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老師,我的孩子小明(化名)最近出現了消極情緒和逃避學習的情況,該怎么辦呀?”前不久,學員小吳(化名)在參加完青海省婦女干部學校舉辦的《家——孩子成長的源泉》課程培訓后,向授課教師傾訴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煩惱。
小吳介紹,孩子小明今年12歲,上初中后在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下降了,自己多次和小明的爸爸進行溝通,想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不僅沒有成效,反而加劇了親子矛盾,甚至夫妻關系也變得緊張。倍感困惑的小吳,希望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你的情況確實需要盡快解決,在你方便的時候我先進行一次家訪,全面了解出現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培訓班課程結束后,授課教師在征得小吳同意后,進行了首次家訪,通過觀察和訪談的方式,了解了小吳夫婦的教育觀念、親子互動方式、小明的學習和心理狀況等情況。
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和收集到的信息,授課教師仔細分析后發現小吳一家的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觀念分歧嚴重、親子溝通不暢等問題,加之小明的學習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長期受挫產生了學習的無助感,導致他的學習態度變得消極。
“解決小吳的家庭教育問題,需要從澄清家庭教育觀念、提升親子溝通能力、提供學業指導三方面入手。”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后,授課教師決定采取課程培訓+指導教學的方式,在提升小吳家庭教育能力的同時,更好解決其面臨的困難。
在授課教師的鼓勵下,小吳參加了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專題培訓班。培訓班授課老師幫助小吳了解了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了與孩子正確溝通的方法,理解了孩子的內心需求,并引導小吳大膽把課堂的模擬練習帶回家中,主動與丈夫、小明分享課程內容,將所學的傾聽、表達和尊重的技巧進行實踐,在調整溝通方式的同時,改善了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
同時,授課老師利用校外資源優勢,邀請志愿者為小明進行一對一學業輔導,針對他的薄弱學科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幫助他彌補知識漏洞,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安排心理咨詢師為小明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正確看待學習挫折,重建學習信心。
“在指導期間,我們還通過電話聯系和家訪定期跟蹤小明的進步和變化,及時與小吳協商調整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授課教師說,鼓勵支持小吳關注自我能力的提升后,也增強了她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自信心。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的和諧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省婦女干部學校通過系統的家庭教育培訓和授課教師精準的實踐指導,從親子溝通、學業幫扶、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入手,成功幫助小明克服了厭學情緒,還改善了親子關系,解決了小吳的家庭教育問題。
近年來,在省婦聯的統籌指導下,依托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資源優勢,省婦女干部學校圍繞省婦聯中心工作,立足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面向基層婦女干部和家長兩個群體,研發出了適合本地區的系列家庭指導課程,深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通過系統培訓、實踐指導、宣傳推廣等多種形式,婦女干部掌握了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推動家庭教育科學化、普及化。
“今后我們將持續通過搭建家庭教育服務站,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為婦女干部和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支持,聯動學校和社區構建協同育人網絡,促進家庭和諧,為社會穩定注入可持續動力。”青海省婦女干部學校副校長張小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