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當第六批浙江援青干部的足跡在這片土地停留滿月,新一輪跨越山海的奔赴,正以熾熱的奉獻,續寫著對口幫扶的新篇章。
8月29日,記者在浙江省援青指揮部了解到,短短一個月來,通過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謀劃大落實”活動,指揮部班子成員和“一辦五組”負責同志克服高原反應等困難,將足跡刻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三市三縣一行委的版圖。十幾趟長途跋涉調研、二十多次指揮長辦公會、工作例會和專題會以及密密麻麻的調研筆記,最終凝練形成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清單。
浙江省援青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海西州委副書記、副州長姚海濤介紹,第六批浙江援青干部入駐海西以來,強化調研對接“明方向”,明確了“堅持五個更加注重、奮力打造對口援青升級版”工作思路,統籌實施“五大提升”行動,確定了《浙青產業協作模式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助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突破性標志性產業》等15項重點調研課題,為新一輪浙江援青特別是深化產業協作理清思路、錨定目標。
“我們把融入‘產業四地’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統籌前后方資源,強化上下協同,積極與中國環科院、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等科研力量對接,初步梳理出12項關鍵技術研發合作需求。下一步將重點圍繞‘綠電+儲能’,統籌前后方力量加強科技攻關,助力海西將‘濃油重鹽’‘風吹日曬’等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姚海濤說。
在德令哈市委會議室里,浙江省援青指揮部副指揮長、德令哈市委副書記、副市長許曉正與當地干部反復推敲浙青產業協作方案。“我們要把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與德令哈‘5+1+1’產業體系深度融合。”許曉介紹,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組深入調研、積極謀劃,堅持“海西德令哈所需、杭州錢塘所長”和“各方所能、雙向賦能”的支援合作模式,正協調推進浙江運達能源20億元智算中心和風電整機項目,推進杭州眾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鈣鈦礦項目落地,接洽浙江鮮豐水果股份公司在德令哈合作建設智慧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中心。
都蘭工作組聯合都蘭縣委縣政府在浙江嘉興舉辦“2025都蘭鮮枸杞華東推介會”,天路牧歌(青海)有限公司與浙江蘭溪國資運營公司現場簽訂5000萬元的1000噸鮮枸杞采購協議,為都蘭枸杞開拓華東市場打下基礎。茫崖工作組積極對接國電投浙江電力公司等聯合投資方,會同有關部門協調推進投資達100億元的300萬千瓦時多能互補光伏治沙示范項目落地茫崖……
同時,在懂感恩、有情懷、重實干的鮮明號召下,一個多月來,浙江援青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邀請來自浙江工業大學等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7名專家教授,到鹽湖車間摸排關鍵技術難題;研學師生在西子湖畔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走深走實;協助引進的枸杞冷鏈保鮮技術顯著讓高原鮮果48個小時走向全國……點滴星火微光,正匯聚成照亮海西發展藍圖的時代火炬。
開學前夕,21名援青教師全部就位,大家克服海拔差和飲食差異,快速投入教學準備工作中。浙江援青老師、德令哈市第一中學校長李亮表示:“我們將盡快適應環境,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通過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等方式,不斷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同時,做好‘傳幫帶’,培養一批靠得住、用得好、帶不走的本土骨干教師,助力海西教育高質量發展。”
30多年前,詩人海子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不朽詩句,為德令哈這座高原小城注入永恒的詩意;30多年后,德令哈以海子詩歌節為紐帶,使詩意成為城市最閃亮的文化名片。今年9月10日,第七屆海子詩歌季將首次走出青海在杭州舉辦,高原兒女攜帶著戈壁的晚風與熱情,跨越千山萬水到達錢塘江畔,讓江南游客也能觸摸到海子筆下的月光。
在德令哈援青工作組的文旅藍圖中,正在謀劃以《生命樹》拍攝基地為起點的全域影視廣告拍攝基地和文旅打卡點,串聯“海子詩歌陳列館—《生命樹》影視基地—柏樹山生態草場—農墾文化小鎮”等文化和生態精品景點,構建一條詩意流淌的文化生態廊道,未來這里將如杭州詩畫江南般,升華為青藏高原上的詩畫旅游勝地。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