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像期待已久的一次約會,這一天,來了!
從8月7日零時起,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新建T3航站樓正式投運,T2航站樓暫停使用,T1進出國際航班,其余進出港航班轉場至T3航站樓運行。
今天,在青海民航發展史上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T3航站樓是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重點工程之一,與T2航站樓相比,T3航站樓的建筑規模、功能設施、旅客吞吐量等都有極大的“擴容”,新建T3航站樓面積是T2的四倍,出發大廳至最遠登機口僅600米,步行不超過10分鐘……
俯視西寧機場新建的T3航站樓,其外觀形似高原精靈——黑頸鶴即將展翅高飛,預示著這里將成為我省第一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第一對外開放門戶。從這里我們啟航,翻開青海連通世界的新篇章,向著絲路新港、高原樞紐的目標出發。
歷經5年建設 總投資107.12億元
這是一項總投資達107.12億元的巨大工程!
今天,工程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15.8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17.3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敞開懷抱迎接全國各地客人!
歷經5年建設,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成投運,我們欣喜地看到,年旅客保障能力從700萬人次躍升至2100萬人次,貨郵保障能力從4萬噸提升至12萬噸,機位數由34個增至75個,可顯著提升西寧機場的集疏運能力和綜合服務效能,為深度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的航空動力。
工程自動工以來,青海機場公司堅持以打造“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為根本,以建設“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為路徑,面對濕陷性黃土地質缺陷、復雜工序交叉作業以及有效施工周期緊張等諸多挑戰,通過建立全周期進度管控機制,創新應用擴底樁復合地基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大跨度鋼結構整體提升等創新工法和先進建造技術,運用數字化施工管理平臺、BIM數字建模、綠色施工等新手段,在施工工藝優化、質量管控提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為工程的高質量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最終這座歷時十年謀劃、五年攻堅建成的現代化航空樞紐,不僅刷新了青藏高原民航建設的紀錄,而且成為“中華水塔”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為青海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注入強勁動能。
T3航站樓,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今天,從新建成的T3航站樓進出西寧的旅客將感到無比榮幸!
俯視西寧機場新建T3航站樓,其外觀形似高原精靈——黑頸鶴即將展翅飛翔,雙曲面形狀的航站樓出發大廳屋面波瀾起伏,建筑頂棚高低錯落,內嵌一顆閃耀的“青海之鉆”,蘊含“三江匯聚”寓意的三條指廊和由三條蜿蜒起伏的飄帶構成的航站樓主景觀“中華水塔”讓人聯想到三江源雄渾粗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聳冷峻的冰川雪山、廣袤無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和大種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動物。
T3航站樓到達主流程區域,圍繞青海省“一芯、一環、多帶”的設計理念,出發廳東西兩側設置黑頸鶴、白唇鹿景觀雕塑,中間設置雪豹氣模區;隔離區設置生物多樣性展區,藏羚羊、牦牛景觀雕塑和水上雅丹、雪豹兩組主題藝術座椅;東指廊設置交互類藝術裝置《河湟皮影》,中指廊設置“青海之眼”圓形大屏,到港通道墻面設置5組藝術作品,展示青海省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雄渾壯美的景色風光。
新建T3航站樓還實現了從“高原窗口”到“溫暖驛站”服務升級。雖然新建T3航站樓面積是T2的四倍,但出發大廳至最遠登機口僅600米,步行不超過10分鐘;航站樓內設置43臺自助值機設備,4座人工值機島包含64個人工值機柜臺和16個自助值機柜臺,旅客值機更便利;安檢環節率先提出三門閘機集中驗證概念,省去人工驗證步驟,13條單門雙機安檢通道大幅減少旅客排隊等待時間;行李系統采用全自動托盤分揀機和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設置9個跟蹤節點,實現每件行李從旅客托運到裝機、從下機到旅客提取的全過程跟蹤;綜合交通中心與航站樓最遠僅300余米,東、西停車樓設有長途客車、機場巴士、出租車、網約車、私家車等多種車位,換乘極快極簡。
努力實現零距離換乘
今天投運后,T3航站樓小時航班時刻容量大幅提升,徹底打破制約航班增長的資源瓶頸,進一步強化西寧至重點城市“空中走廊”建設。
同時,機場與高速公路、長途汽車站也建立了高效連接,預留并優化與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項目的接駁空間和接口,進一步推進“零距離換乘”“無縫銜接”理念落地,助力我省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為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建設筑牢堅實基礎。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