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運大幕拉開,青海省西寧市火車站的客流量一路攀升,熙攘人潮讓網友忍不住調侃:“這陣仗,恍惚以為提前迎來了春運!”而這份熱鬧早有伏筆——青海湖的湛藍、油菜花海的絢爛、察爾汗鹽湖的澄澈等風景,因文旅部門的精心宣傳而廣為人知。另一方面,青海網友在網絡平臺熱情“出擊”,花式安利家鄉的夏日清涼。西寧火車站的“春運既視感”,正是這場雙向奔赴最鮮活的注腳。
“提前春運”這一現象背后,也展現著青海旅游的強勢崛起。相比全國多地城市氣溫突破40℃,青海涼爽的氣候、獨特的高原風光,成為避暑旅游地的熱門之選。同時,學生放假、家庭親子游等因素也使出行需求集中釋放,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
出門在外,誰還沒遇到過一些糟心事?游客在旅途中遇到糟心事,通過網絡平臺吐槽,已成為當下常見的表達方式。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向青海各大景區景點,景區景點在硬件條件、接待服務、軟件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部分游客可能會在網絡平臺發聲。帶著情緒的文字或許尖銳,卻恰恰是推動青海旅游從“流量爆棚”走向“提質升級”的關鍵。
“真誠”永遠是必殺技,也永遠是吸引游客前來的“財富密碼”。一個地方的旅游服務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總有些疏漏,對于這些吐槽,相關部門不能忽視、更不能回避。通過大數據梳理高頻投訴領域,針對性開展專項整治;建立快速響應機制,讓游客的合理訴求及時得到回應。青海是多民族聚集地,通過宣傳手冊、短視頻等方式,讓游客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注意事項,避免因文化差異引發沖突。唯有將個體的“吐槽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維權渠道,才能讓消費者從“不敢吐槽”“懶得吐槽”變為“理性發聲”。
地方文旅局以及相關部門的“在線聽勸”,是贏得游客好感的重要一步。只有不斷解決游客的痛點、難點問題,通過網絡力量“查漏補缺”,青海旅游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真正成為游客心目中的旅游勝地。期待青海旅游能夠在反思與改進中,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讓每一位游客都能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