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片頭條
向世界講好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訪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青海日報記者
發布時間:2025-07-25 09:26:06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編者按:《三江源調查》中文版新書發布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這是三江源研究院首次以田野調查方式全方位詮釋三江源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真實寫照,是展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篇章,是青藏高原文化科考的標志性成果。新書發布期間,青海日報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三江源研究院院長、《三江源調查》中文版主編連玉明教授進行了專訪,現刊發如下,以饗讀者。

QQ圖片20250725061336連玉明(中)在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圖片均由三江源研究院供圖

  三江源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生動縮影

  記者: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淡水供給地,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也是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據了解,您作為一名援青干部一年半時間走遍青海8個地(州、市)所有45個縣(市、區),并對三江源地區做了深入調查研究,請您談一談對三江源的總體認識?

  連玉明:三江源是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標志,是萬山之宗、萬水之源、萬物之始、萬脈之根、萬園之首,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之大者”,在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三江源不僅具有國家代表性,而且具有世界影響力,正在成為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的國際窗口。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您作為唯一的援青全國政協委員,走上“委員通道”,向世界講述了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請您再談一下“委員通道”上的故事以及它帶來的影響?

  連玉明:2025年3月10日,我在全國兩會期間走上“委員通道”,向世界講述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我在回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時說,我現在正在青海援青,這是我最難忘、最珍貴的人生經歷。在一年多的援青工作中,我是九次上玉樹,兩次上果洛,三次進黃河源頭。近距離地感受了三江源人的衣食住行和他們的所思所想,也非常榮幸的是成為了黃河源頭第一村——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的榮譽牧民。

  在“委員通道”上百家國內外媒體直播現場,我為大家分享了一段個人經歷:七、八月份是青海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這個時候,我們在海拔4600多米的黃河源頭,我們卻得穿著棉衣,還得外加一件軍大衣,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高原反應。而就在這個地方,住著一戶人家,我們把他稱之為“黃河源頭第一哨”。這是一個祖孫三代14口之家,主人叫各求,36歲,是一名生態管護員。他們祖祖輩輩就居住在這里,守護就是他們的生活,管護成為他們的責任。那我問主人公各求,苦不苦?主人用藏語回答,翻譯成漢語就是:很光榮!我又問,為什么?他仍然用藏語回答,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現在端的是國家碗,吃的是生態飯。我們每一名生態管護員每個月還可以領到政府給我們發的工資,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19.07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生長著有可記錄的三千多種高寒野生植物,還有310種可記錄的高寒的野生動物。當然,也居住著11.42萬藏族老百姓。由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率先實行了一戶一崗制度,我們現在有21432名生態管護員日夜堅守在江源大地上。正是有像各求一家這樣千千萬萬的守護者,才使我們的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整體提升。三江源頭水源的涵養量年均增長6%以上,我們的珍奇動物藏羚羊從保護初期的2萬多只恢復到現在的7萬多只,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頻頻亮相,藏野驢、野牦牛在源頭大地自由奔跑,黑頸鶴、獵隼、金雕在藍天盡情翱翔,三江源頭碧波蕩漾,重現千湖景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生態文明現代化掀開新的篇章。

  “委員通道”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宣傳,引發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全國政協領導高度肯定并給予好評。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再次播發,中國日報、中國三農發布專題新聞視頻跟蹤報道。新華社、人民網等眾多媒體、網站、公眾號、短視頻紛紛轉載轉播。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形象顯著彰顯,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地位極大提升。我的這次“委員通道”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有了新的領悟,對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有了新的觀察,對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也有了新的思考,對構建三江源學理論體系有了新的認識。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于2016、2021、2024年三次到青海考察調研,并發表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青海發展和我國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您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的,請談一談您的體會?

  連玉明:我認為有四個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青海重要而特殊的生態地位,也為構建三江源學理論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

  一是“最大”。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賦予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省情定位。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進一步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二是“安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對青海提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要求。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并強調,“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三是“高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戰略部署。2024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豐富多樣、也十分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功能最大化,是這一區域的主要任務。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認真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地。

  四是“典范”。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從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2015年陸續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再到2021年第一批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在內的5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有序推進。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青海考察并強調,“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可以說,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最重要的生態支撐。

  三江源學:觀察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著眼點

  記者:您到青海援青后,第一時間創辦了“三江源研究院”并首創“三江源學”。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它的創建發揮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果?

  連玉明:2024年4月,在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指導支持下,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發起成立三江源研究院,由我出任院長。按照青海省委要求,三江源研究院要充分發揮跨學科、開放型、國際化的科學研究平臺和新型智庫作用,充分用好北京對口援青機制,加快探索建立首都支持三江源發展的專家庫、資源庫、項目庫和數據庫,為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搭建更廣泛平臺、建立更有效機制、匯聚更多更優資源,努力將三江源研究院打造成為青海生態保護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對口援青的智力平臺、自然教育的實踐載體和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讓三江源成為大美青海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2024年7月,在青海玉樹舉辦的三江源研究院顧問聘任儀式暨三江源學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我首次提出“三江源學”,并作了題為《三江源學:觀察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的戰略著眼點》的學術報告。這是三江源研究院成立以來首次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保護母親河,守護三江源”首都專家玉樹高質量發展調研暨全國政協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的重要成果。三江源學的提出,引起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全球570多家外國媒體、20多家海外華文媒體、150多家國內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之后,建立“三江源研究院中國鶴研究基地”和“三江源研究院黃河源頭保護與研究基地、黃河源頭自然教育基地”,探索三江源研究與研學新路徑。2025年4月,三江源研究院首部田野調研專著《三江源調查》中文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江源學從地質學、氣候學、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文化學、社會學、歷史流域學、管理學等跨學科融合的角度,以世界屋脊論、江源文化論、生態系統論、流域協同論和國家公園論為核心,成為觀察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的新的邏輯框架和戰略著眼點,為進一步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提供新的學術視角,為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構建一套國際話語體系和國際傳播體系,為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提供了理論支撐。

  記者:在三江源學的理論框架中,您首先提出“世界屋脊論”,它的內涵是什么?有哪些影響?

  連玉明: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最年輕的高原。作為“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中心,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地區,也是亞洲乃至北半球環境變化的調控器。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以及受其影響的東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等泛第三極地區,涵蓋20多個國家的30多億人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泛第三極環境變化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全球關注。

  科學家的研究顯示,近60年以來青藏高原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尤其是21世紀后,高原增溫超過全球增溫速率的2倍。氣溫升高導致冰川融化、凍土熱退化,加劇了潛在的生態風險。凍土層的融化將釋放一種爆炸性物質加速全球氣候變化,并可能對生物系統彈性、水文循環過程及全球碳平衡和寒區構筑物穩定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氣候變化將加速物種滅絕、改變物種分布范圍、影響物種基因多樣性以及物種相互關系。反過來,生物多樣性喪失又會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

  地球的未來取決于我們能否限制全球變暖,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加極端和不可逆轉的惡劣影響。這就是為什么要把全球變暖控制目標設定在1.5℃的根本原因。

  記者:您非常關注日月山并做了深入研究,您認為日月山不僅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分界線、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而且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重要樞紐、漢藏文化交融的重要樞紐、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這四條分界線、三個重要樞紐匯聚于日月山,這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只有此一地。圍繞日月山研究您提出“江源文化論”,請您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連玉明:立足于百萬年的人類史、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世界屋脊”大背景下,我們對三江源地區人類早期活動和文明發展進程會有更多新的發現。尤其是從黃河文明、長江文明、草原文明的歷史視角出發不斷追尋:三江源的源頭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對推動“半月形文化傳播帶”或“中國弧”的形成發揮著怎樣的獨特作用;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全球視野出發,在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發展進程中,為什么其他三個文明古國都曾經歷過中斷或衰落,而中華文明卻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延續與江源文化有著怎樣的聯系;特別是從文化起源的角度,我們更要追問,既然文明起源于江河,那么作為山宗水源的三江源,江源文化也應該是研究早期華夏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要在傳統的關于黃河上游、中游、下游的三段論中補上“源頭”這一段,形成源頭、上游、中游、下游“四段論”,從而更加凸顯“源頭”的地位和價值,賦予江源文化以應有的學術地位和話語權。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從生態系統論的角度,您是如何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的深刻內涵的?

  連玉明:要想最大限度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必須全面準確系統領悟“三個最大”的深刻內涵。最大的價值,就是地質地貌價值、水資源價值、生物多樣性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的統一體。最大的責任,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生態全要素系統治理。最大的潛力,就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生態補償、生態產品、生態服務為導向,把優勢轉化為生產力,把責任轉化為行動力,把潛力轉化為競爭力。價值、責任、潛力是構建保護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三要素,“三個最大”是生態系統論的核心。

  記者:為什么要提出“流域協同論”?

  連玉明:從歷史流域學理論分析,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長江、黃河、瀾滄江都擁有自身的流域體系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必須構建流域共同體,推進生態共同體建設。必須加強流域合作,促進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協同治理的共建共享機制。必須探索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安全共管、發展共享的實踐路徑,在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全流域視角謀劃生態發展的融合與協同,共同推進流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整體平衡。

  記者:您提出的“國家公園論”對三江源國家公園有何指導意義?

  連玉明:國家公園是自然保護地的一種管理模式和制度體系。按照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國家公園是保護強度、保護等級最高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保護起來,是一種原真性、完整性的生態全要素管理和大尺度保護。三江源國家公園應發揮制度優勢、彰顯文化特色、推動全民參與,最大限度保護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探索國家公園共建共治共享的保護與發展相互促進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模式。

QQ圖片20250725061345《三江源調查》(中文版)出版。

  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您向全國政協提出《關于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的提案》,請您談一下提案的內涵及其影響?

  連玉明:2024年8月31日,我在《人民政協報》頭版發表署名文章《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結合參加全國政協赴青海專題視察和專題調研,提出觀察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四個基本出發點和五大戰略著眼點。2025年3月,我又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的提案》,受到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和中央、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辦理。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率先頒布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率先設立三江源生態法庭,率先建立三江源公益訴訟巡回檢察制度,率先構建國家公園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率先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行政執法模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卓著成效。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就是要在代表國家和影響世界這兩個方面下更大功夫,在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自然景觀與自然教育良性互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發展中,開啟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新篇章。

  記者:您認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典范之路,最核心是什么?

  連玉明:核心是發揮制度優勢,做好兩個頂層設計。國家公園建設重在“國家”二字,它具有國家屬性,屬于國家行為。只有把握“國家”這個主題詞,才能更加全面準確深刻地把握國家公園建設的時代價值。既然是國家公園,那么就必須由國家來主導。無論是保護還是建設,都必須由國家統籌資源,統一規劃,也包括建立健全國家財政的投入機制,不能“國家牌,地方造”。從國家層面看,主要是體制上的頂層設計和立法上的頂層設計。比如國家公園與國家文化公園如何一體化謀劃、一體化保護、一體化發展;比如發展改革、自然資源、文化旅游、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等部門政策如何統籌,避免“合成謬誤”;再比如國家公園法與自然保護地法如何統籌推進、加快出臺。從青海省級層面看,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昆侖山四個國家公園,長江、黃河、長城、長征以及正在推進中的昆侖等國家文化公園,在管理體制、共建共享模式上如何統籌,也很需要研究和探索。

  記者: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離不開對生態文化特別是文化遺存的發掘和保護,您認為在這一方面還存在哪些差距?

  連玉明:要彰顯文化特色,抓好三個重點。三江源國家公園不等于“無人區”。除了生態、生物、生命,還有人與生活。如果離開了人、離開了原住居民,任何保護與發展都失去了核心價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國家公園的根本,是“典范”的意義所在。因此,要更加重視傳統生態文化、草原文化特別是游牧文化的原真性保護。若干年后草原上還有沒有人放牧,還有沒有人愿放牧、會放牧,還有沒有人愿意過游牧生活。如果沒有,草原將如何長久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實現。要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融合發展,更加重視源頭文化挖掘。調研發現,正在發掘的丁都普巴舊石器洞穴遺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文化遺存發掘、研究、保護和傳承方面還存在兩個不夠:一個是國內外權威專家對源頭文化關注度不夠;另一個是青海本地專家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不少成果,但學術影響力不夠。只有解決好這兩個“不夠”的問題,青藏高原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才會有大發展。

  記者:三江源國家公園如何推動全民參與,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連玉明:要加快完善差異化、動態化生態補償政策體系,進一步深化“一戶一崗”制度,真正讓生態管護員有事干、有收益、有奔頭、可持續。探索完善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方面的商業運營項目的特許經營模式,打造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高端研學基地。鼓勵符合條件的當地居民參與特許經營,建立健全保護性、開放式、共享型的全民生態保護與發展體系。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省西寧市多措并舉提升防汛應急能力
青海省海西州多舉措織密防汛安全網
24H熱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一方小屏,搞起“村播”新農活
【活力中國調研行】非遺藏毯的“新生”
【鄉村振興在青海】青海民和縣“兩碗面”——老味...
【關注】法治護航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青海省清...
南川工業園區治水有方 青海西寧市南川水際公園成熱...
【江源近觀】對口援青:江源大地綻放蝶變新顏
以一區一品探索避暑“樣板房”——關注青海西寧市...
冷鏈40小時,青海西寧市湟中區鮮菜闖蘇粵
把青春“釘”在南川熱土上
夏日牧歌
熱點圖片
把青春“釘”在南川熱土上
把青春“釘”在南川...
冷鏈40小時,青海西寧市湟中區鮮菜闖蘇粵
冷鏈40小時,青海西...
以一區一品探索避暑“樣板房”——關注青海西寧市“避暑房業態”系列報道之二
以一區一品探索避暑...
【江源近觀】對口援青:江源大地綻放蝶變新顏
【江源近觀】對口援...
南川工業園區治水有方 青海西寧市南川水際公園成熱門打卡地
南川工業園區治水有...
【關注】法治護航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青海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促進條例》解讀
【關注】法治護航清...
【鄉村振興在青海】青海民和縣“兩碗面”——老味道闖出新天地
【鄉村振興在青海】...
【活力中國調研行】非遺藏毯的“新生”
【活力中國調研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向世界講好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訪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

青海日報
2025-07-25 09:2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向世界講好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訪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

青海日報
2025-07-25 09:2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向世界講好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訪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

  • 2025-07-25 09:26:06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編者按:《三江源調查》中文版新書發布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這是三江源研究院首次以田野調查方式全方位詮釋三江源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真實寫照,是展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篇章,是青藏高原文化科考的標志性成果。新書發布期間,青海日報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三江源研究院院長、《三江源調查》中文版主編連玉明教授進行了專訪,現刊發如下,以饗讀者。

QQ圖片20250725061336連玉明(中)在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圖片均由三江源研究院供圖

  三江源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生動縮影

  記者: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淡水供給地,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也是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據了解,您作為一名援青干部一年半時間走遍青海8個地(州、市)所有45個縣(市、區),并對三江源地區做了深入調查研究,請您談一談對三江源的總體認識?

  連玉明:三江源是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標志,是萬山之宗、萬水之源、萬物之始、萬脈之根、萬園之首,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之大者”,在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三江源不僅具有國家代表性,而且具有世界影響力,正在成為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的國際窗口。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您作為唯一的援青全國政協委員,走上“委員通道”,向世界講述了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請您再談一下“委員通道”上的故事以及它帶來的影響?

  連玉明:2025年3月10日,我在全國兩會期間走上“委員通道”,向世界講述三江源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我在回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時說,我現在正在青海援青,這是我最難忘、最珍貴的人生經歷。在一年多的援青工作中,我是九次上玉樹,兩次上果洛,三次進黃河源頭。近距離地感受了三江源人的衣食住行和他們的所思所想,也非常榮幸的是成為了黃河源頭第一村——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的榮譽牧民。

  在“委員通道”上百家國內外媒體直播現場,我為大家分享了一段個人經歷:七、八月份是青海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這個時候,我們在海拔4600多米的黃河源頭,我們卻得穿著棉衣,還得外加一件軍大衣,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高原反應。而就在這個地方,住著一戶人家,我們把他稱之為“黃河源頭第一哨”。這是一個祖孫三代14口之家,主人叫各求,36歲,是一名生態管護員。他們祖祖輩輩就居住在這里,守護就是他們的生活,管護成為他們的責任。那我問主人公各求,苦不苦?主人用藏語回答,翻譯成漢語就是:很光榮!我又問,為什么?他仍然用藏語回答,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現在端的是國家碗,吃的是生態飯。我們每一名生態管護員每個月還可以領到政府給我們發的工資,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19.07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生長著有可記錄的三千多種高寒野生植物,還有310種可記錄的高寒的野生動物。當然,也居住著11.42萬藏族老百姓。由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率先實行了一戶一崗制度,我們現在有21432名生態管護員日夜堅守在江源大地上。正是有像各求一家這樣千千萬萬的守護者,才使我們的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整體提升。三江源頭水源的涵養量年均增長6%以上,我們的珍奇動物藏羚羊從保護初期的2萬多只恢復到現在的7萬多只,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頻頻亮相,藏野驢、野牦牛在源頭大地自由奔跑,黑頸鶴、獵隼、金雕在藍天盡情翱翔,三江源頭碧波蕩漾,重現千湖景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生態文明現代化掀開新的篇章。

  “委員通道”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宣傳,引發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全國政協領導高度肯定并給予好評。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再次播發,中國日報、中國三農發布專題新聞視頻跟蹤報道。新華社、人民網等眾多媒體、網站、公眾號、短視頻紛紛轉載轉播。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形象顯著彰顯,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地位極大提升。我的這次“委員通道”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有了新的領悟,對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有了新的觀察,對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也有了新的思考,對構建三江源學理論體系有了新的認識。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于2016、2021、2024年三次到青海考察調研,并發表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青海發展和我國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您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的,請談一談您的體會?

  連玉明:我認為有四個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青海重要而特殊的生態地位,也為構建三江源學理論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

  一是“最大”。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賦予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省情定位。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進一步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二是“安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對青海提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要求。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并強調,“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三是“高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戰略部署。2024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豐富多樣、也十分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功能最大化,是這一區域的主要任務。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認真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地。

  四是“典范”。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從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2015年陸續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再到2021年第一批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在內的5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有序推進。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青海考察并強調,“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可以說,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最重要的生態支撐。

  三江源學:觀察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著眼點

  記者:您到青海援青后,第一時間創辦了“三江源研究院”并首創“三江源學”。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它的創建發揮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果?

  連玉明:2024年4月,在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指導支持下,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發起成立三江源研究院,由我出任院長。按照青海省委要求,三江源研究院要充分發揮跨學科、開放型、國際化的科學研究平臺和新型智庫作用,充分用好北京對口援青機制,加快探索建立首都支持三江源發展的專家庫、資源庫、項目庫和數據庫,為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搭建更廣泛平臺、建立更有效機制、匯聚更多更優資源,努力將三江源研究院打造成為青海生態保護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對口援青的智力平臺、自然教育的實踐載體和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讓三江源成為大美青海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2024年7月,在青海玉樹舉辦的三江源研究院顧問聘任儀式暨三江源學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我首次提出“三江源學”,并作了題為《三江源學:觀察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的戰略著眼點》的學術報告。這是三江源研究院成立以來首次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保護母親河,守護三江源”首都專家玉樹高質量發展調研暨全國政協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的重要成果。三江源學的提出,引起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全球570多家外國媒體、20多家海外華文媒體、150多家國內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之后,建立“三江源研究院中國鶴研究基地”和“三江源研究院黃河源頭保護與研究基地、黃河源頭自然教育基地”,探索三江源研究與研學新路徑。2025年4月,三江源研究院首部田野調研專著《三江源調查》中文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江源學從地質學、氣候學、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文化學、社會學、歷史流域學、管理學等跨學科融合的角度,以世界屋脊論、江源文化論、生態系統論、流域協同論和國家公園論為核心,成為觀察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的新的邏輯框架和戰略著眼點,為進一步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提供新的學術視角,為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構建一套國際話語體系和國際傳播體系,為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提供了理論支撐。

  記者:在三江源學的理論框架中,您首先提出“世界屋脊論”,它的內涵是什么?有哪些影響?

  連玉明: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最年輕的高原。作為“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中心,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地區,也是亞洲乃至北半球環境變化的調控器。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以及受其影響的東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等泛第三極地區,涵蓋20多個國家的30多億人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泛第三極環境變化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全球關注。

  科學家的研究顯示,近60年以來青藏高原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尤其是21世紀后,高原增溫超過全球增溫速率的2倍。氣溫升高導致冰川融化、凍土熱退化,加劇了潛在的生態風險。凍土層的融化將釋放一種爆炸性物質加速全球氣候變化,并可能對生物系統彈性、水文循環過程及全球碳平衡和寒區構筑物穩定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氣候變化將加速物種滅絕、改變物種分布范圍、影響物種基因多樣性以及物種相互關系。反過來,生物多樣性喪失又會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

  地球的未來取決于我們能否限制全球變暖,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加極端和不可逆轉的惡劣影響。這就是為什么要把全球變暖控制目標設定在1.5℃的根本原因。

  記者:您非常關注日月山并做了深入研究,您認為日月山不僅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分界線、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而且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重要樞紐、漢藏文化交融的重要樞紐、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這四條分界線、三個重要樞紐匯聚于日月山,這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只有此一地。圍繞日月山研究您提出“江源文化論”,請您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連玉明:立足于百萬年的人類史、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世界屋脊”大背景下,我們對三江源地區人類早期活動和文明發展進程會有更多新的發現。尤其是從黃河文明、長江文明、草原文明的歷史視角出發不斷追尋:三江源的源頭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對推動“半月形文化傳播帶”或“中國弧”的形成發揮著怎樣的獨特作用;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全球視野出發,在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發展進程中,為什么其他三個文明古國都曾經歷過中斷或衰落,而中華文明卻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延續與江源文化有著怎樣的聯系;特別是從文化起源的角度,我們更要追問,既然文明起源于江河,那么作為山宗水源的三江源,江源文化也應該是研究早期華夏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要在傳統的關于黃河上游、中游、下游的三段論中補上“源頭”這一段,形成源頭、上游、中游、下游“四段論”,從而更加凸顯“源頭”的地位和價值,賦予江源文化以應有的學術地位和話語權。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從生態系統論的角度,您是如何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的深刻內涵的?

  連玉明:要想最大限度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必須全面準確系統領悟“三個最大”的深刻內涵。最大的價值,就是地質地貌價值、水資源價值、生物多樣性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的統一體。最大的責任,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生態全要素系統治理。最大的潛力,就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生態補償、生態產品、生態服務為導向,把優勢轉化為生產力,把責任轉化為行動力,把潛力轉化為競爭力。價值、責任、潛力是構建保護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三要素,“三個最大”是生態系統論的核心。

  記者:為什么要提出“流域協同論”?

  連玉明:從歷史流域學理論分析,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長江、黃河、瀾滄江都擁有自身的流域體系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必須構建流域共同體,推進生態共同體建設。必須加強流域合作,促進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協同治理的共建共享機制。必須探索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安全共管、發展共享的實踐路徑,在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全流域視角謀劃生態發展的融合與協同,共同推進流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整體平衡。

  記者:您提出的“國家公園論”對三江源國家公園有何指導意義?

  連玉明:國家公園是自然保護地的一種管理模式和制度體系。按照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國家公園是保護強度、保護等級最高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保護起來,是一種原真性、完整性的生態全要素管理和大尺度保護。三江源國家公園應發揮制度優勢、彰顯文化特色、推動全民參與,最大限度保護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探索國家公園共建共治共享的保護與發展相互促進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模式。

QQ圖片20250725061345《三江源調查》(中文版)出版。

  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您向全國政協提出《關于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的提案》,請您談一下提案的內涵及其影響?

  連玉明:2024年8月31日,我在《人民政協報》頭版發表署名文章《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結合參加全國政協赴青海專題視察和專題調研,提出觀察青藏高原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四個基本出發點和五大戰略著眼點。2025年3月,我又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的提案》,受到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和中央、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辦理。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率先頒布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率先設立三江源生態法庭,率先建立三江源公益訴訟巡回檢察制度,率先構建國家公園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率先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行政執法模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卓著成效。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就是要在代表國家和影響世界這兩個方面下更大功夫,在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自然景觀與自然教育良性互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發展中,開啟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新篇章。

  記者:您認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典范之路,最核心是什么?

  連玉明:核心是發揮制度優勢,做好兩個頂層設計。國家公園建設重在“國家”二字,它具有國家屬性,屬于國家行為。只有把握“國家”這個主題詞,才能更加全面準確深刻地把握國家公園建設的時代價值。既然是國家公園,那么就必須由國家來主導。無論是保護還是建設,都必須由國家統籌資源,統一規劃,也包括建立健全國家財政的投入機制,不能“國家牌,地方造”。從國家層面看,主要是體制上的頂層設計和立法上的頂層設計。比如國家公園與國家文化公園如何一體化謀劃、一體化保護、一體化發展;比如發展改革、自然資源、文化旅游、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等部門政策如何統籌,避免“合成謬誤”;再比如國家公園法與自然保護地法如何統籌推進、加快出臺。從青海省級層面看,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昆侖山四個國家公園,長江、黃河、長城、長征以及正在推進中的昆侖等國家文化公園,在管理體制、共建共享模式上如何統籌,也很需要研究和探索。

  記者: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離不開對生態文化特別是文化遺存的發掘和保護,您認為在這一方面還存在哪些差距?

  連玉明:要彰顯文化特色,抓好三個重點。三江源國家公園不等于“無人區”。除了生態、生物、生命,還有人與生活。如果離開了人、離開了原住居民,任何保護與發展都失去了核心價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國家公園的根本,是“典范”的意義所在。因此,要更加重視傳統生態文化、草原文化特別是游牧文化的原真性保護。若干年后草原上還有沒有人放牧,還有沒有人愿放牧、會放牧,還有沒有人愿意過游牧生活。如果沒有,草原將如何長久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實現。要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融合發展,更加重視源頭文化挖掘。調研發現,正在發掘的丁都普巴舊石器洞穴遺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文化遺存發掘、研究、保護和傳承方面還存在兩個不夠:一個是國內外權威專家對源頭文化關注度不夠;另一個是青海本地專家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不少成果,但學術影響力不夠。只有解決好這兩個“不夠”的問題,青藏高原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才會有大發展。

  記者:三江源國家公園如何推動全民參與,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連玉明:要加快完善差異化、動態化生態補償政策體系,進一步深化“一戶一崗”制度,真正讓生態管護員有事干、有收益、有奔頭、可持續。探索完善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方面的商業運營項目的特許經營模式,打造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高端研學基地。鼓勵符合條件的當地居民參與特許經營,建立健全保護性、開放式、共享型的全民生態保護與發展體系。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青海日報記者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欧美无乱码久久久免费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美丽姑娘免费观看在线观看中文版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无码AV大香线蕉|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