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初秋的西寧,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8月10日,記者步入湟源縣申中鄉后溝村一片蔥蘢的荷蘭豆種植區域,這里已然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嶄新亮點。一排排齊整的豆苗架上藤蔓纏繞,綠葉間掛滿了飽滿鮮嫩的荷蘭豆,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其間,手持塑料桶或布袋,細心挑選、采摘成熟的豆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湟源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冷涼氣候資源為優勢的夏秋季露地蔬菜生產得到快速發展,2024年,全縣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其中以鮮食豌豆(荷蘭豆)為代表的夏菜種植已成長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如今,荷蘭豆作為高效經濟作物,不僅豐富了市場供應,更帶動了當地經濟快速增長。
荷蘭豆變成“致富豆”
湟源縣存福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存英在荷蘭豆產業的成功引領下,不僅自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與增收。李存英告訴記者,她以前種植的經濟作物主要是胡蘿卜、青稞和馬鈴薯,但收益不明顯。后來,在縣種子站的推薦下,便開始嘗試種植荷蘭豆。經過三年的實踐,她發現種植荷蘭豆不僅成本低、周期短,而且市場需求旺盛、經濟效益顯著。
“今年承包了200畝種植了荷蘭豆,現在正是銷售荷蘭豆的旺季,今天就有20多個員工進行采摘,現在的價格是每斤3.5元,現在我初步算了一下,這200畝地里我能賺個20萬元左右。”李存英興奮地告訴記者。湟源縣申中鄉村民董寶存說:“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也能掙上錢,采摘的活兒也輕松,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個200元左右。”
“冷”蔬菜變“熱”產業
湟源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發展喜冷涼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夏秋季天氣涼爽,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和品質的提升。因此,湟源縣出產的夏菜以其品質優良、口感鮮美而廣受市場歡迎。
當前,湟源縣荷蘭豆種植規模已擴展至4800余畝,預計年度總產值將突破1680萬元,展現出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這一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實現了20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還催生了一批高產值的“千元田”“萬元田”,為鄉村產業在“冷涼”氣候條件下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特色產業顯優勢經濟潛力大
“湟源縣依托冷涼的氣候優勢發展荷蘭豆種植產業,荷蘭豆一般是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播種,播種時間比較晚,能夠有效錯開上市高峰,填補了市場空白,表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下一步,我們將對荷蘭豆產業進行提質增效,進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的引進,提高栽培技術的精細程度,提高整個產量和經濟效益。積極對接市場,拓寬銷售渠道,走精品化路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湟源縣種子站副站長許寧介紹道。截至目前,荷蘭豆種植面積與產值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湟源縣將充分挖掘其潛力,積極規劃并推進荷蘭豆產業鏈的全方位構建,形成集高效種植、精深加工、多元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增強市場競爭力,為湟源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