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黃南藏族自治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轉作風為突破口,將‘為民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在就業增收、營商環境、民生項目等領域精準發力,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作風轉變的實效。”8月7日,黃南州發展改革委主任劉永春告訴記者。
針對學習教育中梳理出的農牧區群眾“增收渠道窄、缺技能”問題,州發展改革委把促就業增收作為辦實事重點。協調西成鐵路(黃南段)項目吸納本地勞動力442人,發放勞務報酬335.1萬元,人均增收7581元;落實以工代賑項目16個,累計向246名農牧民發放勞務報酬119.13萬元,人均增收4843元,用實干幫群眾增收。
針對企業反映的“準入易經營難、審批繁效率低”等堵點,州發展改革委以作風轉變優化營商環境。牽頭制定改革方案,推出“一窗通辦”“并聯審批”簡化流程;建立企業訴求“直通車”,專人跟進限時辦結;規范涉企收費,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讓企業輕裝上陣。
針對群眾提出的“居住環境待改善、公共服務有短板”需求,州發展改革委將民生項目作為轉作風辦實事的載體。聯動多部門梳理訴求,年內落實總投資15.4億元的87項民生項目,涵蓋老舊小區改造、供水供暖、交通出行等領域,包括同仁市農村污水治理、澤庫縣通村公路等項目。項目實施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彰顯了學習教育的民生溫度。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