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烽火已熄,忠誠鑄魂。褪去戎裝,他們轉身投入經濟社會建設大潮,肩扛的依然是守護家國的千鈞重任。西海都市報傾情呈現今年獲評“全省優秀退役軍人”的先進典型風采。他們以鋼鐵般的堅定意志,以利刃出鞘的先鋒銳氣,在高質量發展的廣闊戰場上,用實干實績,莊嚴踐行“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鋼鐵誓言。
錢順財:用代碼編織民生服務網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在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金保工程管理辦公室,退役軍人錢順財化身“數字工匠”,讓千萬群眾在“掌上辦”“指尖辦”中感受人社溫度。
2012年轉業伊始,計算機專業出身的錢順財便投身人社信息化建設。他牽頭負責建設的就業創業等五大核心系統,推動青海人社業務從“群眾跑腿”轉向“數據跑路”。2022年以來,圍繞數字人社重大改革任務,錢順財聚焦解決企業和群眾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堅持理念重塑、流程再造,以數字化、智能化支撐人社服務“掌上辦”“指尖辦”“網上辦”。他運用大數據精準識別政策享受對象,實現“政策找人”“人策匹配”,為辦事群眾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溫暖的服務。
脫下的是軍裝,脫不下的是“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工作中,錢順財為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導向,持續提升人社信息化服務水平,為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索南才讓:牧場上闖出新天地
青海澤庫草原上,索南才讓把3年軍旅生涯的良好作風刻進骨子里,用行動詮釋“退役不褪色”的鏗鏘誓言。
1982年,18歲的索南才讓參軍入伍,磨煉出堅韌不拔的意志。2020年,退役后的他瞅準生態畜牧業商機,帶著15戶牧民,趕著上百頭牦牛成立澤庫縣亞日爾杰母牛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起兩處標準化養殖基地。如今,合作社年收益達110萬元,8名困難牧民成了固定員工,10余戶家庭增收超40萬元,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先上!”這是索南才讓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抗震救災、防汛抗洪……索南才讓的身影從未缺席,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溫尕虎:“兵支書”的鄉村振興答卷
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營鎮灑達莊村,村黨支部書記溫尕虎用軍人的果敢與擔當,在鄉土大地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2021年,溫尕虎積極探索強村富民新路徑,按照“一村一品”產業布局,主動謀劃并推動實施優質馬鈴薯種植項目,成功打造出特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產業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2022年,灑達莊村種植業產值達46萬元。2023年,溫尕虎再度發力,為村里爭取到200萬元飲水改造項目,解決了上百戶村民季節性缺水的難題。
2024年,在溫尕虎的帶領下,灑達莊村合作社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他積極爭取各類農業生產物資,村里的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合作社產值有望突破60萬元,實現收益15萬元,灑達莊村也將歷史性邁入“強村”行列,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大步邁進。
顏寶祥:熠熠生輝的“銀發先鋒”
在青海省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年逾花甲的軍休老黨員顏寶祥,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黨建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成為廣大軍休干部的楷模。
顏寶祥筆耕不輟,喜歡用文字記錄軍旅情懷、謳歌時代精神。2024年,他發表作品98篇,多篇征文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有的作品還成為青海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的宣傳教育素材。同時,顏寶祥還積極參與軍休所組織的“昆侖軍休情”志愿服務等各類活動,為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送去溫暖和關愛。
他還連續3年擔任物業服務監督員,走訪業主收集意見建議,撰寫民情報告,有效促進了業主與物業之間的溝通與和諧,贏得了業主的歡迎和物業的認可。
多年來,顏寶祥多次被評為先進黨務工作者。他用實際行動證明,為民服務的熱情不會因年齡而減退。他常說:“只要組織需要,我時刻都在。”
周發翔:從“橄欖綠”到“藏青藍”的平安守護者
1987年出生的周發翔,2006年走進軍營。從排長到副營職參謀,他始終戰斗在基層一線。特別是擔任連長期間,周發翔帶領連隊先后輾轉各地,圓滿完成了各項急難險重任務,連隊兩年獲評“先進集體”。
2018年轉業到省公安廳,周發翔堅持從零開始鉆研公安業務,吃透近千份文件精神,年度起草文件材料200余份,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2021年,青海公安機關開展“防風險、除隱患、降發案、保平安”專項行動,周發翔主動請纓,帶領專班人員深入研究全省社會治安規律特點,制定應對措施和推進計劃,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軍營到警營,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初心。周發翔用實際行動證明,軍人即使脫下軍裝,依然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篇章。(稿件均由西海新聞記者 徐變銀 整理)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