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9日,記者從全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暨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推進會獲悉,我省將完善優化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結合,著力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資源共享和服務下沉,構建系統連續健康服務模式,提升群眾在基層就診感受度。
據了解,全省共組建縣域醫共體46個,覆蓋62家縣級醫院、38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4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縣域醫共體建設呈現“四升四降”良好態勢,即個人報銷比例、群眾滿意度、醫療收入和醫療服務性收入占比上升,藥品、檢查、居民次均住院和看病就醫費用負擔下降。截至2024年底,參保人員縣域內住院人均費用4287.85元,參保人員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68.02%。
我省通過積極實踐與探索,以城帶鄉、以鄉帶村和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工作模式日趨成熟,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家庭醫生服務簽而有約,基層看病就醫更加方便,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工作格局。其中,各地注重機制創新,構建新型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整體服務質量。把整合縣域醫療資源作為醫共體建設的重要抓手,以縣為單位建立共享共用的醫學影像、心電、檢驗等中心,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促進醫共體內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保障、雙向轉診等上下貫通。積極探索將疾控、婦幼保健機構納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助力拓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有效提升轄區居民的衛生健康意識。
國家和省級財政部門逐年增加轉移支付和配套資金體量,2023年至2025年,投入4.56億元實施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項目,其中1.37億(30%)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和升級醫療設施設備、加強特色科室建設、開展人才培訓和保障發熱診室有效運行。省級財政年投入3000萬元,增補省級公共衛生服務項目3大類8小項。年落實補助資金5000萬元,開展全省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注重全人群健康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更加均等可及。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