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她以初心為墨,在鄉(xiāng)村沃野書寫青春答卷;
她以服務(wù)為筆,在老干部工作中鐫刻赤誠;
她以擔當為帆,在銀發(fā)事業(yè)里續(xù)航初心使命。
她就是西寧市委老干部局政治待遇科黨員郭敏。
7月30日,“黨旗飄揚 青年擔當”故事匯記者走進市委老干部局。夏都的陽光透過窗欞,不燥不熱。風也輕輕地帶著涼意,拂過黨員郭敏辦公桌上整齊碼放的老干部工作資料。雖曾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如今在老干部工作崗位上,角色經(jīng)歷有了轉(zhuǎn)換,但那份扎根基層的韌勁、服務(wù)群眾的熱忱始終未改。“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老干部身邊,把每件事做扎實,就是對初心最好的回答。”話音未落,她的手機響起,是一位老干部咨詢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最新政策,她耐心細致的回應里,藏著多年來沉淀的溫度與專業(yè)。
駐村答卷:從“拉猴書記”到群眾貼心人
2021年盛夏,湟中區(qū)上新莊鎮(zhèn)上臺村的土路上,來了位說著普通話的女駐村第一書記。“拉猴(外來人)能干啥?還是個女的!”村民的竊竊私語像石子投進郭敏心里,沉甸甸的。但她攥緊拳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先把‘車頭’修好!”
面對村黨支部29名黨員中50歲以上占近三成、17人外出務(wù)工的“散攤子”,她帶著村支書挨家串戶嘮家常,對老黨員噓寒問暖。村里一名在外務(wù)工的青年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后,她主動通過電話宣講黨的政策、闡釋入黨初心,積極引導思想進步的青年向黨組織靠攏,最終推動4名優(yōu)秀青年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為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
為了規(guī)范“三會一課”,她趴在村委會的舊辦公桌上,逐字逐句地查看著會議記錄;針對流動黨員,她建起“云端黨支部”,每周一雷打不動推送政策解讀,從最初的“零回復”到后來的“我參加活動”,微信群里的消息提示音成了她最安心的背景音樂。時間久了,村委會主任在廣播里喊:“郭書記這丫頭,不喊苦不喊累,咱們得多支持她的工作!”當多杰大哥的兒子穿上軍裝、捧著入伍通知書紅著眼說“謝謝郭姨”時,她忽然懂了:群眾的認可,就是最好的勛章。
銀發(fā)守護:把老干部的事當成自家事
“郭科長,我家訂閱的幾份報紙已經(jīng)好幾天沒收到了。”清晨剛到辦公室,郭敏就接到老干部李大爺?shù)碾娫挕K⒖搪?lián)系報刊發(fā)行站,下午就帶著報紙上門,順便幫老人調(diào)試了老干部信息化學習平臺。“老同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在政治待遇科,她像個“大管家”:為912份報刊精準分類,給行動不便的老人送學上門時特意帶上大字版資料;梳理全市37個離退休干部黨組織情況,拿著換屆流程圖手把手教黨支部書記填表格;打造3個省級“六好”示范黨支部時,她帶著科室工作人員逐頁核對臺賬,連檔案盒上的標簽位置都反復校準。
在黨紀學習教育中,她琢磨著“老同志學得進、記得牢”的方法:邀請黨校老師拆解《條例》,用“案例+解讀”讓枯燥條文變生動;組織黨支部書記培訓班時,特意安排參觀小高陵紅色教育基地,讓“老黨員給老黨員講黨課”。當《西寧市以“三個聚焦”推進離退休干部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被省委老干部局采編時,她笑著說:“是老同志們的熱情給了我靈感。”
初心接力:與老黨員共赴“政治生日”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lǐng)……”2025年“七一”前夕,湟源縣小高陵紅色教育基地的黨旗下,老干部局的在職黨員和老同志們一起重溫入黨誓詞。當老黨員們拿到印著各自入黨日期的“政治生日”賀卡時,70歲的湟源縣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何旭林,指尖輕輕摩挲著燙金的黨徽:“小郭,你們把我們當親人,我們更得發(fā)揮余熱!”
在小高陵黨性教育展館,看著“六任支書帶領(lǐng)村民修梯田”的老照片,她忽然想起上臺村的黨員們。當年那些沉默的流動黨員,如今會抽時間圍坐在一起討論鄉(xiāng)村振興政策;而眼前這些銀發(fā)蒼蒼的老黨員,正為青海“十五五”規(guī)劃建言獻策。56條建議里,有“湟水流域治理要留足生態(tài)空間”的深思,有“社區(qū)養(yǎng)老得加把勁”的牽掛,字里行間都是“離崗不離黨”的赤誠。座談會上,老干部們拉著她的手說:“小郭,多給我們找活兒干!”她眼眶一熱,趕緊拿出全市的銀發(fā)人才庫名冊:“您看,112名銀發(fā)人才都登記好了,咱們的‘霞滿幸福西寧’正能量活動肯定會越來越有影響力!”
從上臺村的土坯房到老干部局的辦公室,從防汛救災的雨夜到“政治生日”的暖陽,黨員郭敏的腳步始終追著“為民”二字。當被問及“哪件事最有成就感”,她翻出手機里的相冊,指尖在一張張照片上滑動。不論是與入伍村民身著軍裝的合影,還是和老同志們在座談會上交流發(fā)言的場景,或是同村“兩委”干部圍坐共商發(fā)展大計的畫面,這些點點滴滴的記憶仿佛就在眼前。“你看,青春的力量在生長,初心的火種在傳遞,這就是最幸福的事。”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