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當快節奏的城市遇見北龍山的風,當都市的快餐外賣遇見康養營的定制健康餐,當教室的久坐學習遇見高原山野的戶外研學,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正在解鎖高原康養新體驗。
8月的互助,最高氣溫依然保持在26℃左右,空氣潔凈度高、生態環境好,是開展“高原康養”海拔最適宜、生態最優越的地區之一。
“這里的空氣都是甜甜的。”王春華是首屆高原康養成人訓練營的成員,她欣喜地分享著來互助康養的感受。“以前在無錫,耳邊都是車流聲,在北龍山深呼吸,滿鼻子都是青草香,黃金海拔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身體的煥新。”
在權威專家的指導下,訓練營從飲食搭配到運動強度都為營員精準調控,這些細節的安排,讓每一位營員都切實體驗到高原康養的意義。
“我來的時候體重69.6公斤,現在一稱只剩64.5公斤,足足減掉了5.1公斤。”訓練營營長王仁剛也在這場康養之旅中收獲滿滿,體重的“減法”與生活品質的“加法”在北龍山奇妙交織。
“高原康養”在互助不僅是簡單地來呼吸新鮮空氣,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傍晚時分,互助縣文化廣場上響起悠揚的民族音樂,大家圍成圈跳起鍋莊舞。短短兩周的時間已經讓王春華學會了基本步伐,她笑著說:“這種集體舞蹈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我計劃把鍋莊舞引進我們無錫老年人體育協會,讓更多人來體驗互助的文化魅力。”

如今,涵蓋養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業態的康養產業,已成為備受國民關注的新興產業。互助縣充分發揮文化旅游、自然生態、醫療衛生等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康養勝地·七彩互助”品牌,積極構建“康養+醫療、文化旅游、運動、食材、生態”五位一體、深度融合的高原康養產業體系。
適宜的海拔、舒適的溫度、潔凈的空氣、豐富的動植物食材,為互助發展“高原康養”提供了堅實基礎。尤其是北龍山景區森林覆蓋率達78.95%,森林蓄積量達483萬立方米,負氧離子含量高,是青海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森林資源之一,境內植物群系30余個近1070種,被譽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動植物王國”。
“爸爸,明年夏天我們再來互助玩好不好?”從江蘇無錫遠道而來參加海東首屆高原康養兒童夏令營的李思哲在即將返程的時候,還對北龍山的風景念念不忘。
“平常小朋友都是在城市里,這種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在這里還有很多無錫見不到的動植物。在互助北龍山,小朋友運動很多,體重也減下來不少。”李思哲的家長李甲表示,從平原到高原,不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一次家庭健康觀念的重塑,這樣的旅程,將成為他們最珍貴的記憶。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希望過上高品質生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要求越來越高,健康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普遍追求。互助縣正在探索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積累高原康養醫學數據,為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我們通過身體檢測篩選營員,同時也在收集相關醫學數據,為高原康養提供科研支持。”活動組織者表示。
互助北龍山景區充分用好“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兩個“國字號”招牌,以打造“西北綠島、神韻北山、度假勝地、養生天堂”品牌為目標,持續完善基礎設施,突出北龍山高原森林特色,開展“旅游+體育+康養”,開發了旅游避暑、療養度假、科普考察、民宿體驗、時尚運動等康養項目,舉辦了森林徒步、森林穿越、森林攝影大賽、森林書畫大賽等文化體育活動,建設以山地、林地、天然溫泉等自然資源為載體的養生民宿,不斷激活互助縣旅游效應,全力打造科學頤養“目的地”。
一幅高原美麗鄉村畫卷正緩緩展開,高原康養不僅喚醒了沉睡的鄉村資源,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綠色發展之路。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