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雅的裝修。

精致的農家小院。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城里有房,農村有院,這是不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狀態?
只可惜,因沒有農家院,很多人對這種理想生活狀態可望而不可及。
不過,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卻圓了不少城里人的農家院夢想。
今年,在青海最美的季節,土門關鄉上山莊村的“村房短住”項目圈粉無數。種菜、養花、做農家飯、體驗農家生活……“村房短住”讓外地游客以及西寧市民直呼“太愜意”。
在上山莊村過起田園生活
初秋,上山莊村“村房短住”項目16號院的租客張澤豐正在菜園采摘帶著晨露的新鮮蔬菜。“早上叫醒我的,是清脆的鳥叫聲。院子里有我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周末家里人還能過來坐坐,這就是我向往的退休生活。”張澤豐一邊說,一邊采摘自己種的豌豆。
張澤豐是西寧人,已經在上山莊村生活了一年多。這一年,他在自己租住的院子里種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蔬菜,還養了幾只雞。每天早晨,他起來在村子里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然后就開始忙院子里的活兒,生活相當愜意。
張澤豐說,上山莊村家家戶戶通了天然氣,也有下水管網,冬天有暖氣,是真正的冬暖夏涼。尤其是夏天,能吃到自己種植的各種蔬菜,還能請親朋好友到院子里聚餐聊天,這樣的農家生活,他盼了很多年。
上山莊村打造了35套農家小院
“村房短住”從何而來?2023年,湟中區便有村民開始在自家的院落探索“村房短住”的鄉村旅游模式。李家山鎮崗岔村的祁田林將自家的農家院收拾一番,在派出所備案后,開始了“村房短住”計劃。湟中區90后小伙蘇俊達也在自家小院接待前來體驗“村房短住”的游客。
與此同時,上山莊村返鄉能人周玉財也早就發現了“村房短住”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2016年,周玉財懷著回報家鄉、建設家鄉的決心,返鄉牽頭成立青海祥泉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600萬元開發了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將花海旅游作為上山莊村的定位,用鮮花鋪滿曾經的山坡,用旅游經濟帶動村民增收。
上山莊花海景區開園后,成為八方游客的打卡地,花海一度沖出青海火爆全國,成為“全國十大網紅花海”之一,每年吸引50萬人次游玩。依托上山莊花海景區,村民開“農家樂”、做農家飯,還銷售農產品,在家門口有了更多收入,加上在花海務工和土地流轉費用,戶均收入超2萬元。
為了留住更多游客,周玉財開始在村里閑置的農家院上下功夫。近年來,不少人外出打工,加上有人在城里安家,村里很多院落閑置下來。而周玉財發現,很多城里人對質樸的農家生活懷有濃厚的情感寄托,想在農村也有個“家”。此時,“村房短住”項目便在上山莊村應運而生。
“我們盤活利用了村民閑置的宅基地,前期改建35套農家小院。項目由湟中區扶持資金680萬元,我們企業自籌800萬元。如今,35套小院已改造完成,天然氣也已入戶。”青海祥泉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廣洲說。
農家小院深受游客青睞
青海祥泉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經理高順蘭介紹,35套農家小院每一套的裝修都不一樣,戶型也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和風格,前來看房、訂房的游客絡繹不絕。目前,35套小院只剩3套,大部分租客都是西寧人,還有不少是來自外地的游客。
“朋友說這里被改造得特別美,來了以后我真的被震驚到了,為我們想要過鄉村生活的人提供了一個極美的地方。我真的特別想約三五好友,到這邊租一個農家小院住幾天。這邊的天氣和北京相比簡直是太涼爽了,每到夏天大家都可以過來一起喝喝茶、種種菜,過田園宜居的生活。”到上山莊花海景區游玩的北京游客曲女士看過一次后,就喜歡上了這里的小院。
青海祥泉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廣洲表示,20套小院已被長期出租,租戶入住后的評價都不錯,為上山莊村發展“村房短住”項目增添了極大信心,也帶來了更多期望。租戶張澤豐說,這樣的農家田園生活,對他們這些退休老人來說,是很不錯的養老選擇。
在這個凡事追求速度的時代,“村房短住”悄然重塑了慢生活的價值內核。它不僅是鄉村旅游產品的迭代升級,更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鮮活注腳與生動實踐。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