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高原的日光慷慨灑落,河南縣城彩旗獵獵,傳遞出熱烈的比賽氛圍。8月12日,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個競賽項目押加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民族體育館激情開賽。
比賽前一個小時,運動員、裁判員、嘉賓陸續到場,場館內漸漸熱鬧起來。隨后,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場肅立致敬。運動員代表與裁判員代表宣誓后,運動員檢錄工作有序完成。
此次押加比賽匯聚了西寧市、黃南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河南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及青海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共12支參賽隊伍,各方選手摩拳擦掌,靜待開賽。
9時,比賽正式開始。作為本屆盛會的揭幕戰,押加項目的開賽不僅點燃了賽場激情,更像一聲嘹亮的號角,拉開了這場民族體育盛宴的大幕。
首先展開角逐的是61公斤級比賽。海北代表隊的官曲加與果洛代表隊的達爾公步入賽場,兩人用手將紅綢制成的圓環套在頸間,隨后背向對方俯身屈膝。他們將雙手撐住地面,膝蓋輕觸場地,做好發力準備。隨著哨聲響起,兩人奮力向各自前進方向匍匐爬進。
官曲加雙眼緊盯地面,眉頭緊鎖成結。他緩緩向前匍匐,膝蓋碾著地面沉穩挪動,手臂交替前伸,每一下都扎實如夯,帶著步步為營的穩勁。達爾公臉漲得通紅,眼里燃著不服輸的光,拼力將紅綢往自己這邊拽。一番力量的角力后,達爾公漸漸體力不支,沉重的喘息里透著疲憊,動作慢了下來,手臂擺動也失了最初的力道。
官曲加敏銳地捕捉到對手的松懈,突然沉腰發力,脖頸猛地向前一拽,四肢配合著向前突進,紅綢瞬間向他這邊傾斜。達爾公想再發力挽回,卻已力不從心,只能眼睜睜看著綢帶越過官曲加那邊。
“贏了,贏了!”觀眾席上爆發出熱烈的歡呼,大家都為官曲加叫好。
官曲加直起身,與達爾公握手致意。達爾公拍了拍他的肩膀,眼里雖有遺憾卻滿是贊許,官曲加亦笑著點頭回應。此刻,賽場的競技較量化作體育賽事的包容氣度,更凝結成各族選手間的深厚情誼。
官曲加說:“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青海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積累了不少經驗。押加比賽中,對手腳力量的控制至關重要,所以平時會通過深蹲、硬拉、臥推等訓練來強化相關部位的力量。我會好好準備,下午全力以赴沖擊決賽。”
“押加又稱大象拔河、藏式拔河,作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中的一項,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今天這場比賽,選手們拼得投入,觀眾看得盡興!”總裁判長范增成語氣里滿是對這項運動的贊許。
范增成介紹,此次押加比賽采用三局兩勝制,并且依據選手體重分為7個等級,具體為55公斤、61公斤、68公斤、76公斤、85公斤、90公斤以及90公斤以上。“這樣的賽制和分級設置,能更好地保障押加賽事的公平性。”
青海師范大學代表隊教練蔡成梁說:“這是我們首次參加青海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隊里既有漢族學生,也有少數民族學生。特別感謝搭建了這樣的交流平臺,讓大家能在民族傳統體育的氛圍中相互學習、增進了解。”
8月16日至18日,河南縣分會場將上演北嘎、絆跤以及搏克個人賽、團體賽等精彩賽事,值得期待!
正如范增成所說:“北嘎是藏族式摔跤,絆跤是回族式摔跤,搏克是蒙古族式摔跤,雖然都是民族式摔跤,但是比賽規則、摔法完全不同,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承載著民族歷史、習俗與精神,有助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播與傳承;同時,在共同參與、競技、合作的過程中,各族群眾加深理解、增進情誼,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