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7日,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絆跤項目(回族式摔跤)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民族體育館拉開戰幕。
踏入場館,偌大的場地里已涌動著漸濃的熱意。看臺上座無虛席,“辦好第八屆全省民族運動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紅底白字的標語格外醒目。
記者注意到賽場中間,深藍色的專業摔跤墊已鋪設完畢。墊子表面柔軟且富有彈性,既在運動員激烈對抗時提供保護,又為發力、翻騰提供扎實支撐,如同堅實的舞臺見證每一次競技瞬間。

力量的對峙。李興發 冉志敏 欒雨嘉 攝
當天,來自黃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以及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的11支代表隊在這里開展56公斤級、68公斤級、75公斤級、82公斤級、90公斤級、90公斤以上級六個級別的絆跤比賽。
運動員依次完成檢錄、入場、穿跤衣等流程后,一場場兩兩對決的較量便正式開啟。
在90公斤以上級的絆跤中,來自黃南州代表隊的才讓多杰與海北代表隊的加若太的對決很是精彩。
上場后,兩位選手目光如炬,緊緊鎖定對手,渾身散發著蓄勢待發的氣勢。比賽隨即開始,雙方彎腰,壓低重心,迅速靠近,展開激烈角力。
紅方的才讓多杰眼疾手快,雙手尋找時機精準地抓住藍方加若太的手臂與衣襟,試圖限制對方的行動,同時,他的腳步靈活移動,尋找著最佳的進攻時機。趁加若太還未來得及反應,才讓多杰用右腳朝內勾加若太的左腿,順勢向自己的左側扭轉加若太的身體將他摔倒,加若太瞬間跪倒在地。
“紅方得一分!”裁判出示成績。
隨后,才讓多杰似乎摸清了加若太的破綻,以這動作再奪一分。
加若太才意識到后,立馬加強了對左腿的防御。但此時才讓多杰又換了策略。才讓多杰再次抓住加若太肩膀的衣襟,將右腳插入加若太兩腿之間,先后朝其左腿、右腿勾去,試圖破壞加若太的下盤平衡。但加若太汲取前兩個回合的經驗,加大了對腿部力量的控制,才讓多杰未能將他絆倒。
緊接著,才讓多杰又將右腳插入加若太兩腿之間,連續兩次勾掃對方左腿,仍未成功;隨后他抓住加若太重心不穩的間隙,猛地發力一推,順勢將其撂倒。
“紅方得三分!”因為動作干凈利落,裁判出示三分示意。
比分占據優勢的才讓多杰信心倍增。才讓多杰左手先控住加若太衣襟穩住上盤,趁對方重心落于右腿之際,用右手迅速扣住其右大腿,隨即借勢轉身,一把將加若太撂倒在地。黃南隊又得一分!
6:0,黃南隊才讓多杰獲勝!觀眾席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為紅方選手這精彩絕倫的絆跤技巧喝彩。
“絆跤規則是誰先得六分誰贏,以將對手摔倒為勝,并根據動作質量得1分或者3分。如果將對方摔倒,自己保持站立平衡,則該動作得3分,若摔倒對手但自身失去重心,則得1分。”青海省摔跤協會秘書長張全強介紹。
“昨天比了北嘎(藏族式摔跤),今天又看了絆跤(回族式摔跤),這幾天下來,能看出這兩項運動的區別了吧?”張全強樂呵呵地問。
他進一步解釋,北嘎和絆跤的規則截然不同:北嘎要求運動員抓好把位后就不能松開,發力主要依靠上肢和胯部,且不能抱腿、絆腿。像雙手舉過頭頂轉兩圈再將對手摔倒,算得上是北嘎里比較高級的摔法,但整體來看,其技術相對單一。
而絆跤則格外強調手腳動作的緊密配合。上半身用雙手控制住對方,限制其活動;下盤再用腳和腿施展勾、別、纏、踢等各種巧妙絆法,最終將對手摔倒。
張全強表示:“比起北嘎,絆跤的技術多變,更具觀賞性;北嘎和絆跤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族特色濃郁,是深受各民族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這兩項運動不僅考驗運動員的力量與速度,更對他們的技巧、靈活性以及時機把控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河南縣代表隊的蒙古族隊員扎西東智難掩喜悅:“在自己的家鄉比賽,特別有安全感。看臺上,藏族、回族、蒙古族的兄弟姐妹為我加油吶喊助威,讓我信心滿滿!更難得的是,通過這場比賽,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大家摔起跤來是對手,場下卻能湊在一起聊技巧、談家常,這才是真正的‘以跤會友’,各民族的心更近了!”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