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月18日下午,2025年海西州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暨質押融資對接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舉辦,活動旨在搭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對接平臺,推動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海西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活動現場設置專利成果展示與路演環節,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青海大學分別展示“堿式硫酸鎂晶須的可控制備與應用”“高寒高海拔地區多能互補供暖應用技術”成果,兩項成果精準對接地方產業需求。銀企對接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西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海西分行推出科技企業專屬融資產品,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會議達成3項重要合作,包括2項產學研合作與1項質押融資戰略合作,并發布鹽湖化工、清潔能源領域73件存量專利。此外還舉辦了知識產權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和標準宣貫培訓,為后續技術轉化提供指引。
據了解,知識產權工作已成為海西州創新生態建設的核心引擎。截至目前,該州有效發明專利達349件,同比增長7.3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量擁有量7.37件,位居全省第二。獲中國專利獎1項,培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優勢企業7家,通過ISO56005知識產權管理國際標準評價企業1家,實現國際標準認證零的突破;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氯化鉀等產品入選國家首批專利密集型產品;累計認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種,柴達木枸杞品牌價值突破196億元,茶卡鹽成為西北唯一全國品牌典型案例;促成全省首筆1000萬元純專利權質押貸款,打通知識產權價值轉化通道。
此次對接會的成功舉辦,既是海西州落實國家、省專利轉化專項行動的具體實踐,更是推動“五鏈融合”讓“專利變紅利、知產變財富”的重要抓手。海西州將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全鏈條協同,通過進一步暢通專利成果與產業需求對接渠道、強化銀企融資合作紐帶、夯實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推動更多“專利紅利”轉化為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海西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注入更強動力。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