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盛夏,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加多寶產業園區4號樓前,“兄弟汽修廠”的招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成林正蹲在一輛越野車旁,專注地看著師傅演示變速箱拆裝,油污沾滿了工裝,眼里卻閃爍著光亮。
“我是玉樹市結古街道德寧格村的牧民,因為我們屬于城中村,所以之前一直在市區打零工,苦沒少吃,錢卻沒掙到,現在在家門口學技術、領工資,日子像格桑花一樣慢慢開了。”成林直起身,黝黑的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
這個讓成林充滿憧憬的地方,藏著德寧格村“兩委”帶領鄉親探索鄉村振興的智慧。
時間回到2024年。
“我們周邊的幾個村,去年新增的私家車有37輛,可市區像樣的汽修廠滿打滿算才4家。”德寧格村黨支部書記索南土多攥著調研筆記,在村“兩委”會議上敲著桌子,“這不是缺生意,是缺能干活的地方!”
彼時,索南土多剛帶領村干部完成為期半個月的市場摸排。他們走遍玉樹市區,發現隨著群眾生活改善,玉樹市的汽車數量每年都在增長,但維修網點稀疏、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日益突出。更讓他揪心的是,村里有不少年輕人要么外出打零工,要么守著草場望天吃飯,年輕人想學門手藝更是難上加難。
“咱們的加多寶產業園區4號樓空著也是空著,要是能搞個汽修……”德寧格村副書記拉巴扎西的話沒說完,就被索南土多接了過去:“我也正有此意,這樣一來我們還能盤活閑置產業。”
接下來的日子,索南土多帶著村干部跑遍了玉樹州的汽修企業,最終看上了玉樹州兄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在玉樹州兄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維修車間,可以看到整齊的工具墻、規范的作業流程,還有穿著統一工裝的技師正在忙著干活。索南土多說:“這家是二類維修資質,州政府、教育局好多單位都定點在這兒修,靠譜。”
當索南土多握著企業負責人楊胡的手說出合作想法時,這位皮膚黝黑的漢族小伙子眼睛亮了:“索書記,不瞞你說,我正想擴大規模呢!你們有場地,我們有技術客源,更重要的是來玉樹這么多年了,我也想為玉樹的老鄉們干點實事。”
隨后的日子里,在索南土多和村“兩委”的努力下,德寧格村積極將兄弟汽修廠村企合作項目納入到了鄉村振興項目庫,并主動對接玉樹市農牧和科技局,歷經多輪溝通與協調,最終促成項目順利落地。
2025年春天,在玉樹市領導的見證下,德寧格村與兄弟公司正式簽約。德寧格村集體入資價值100萬元汽修設備,參與建設汽車維修中心。索南土多說:“村集體以設備入股,不參與經營,每年保底分紅6萬元,十年后設備原樣返還。這樣既降低了村里的風險,又保證了穩定收益。”
4月20日,兄弟汽修廠順利開業,圍觀的村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索南土多說:“要讓這個汽修廠成為村企合作的樣板,不僅要賺錢,更要教會大家手藝。汽修廠通過‘理論+實操’的培訓模式,每年為我們德寧格村定向培養汽修人才,同時為村上提供8個就業崗位。”
成林是這里的第一個學徒。“成林,這個輪胎動平衡數據不對,再調調。”師傅的聲音從工位傳來。成林趕緊拿起平衡機操作手冊,對照著調整參數。這個曾經靠打零工為生的小伙子,如今已經能獨立完成換油、補胎等基礎保養,上個月領了2000元工資,還為父母買了新衣服。
成林擦著手上的油污說:“感謝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既能學手藝,還能領工資,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如今,索南土多的記事本上又添了新計劃,引進汽車配件銷售、開辦駕駛員培訓……他指著產業園區的規劃圖對村干部說:“等這條汽車服務產業鏈建起來,咱們村就能像這汽修廠的招牌一樣,越來越亮堂!”
(來源:青海日報)