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6省市及遼寧省、沈陽軍區等部隊醫院與青海省建立對口援青機制;2016年,南京、無錫分別與西寧、海東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實現青海省兩市六州醫療對口支援全覆蓋;2018年,“6+1”幫扶機制建立;2022年,青海省14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級醫院納入中組部“組團式”幫扶范圍;2023年,青海省6州人民醫院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正式啟動。
1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和各支援省市聚焦項目、人才、新業務、遠程醫療等領域,傾力開展資金、智力、技術和網絡“四支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財政部安排約193.68億元轉移支付資金,各支援省市累計投入約25億元資金,精準投向青;鶎俞t療衛生項目,有效填補當地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夯實基層醫療服務根基。
腳踏江源大地,身披璀璨星芒。一批又一批的醫療援青干部肩負使命與重托,扎根高原、接續前行,用心、用情、用力,為青海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山海同心,情滿高原譜新篇
“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完成透析,太方便了!”在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60歲的卓瑪欣喜地對來自北京同仁醫院腎內科的主治醫師鮑書敏說:“醫生和護士共同守護在身邊,帶給我們滿滿的安全感。”
三江源頭、京玉情深,沁潤在這溫暖人心的一幕幕中……
15年來,北京市累計派出99名醫療干部人才,投入衛生健康領域資金2.85億元,實施39個醫療幫扶項目,全力推進醫療對口支援玉樹州工作,走出了一條具有京玉特色的醫療幫扶之路。
從資金注入到“組團式”幫扶體系升級,從醫療信息化建設到玉樹藏醫藥傳承創新,北京支援力量擴大三倍,高標準建成急診急救、重癥醫學等“五個中心”并通過驗收,推動州域內醫院轉診率下降至30%以下,急危重癥搶救成功率提升至95%以上,群眾就醫獲得感顯著增強。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浙江省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同樣以健康為紐帶,攜手書寫跨越山海的深情答卷。
15年來,浙江醫療對口支援以資源整合、體系創新、技術賦能、健康普惠四大核心舉措,推動幫扶成果從海西州人民醫院向全州輻射,構建以點帶面、全域提升的醫療發展新格局。
以州人民醫院為樞紐,聚焦縣級醫療短板,組建海西州?坡撁;依托州醫院技術與浙江支援團隊優勢,構建覆蓋全州的三級防治體系;創新“互聯網+醫療”模式,實現遠程醫療全域覆蓋……從單點幫扶到全域提質,浙江醫療對口支援不僅為海西州帶來先進技術與資源,更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區域醫療生態。
醫療援青十五載,各支援省市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通過現場指導、遠程醫療等多元形式,將先進醫療技術輸送至青海,人才隊伍建設成效卓著、醫療服務能力大幅躍升、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改善、急救急診能力顯著增強,更多醫療幫扶成果惠及高原百姓。

資源下沉,醫療幫扶惠民生
6月6日,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醫師團隊的遠程指導下,完成一例高難度“左側丘腦血腫定向微創穿刺抽吸+右側側腦室穿刺引流術”,并通過5G遠程示教技術首次實現青南地區神經外科手術實時教學。此舉不僅挽救了一位腦干出血、腦室鑄型合并腦疝的極高;颊呱,還開創了高原神經外科技術培訓新模式。
同飲一江水,滬果一家親。自2010年起,上海市醫療援青干部人才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扎根果洛,在設施設備、人才培養、智力支援等方面傾囊相助,推動果洛州醫療衛生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切實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難題。
其中,上海“曼巴”全力打造的“兩小時急危重癥救治圈”,以州人民醫院為核心,縣級醫院為分中心,鄉鎮衛生院為網點,構建起覆蓋果洛6縣38個鄉鎮的三級急救體系,為生命搶奪戰按下“加速鍵”。
滬青協作不斷深化。2018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組團式”幫扶青海省中醫院,通過資源下沉、基層義診、科普宣傳、科教創新等舉措,推動高原中醫事業高質量發展。
把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基層百姓家門口,絕不是一句口號。山東省醫療對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深入踐行大健康理念,構建閉環式支援新模式。實施從優生優育、預防保健、疾病診療、醫療保障到預后康復的全鏈條閉環式支援。采用“醫療+醫技+管理”協同組團模式,對海北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進行“托管式”支援,在多個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有力提升當地?漆t療水平。
15年全方位支援幫扶,如今,青海6州全部建成三級醫院,這一里程碑式突破,標志著青海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質的飛躍。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以基層為重點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基層患者生命健康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科教融合,培育人才結碩果
醫院落成了、科室建好了、醫療服務增強了,但援青干部的心愿遠不止于此。攜手深化醫療協作,共筑高原健康防線,人才幫扶是對口支援的關鍵。從“輸血”到“造血”,援青醫生接續努力,青海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升級。
匠心育才,江蘇省累計派出一年以上的對口支援協作干部人才656人,培育海南藏族自治州醫療人才新力量。搭建好引才、育才平臺,完善機制,切實做好傳、幫、帶,重點做好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結對師徒180對,將200余名業務骨干培養成科室“接班人”,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伍。
天津市醫療對口支援黃南藏族自治州注重強化診療能力、人才培養、醫院管理三項重點工作。援青醫療專家將業務培訓融入日常臨床診療,開展醫務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等工作。實施“青年英才”培養計劃,對200余名基層衛生機構學員進行全脫產精準實訓。以“派出去”模式,組織100余名衛生健康系統業務骨干赴天津進修學習,增進津青兩地交流。采用“團隊帶團隊”等方式強化重點科室建設與人才培養,增強本土醫療“造血”能力。
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2023年,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與黃南州人民醫院共建成立黃南濱海高原特色醫學研究所,出版《高原病診療與防治》專著,進一步提升研究所的學術影響力、科研競爭力和重癥救治效能。
15年來,各省市聚焦智力幫扶,精心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選派60余名領軍人才擔任青海省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和醫療機構領導職務,引入先進管理理念;6省市共派出約1046名醫療人才開展支援,通過“傳幫帶”模式,培養出約24649名技術骨干。同時,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多渠道加強人員培訓,推動受援醫院人才素質與學科建設雙提升。
“來了就是青海人,一心干好青海事”“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一批批醫療援青干部賡續奮斗在廣袤無垠的雪域高原,不斷健全完善青海省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有效提升高原百姓衛生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和獲得感。面向未來,他們錨定“健康青海”目標,深化協同創新,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譜寫新篇章,推動青海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