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心解決群眾問題。韓麗萍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第一天,家住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明珠社區金福佳苑小區的居民周成君盼來了好消息——“拖了幾年的房產證終于辦下來了,這下可以安心了!”
周成君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的激動,正是互助縣切實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實際成效的生動體現。
房產是群眾最重要的資產,不少人拿出半生積蓄,卻常在房本辦理上遭遇“梗阻”。記者了解到,由于開發企業未能嚴格履行規劃、消防驗收、竣工備案等法定責任,導致手續不全,互助全縣22個小區6759戶(含商鋪)房屋無法順利辦理房產證。
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面對不動產“登記難”這塊“硬骨頭”和群眾的迫切呼聲,互助縣將其作為整治不正之風與腐敗的核心戰場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
當天,記者在互助縣自然資源局看到,不動產登記難問題被列為互助縣黨史學習教育期間“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頭號工程,由互助縣自然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稅務局等部門組建了“互助縣加快推進解決群眾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專班”,互助縣紀委監委同步啟動聯動監督。
“問題積壓在哪,怨氣就聚在哪,推諉的癥結也藏在哪,這次就是要對標堵點難點,打通辦證渠道。”工作專班入戶摸排時深有感觸。
針對不同類型問題,工作專班“一案一策”制定解決方案——對用地手續不全的,依法補辦劃撥或出讓手續;卡在驗收環節的,協調加速驗收;對安置房、集資房的稅費難題,創新“證繳分離”機制,由指定代辦主體掃清障礙……
在辦理金福佳苑小區房產證過程中,互助縣自然資源局派專人駐點,壓縮審核流程,暢通“綠色通道”,用一周時間完成樓盤搭建和首次登記,辦證過程前所未有地順暢。同小區居民張玉善告訴記者:“群里通知提交身份證、戶口本辦理房產證,兩個星期后就把房產證送了過來,太快了。”
成效是最有力的印證。在持續加壓下,互助縣累計打通6286戶住宅、576間商鋪的個人辦證渠道;省委巡視組反饋的14個遺留問題小區已全部解決“登記難”問題;排查出的8個小區(廣場)中,7個整體打通辦證渠道,1個部分打通辦證渠道。截至目前,互助縣已有2195戶群眾辦理了房產證。金福佳苑開發商表示:“在政府督促下,辦證進度已達60%,剩余將在年底前清零。”
一本“紅本本”,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安居夢”。互助縣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作風頑疾“亮劍”,全力化解不動產“登記難”。數千本遲來的證書,不僅明確了房屋歸屬,更折射出作風建設帶來的清朗之風與浸潤萬家的暖意。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