手工體驗基地,讓皮繡不斷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皮繡。”

  為了拓寬發展渠道,圍繞打造丹噶爾古城文化景區,發揮民族傳統工藝在旅游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采用“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面向全縣城鎮下崗失業婦女、退休婦女、失地婦女、農牧區婦女進行皮繡手工技能培訓,挖掘和傳承河湟地區即將失傳的湟源皮繡民間手工技藝,加強傳統手工藝品、民族民俗用品的開發、展示和加工,著力推進湟源皮繡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對弘揚青藏高原民族特色文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如今,湟源皮繡已成為青藏高原一張亮麗的名片,并形成產業走向市場,很多產品都遠銷國內外,尤其受到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關注和認可,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填補了中國刺繡類的一項空白。

  (來源:西寧晚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羅東川在西寧市調研重點企業運行情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鄉村振興在青海】38公里路的民生蛻變
【鄉村振興在青海】從田間到都市的"鮮速之旅"
24H熱點
【第十九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西寧...
【第十九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展現高原文...
青海革命軍事館征集文物史料3100件
【活力中國調研行】高原驛站熱起來
大愛相“髓” 文旅同行103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收到...
“長江之聲”交響樂晚會在青海玉樹市舉行
【第十九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非遺技藝借影展講...
【第十九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青海西寧市的涼爽...
武漢音樂學院交響音樂會在青海玉樹州奏響
【活力中國調研行】河湟風情“活”在街巷間
熱點圖片
【活力中國調研行】探訪青海清潔能源外送的核心樞紐
【活力中國調研行】...
【活力中國調研行】走進中國原子城
【活力中國調研行】...
青海果洛州:瑪可河畔“菌”飄香
青海果洛州:瑪可河...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紅魔”旋風席卷球場內外——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七輪青海果洛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文旅援青,讓青海走向更廣闊舞臺!——援青工作巡禮之五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
【活力中國調研行】河湟風情“活”在街巷間
【活力中國調研行】...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唐卡金線勾勒足球弧線——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七輪青海黃南州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青海西寧市農業的“綠色奇跡”——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三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青...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丹噶爾皮繡:流傳千年的指尖藝術

西寧晚報
2025-07-28 08:0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丹噶爾皮繡:流傳千年的指尖藝術

西寧晚報
2025-07-28 08:0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丹噶爾皮繡:流傳千年的指尖藝術

  • 2025-07-28 08:05:04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當第十九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的光影在河湟大地流轉,鏡頭不僅捕捉著年輕創作者的靈感火花,更悄然與這片土地深處的文化根脈相遇。

  在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古城的皮繡展館,一幅幅丹噶爾皮繡正以針線為筆、皮革為紙,訴說著一段跨越三千年的文化記憶。

  這門可追溯至古羌時期的傳統技藝,早在《史記·夏本紀》中便留下“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序”的記載,《圖解山海經》里羌人靴子上的盤贊繡花紋,更印證著它與先民生活的緊密交織。西漢時關于“革履發明于西戎牧羊人”的傳說,恰是其在歲月中演化的生動注腳。從遠古羌人的皮革用具,到融入河湟文化肌理的丹噶爾皮繡,如今它既在非遺展臺延續著針線里的傳承,也在電影展的光影中與當代對話,讓千年技藝在夏都的煙火里煥發新的生機。

  前不久播出的《非遺里的中國》讓湟源丹噶爾皮繡“熱”了起來!記者昨日再次走進湟源縣丹噶爾古城內的湟源皮繡展館,這里陳列的一件件皮繡展品濃縮成為湟源皮繡技藝的發展史。

  “通過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皮繡也逐漸融會貫通了南北各地的繡法和技藝,形成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是湟源傳統中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手工工藝珍品。2013年,丹噶爾皮繡被列入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湟源縣文化館非遺辦主任張薇介紹說。

  在“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西寧市主場中,游客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湟源丹噶爾皮繡展館琳瑯滿目的文創商品上,“非常精美”“繡工了得”陣陣贊美是對這項古老非遺傳承保護最好的褒獎。

  丹噶爾皮繡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馮海萍從小熱愛皮繡,作為皮繡的第一批研發人員,馮海萍和另外幾位合伙人創辦了青海羌韻繡藝手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就業培訓基地、刺繡產業孵化中心和重要的刺繡品集散地,研制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收藏品、旅游產品、文創產品等,將皮繡技藝傳承、延續和發揚光大。

  “丹噶爾皮繡采用牛、羊、兔、鼠等各種動物皮張,利用牛羊毛線和絲繡線,以盤贊繡的傳統工藝,用手工千針萬線繡制出歷史典故、宗教人物、高原動物及花卉草木等,工藝獨特、造型生動,具有豐厚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馮海萍說。

  皮繡的繡制很特殊,因為沒有經緯線所以不能出錯,一旦繡錯了再拆,整幅作品就會有瑕疵,這對繡娘的技藝要求非常高,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積累才能熟練掌握。

  穿過展館不遠處是羌韻皮繡制作工坊,各民族的繡娘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一團團粗大的繡線團,在繡娘們的手中穿針而過,一段線再分為幾分之幾的數段,又經過無數次的穿針,在平繡、網繡、盤金繡、拉鎖繡等針法的熟練繡制下,淺綠色的草地顏色不斷變化,由淺到深,色彩交替,形成了一望無際的畫面看上去非常真實。

  “我們要根據不同題材、不同物象、不同紋理、不同要求,運用各種針法,選配各種不同色彩的繡線,構成各種優美的圖像、花紋,再加上虛實結合、明暗對比,增強了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丹噶爾皮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祁琴芳說。

  繡品上那富有光澤的動物毛色、人物身上的艷麗服飾,光影的變化、生動的表情都在繡娘們絲線、棉線、毛線的交替中完成,并永久定格了下來。

  近年來,湟源縣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推行、社會積極參與保護體系,落實履約責任,穩步扎實推進非遺保護與傳承各項工作。投入保護資金120余萬元,逐步建立非遺項目保護工作體系和保護制度,成立了丹噶爾皮繡行業協會,在部分鄉鎮設立丹噶爾皮繡工坊,確定皮繡經紀人、發展皮繡農戶、農戶生產、公司加工包裝、繡坊(房)展銷,形成了“供+產+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模式,助推了湟源皮繡產業的興起。

  采訪中,馮海萍告訴記者,只有不斷地了解皮繡的歷史才會更加珍惜,才能把這門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我們皮繡的歷史是非常燦爛輝煌的,是值得每一個湟源人自豪驕傲的。今年我們在研發產品和培訓繡娘上加大了力度,同時深入開展非遺進校園和非遺手工體驗基地,讓皮繡不斷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皮繡。”

  為了拓寬發展渠道,圍繞打造丹噶爾古城文化景區,發揮民族傳統工藝在旅游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采用“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面向全縣城鎮下崗失業婦女、退休婦女、失地婦女、農牧區婦女進行皮繡手工技能培訓,挖掘和傳承河湟地區即將失傳的湟源皮繡民間手工技藝,加強傳統手工藝品、民族民俗用品的開發、展示和加工,著力推進湟源皮繡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對弘揚青藏高原民族特色文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如今,湟源皮繡已成為青藏高原一張亮麗的名片,并形成產業走向市場,很多產品都遠銷國內外,尤其受到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關注和認可,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填補了中國刺繡類的一項空白。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 晴空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最近更新|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播放亚洲男人永久无码天堂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版|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